松州東郊,王安裡。

王安裡像是人名,其實是一個郊區小村的名字。

村子還有一個名字,被松州人稱作“土豪村”,住在村子裡的,都是有錢人。

“你朋友住這村子?是本地土著嗎?”

張茹白了眼李顯,“什麼土著不土著,說得那麼難聽。”

看著窗外一排排白楊樹,李顯起初不以為看錯,白揚在南方很少見,沒想到在這裡,會有這麼多。

與印象中的土豪村不同,現實的王安裡,更多的是二層小樓。

每家每戶,分散得很開,附帶有小院子。

入目所及,一幢幢兩層小樓,散佈在不大的村子裡,安靜而祥和。

深吸一口氣,聞到的,滿是泥土的芬芳氣息。

住在這裡,一定很安寧。

村子意外的安保嚴格,透過兩道檢查門崗,才算進到村子。

王安裡十號,車停在門前劃好的車位上,兩人推門下車。

看著帶著古風的小木樓,李顯眼中露出羨慕。

“喜歡這種房子?”看出李顯的喜歡,張茹問道。

李顯點頭道:“是喜歡,可惜,買不起。”

剛才進來的時候,李顯特意注意了建築用的材質,發現都是極為名貴的雜木系列。

比如現在很少能再見到的檀木,好幾根柱子橫樑,都是檀木。

既防腐又防蟲蛀,是建造木樓,最好的建築材料。

光這十來根檀木,要是放到外面,會是一個天價。

一寸檀木,一寸金,可不是隻是說說而已。

小院門口,張茹按響了門鈴。

一位美麗嬌俏的少女,出現在院子裡,見到張茹,歡呼著迎了出來。

“你們終於來了,我還以為不來了呢,讓我一陣好等。”

“這不是來了嗎?柳叔在家?”

女孩點點頭,“在家的。”目光看向李顯,“這位就是李顯?”

女孩伸出手,笑著作自我介紹道:“你好,我叫柳沁。”

“你好,我是李顯。”李顯伸手半握,入手軟若無骨,一沾即分。

柳沁挎著張茹,兩朵花並排走向木樓。

李顯左右打量著,跟在兩人身後,踏上十一級臺階後,進入木樓。

進入後,李顯發現這裡面竟是內有乾坤。

外面看似簡單的兩層木樓,裡面卻是回字型帶天井宅院式建築。

向裡看,裡面還有一進,二進院落式佈局。

柳沁把兩人帶入正廳。

正廳裡,對稱擺放有六張太師椅,看材質,為香雜木。

“你們稍坐,我去叫我父親。”

柳沁走進後院,消失在視線之外。

打量著上方的古式榫卯殿式屋頂,讓李顯歎為觀止。

像這類式樣,一般只出現在皇宮,或者殿宇之內,沒想到在這裡也能看到。

“別看了,只是裝飾。”

李顯暗中搖頭,是否是裝飾,他還是真得出的。

不一會兒,柳沁伴著一名身穿唐裝的中年男人,走出後院,步入正廳。

等看清男人相貌,李顯瞪大雙眼,不可置信地愣在原地。

“您是柳進柳曲神?”

相貌就是在照片中,看到的曲神柳進,沒想到會是今天要見的人。

難怪來的路上,張茹會說兩人神交已久。

與其說是神交,不如說兩人是不打不相識。

十月的月榜之爭,如今仍歷歷在目。沒想到,來到王安裡,竟能見到柳進當面。

“我是柳進,你是李顯吧,比照片中看到的更年輕。英雄出少年,你很不錯。”

柳進笑著打量李顯,感嘆道。

“哪裡,柳神您高抬我了,我只是末學後進,擔不上您給出的評價。”

兩人聊天的功夫,柳沁端著一個茶盤,走進正廳,將蓋碗盛著的茶,放到兩人椅子旁的桌几上。

“聽說你想找一把好的二胡?”

李顯點點頭,“是的。”

柳進點點頭,想了想,對女兒柳沁說道:“你去把我書房裡那琴盒,拿來給我。”

柳沁愣了愣,看了眼李顯,道:

“爸,您確定要拿那琴盒?那可是您最喜歡的樂器。”

“去拿吧。”柳進擺擺手,說道。

柳沁再次看一眼李顯,才抬步往後院走去。

不一會兒,捧著一個木式琴盒,來到正廳,放到正廳中間的一張桌子上。

柳進伸手輕輕拂過盒面,眼中帶著追憶,久久沒有開口。

半晌後,才把琴盒蓋子掀開,露出裡面一把帶有樹紋的古典二胡。

從李顯的視角,還能看到上面木紋的走向,這是一把很古老的二胡,與其說是樂器,不如說是一件古董。

將古琴雙手捧起,柳進走到李顯在前,把琴遞過。

“來,試試這把琴,順便拉一曲,怎麼樣?”

“好。”見獵心喜的李顯,見到這把二胡,心中早已蠢蠢欲動。

雙手接過二胡,入手微沉。

相比眼神看到,真正摸到才知道這把二胡,真的有些年頭。

“這把二胡會定期進行保養,保證隨時可以使用,你試下。”

李顯點頭,手指輕輕拂過琴盒,將它放在大腿上,拿起了琴弓。

這把琴,李顯雙眼中露出迷醉,大師級二胡技能,端的神奇。這把二胡雖是第一次摸到,卻彷彿本身就已熟悉。

一把新樂器,想要做到人琴合一,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

因為每把琴的音色,都會有細微差別,這靠演奏者用心去感受,才能發現其中的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的專屬琴,多為定製,且一用就是一生的原因。

深吸口氣的同時,李顯從系統中,兌換出一曲二胡曲《騫馬》,再次花費100萬聲望值,剩餘聲望值為2325102。

只是一個技能加一首二胡曲,已花費掉他近半聲望值。

“我自創的一首騫馬,就各位聆聽品鑑。”

《賽馬》是黃海懷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是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

作品取材於內蒙民歌,曲調奔放、歡騰、勇往直前,形象逼真地描繪了蒙古族人民在歡慶民族傳統節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的熱鬧場面及其動人情景,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機智、頑強、勇敢的精神和熱愛生活的真實感情。

二胡《賽馬在情緒上熱烈,個人情感融入到賽馬的氣氛中。在弓法上要保持流暢,音色飽滿,全曲一氣貫之。

全曲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門見山;第二部分主題旋律的第二次變奏,由伴奏聲部演奏,簡單的旋律隱藏在3個八度之間來回跳躍,隨著音高位置的變化,“駿馬奔騰”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三部分,在泛音的無限延長中,第一樂句的馬蹄聲再次出現,首尾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