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松的一番馬屁,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化解了朝堂上因淳于越帶來的尷尬氣氛。

雙方默契的將那等蠢人拋之腦後,不去提起。

齊王建此人性格軟弱,沒有主見。其母親君王后是一個性格強勢之人,陪著他父親齊襄王親眼見證了強盛的齊國轟然倒塌,再到收復失地,重立宗廟。

因此,君王后對於五國是不信任的。這也影響到了齊王建,使得他對於五國也充滿了抗拒。

在母親去世之後,齊王建又對舅舅後勝信賴有加,最終秦軍已經兵臨城下,齊王建卻在後勝的勸告下舉國投降,最終被困於山野活活餓死。

因此,可以看出齊王建本身的性格缺陷是十分明顯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也幸好是這樣的齊王,才保下了這片繁華的齊魯大地,使齊魯百姓免受刀兵之禍。

所以,內心雖然看不起齊王建,但也不得不承認此人的存在對於秦國,對於天下來說是一件好事。

和這位齊王聊了一會兒,喬松便丟擲了一個引子:“齊地豐饒,天下共知。故我王遣外臣使齊,欲與齊國在兩國邊境開商貿,以引齊之魚鹽入秦。”

“秦使這話,讓人好生疑惑。”一位齊國官員主動站了出來,道:“據本官所知,我齊商早與各國互有交易。況近年來,秦地商賈也大批來齊,從我齊國購買大量米糧,魚鹽。何須多此一舉呢?”

“足下是……”

“在下叔季常,蒙王上信賴,添為大司田一職。”

齊國中央官制,在相之下有大司行,大司馬,大司田,大司理以及大諫五官,分別掌外交,軍事,經濟,刑法,監察之權。

眼前這位大司田,便是掌管農事經濟之官。因此,他對於秦齊兩國商業貿易往來可是十分熟悉的。

被人如此詢問,喬松早有準備,便回答道:“商賈往來,乃是其自發行為,何處價高,何處有利,便往何方。

而我王之意,欲以兩國為主,在邊境開互市,由兩國軍隊駐紮,號召兩國商賈前往交易。

如此一來,有兩國出面,既可保安全無虞,免除商賈長途跋涉之風險,亦可方便商賈集中交易,不必自行尋找買家。

再者,可抽取商賈成交額部分以做稅收,以維持互市運轉。

如此一來,齊商,秦商,齊國,秦國四方得利之時,亦可加強兩國盟好。

望齊王思慮之。”

互市,後世經常拿來制衡北部草原的政策,被喬松給搬到了這個時代。

那麼,喬松為何這麼做呢?

其一,還是盯上了齊國的魚鹽,糧食等物資,欲進一步擴大大秦商會在齊國的市場。要知道,糧食,鹽鐵之類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自然是多多益善;

其二,以重金誘使齊人經商,行當年管仲之策。也就是經濟戰,只不過這個經濟戰對齊國並沒有什麼壞處,魚鹽糧食本就是他們的主要產物;

其三,拉攏齊國,堅定其向秦之心,使其對未來不久之後的五國覆滅置之不理;

最後一點,則是希望保留一片富庶之地,以此向秦國君臣展示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喬松的話讓齊國朝堂陷入了討論之中,各個派系為此爭論了起來。

齊王建性格軟弱,耳根子軟,一時半刻也拿不下主意,因此只好使起了拖字訣,將此事暫時擱置,容後再給喬松回覆。

喬松自無不可,欣然答應。結束了此事,喬松適時的帶出了自已此行的主要目的,他臉上浮現出了一些羞赧的表情,拱手道:“除我王交代之事,外臣還有一私事想要請求齊王。”

“秦使有何事,但說無妨。”

“外臣已至開蒙之年,卻缺少老師教導。聽聞齊國文華鼎盛,稷下學宮之名遍傳天下,外臣心嚮往之,故此想在齊國為自已尋找一位老師。”

齊王聞言,哈哈大笑了起來,看向喬松的眼神更加的和藹了:“寡人還以為是何大事。

這又有何難?

這樣吧,寡人這便下召,半月之後於稷下學宮舉行一場辯論,秦使可與寡人同往,一覽我稷下學宮之風采。介時,若是有心儀的老師,也好請教一番。”

“外臣多謝齊王厚恩。”

對於稷下學宮,喬松自然想要見識見識。反正此次出行,便是為了增長見識,有機會親眼見證諸子百家之間的論戰,何樂而不為呢?

“些許小事,何須言謝。不過,但凡大才,必有傲骨。秦使能否找到合心意的老師,寡人便不敢保證了。”

“這是自然……”

……

下了朝之後,齊王建便遣人將自已的舅舅後勝叫到了自已跟前。關於秦使所提的互市一事,他很想聽聽這位舅舅的看法。

兩人舅甥之間,沒那麼多客套話,所以齊王建一上來便開門見山的詢問了起來。

後勝對這個外甥,自然瞭解頗深,一聽齊王建的問題,就知道這個耳根子軟的外甥心裡又搖擺不定了。

這可不行啊,這會阻礙自已的發財大計的。

齊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同樣分為親秦派,仇秦派,以及中立派。畢竟,這個天下聰明人也很多,能夠看穿秦國鯨吞天下之心的也大有人在。更何況

於是,後勝裝作沉思了一會兒,這才回答道:“王上,臣以為此事可行。”

“哦?”齊王建眼睛一亮,急不可耐的請教了起來:“願聞其詳。”

“今日那秦國公子所提之事,究其根本還是為了秦國購買糧食鹽鐵而來。

只不過,他所說的互市更加便於管理罷了。

臣思慮之後,覺得此事對我齊國百利而無一害。畢竟互市的建立,既方便了齊國商賈,也增加了府庫收入。”

“是此理無錯。可是,朝堂上擔心秦國勢大……”

“些許蠢蟲而已。王上,先湣王之事,就在眼前。王上莫要忘了,三晉和楚燕諸國都不可信吶。前歲,魏國還揮師攻我齊國,若非秦國援救,恐怕……”

齊王建臉色微微一變,就連呼吸都急促了許多。

顯然,後勝一句話戳中了齊王建心裡的傷疤,使得他不由得生出了些許恐懼。

後勝嘴角微微上揚,這事兒可是他對這個大侄子的制勝法寶,屢試不爽。

齊王建沉默片刻,然後道:“寡人心中還有一事,便是魚鹽糧鐵。倘若商賈售賣過多,我齊國到時候不夠用了又當如何?”

“王上過慮了。商賈能耐再大,也是在我齊國掌控之下。只需要限制交易數量便可。

況且,臣近日得到了一個秘法,能提高鹽產量。和秦國交易不妨以鹽為主,便可解決王上心中所慮。”

“哦?舅父快快道來,是何方法?”

後勝當即便將海水曬鹽的方法講了出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海水曬鹽之法,固然可留下來為自已牟利。可如此一來,必然全靠自已那點兒私田,註定規模不大。

可如果將此法奉於王上,以王上命令號令民間提高鹽產量,必定獲利多多。

到時候,其利潤將會十分可觀。

他後勝乃是齊國國相,此事又是他提出來,到時候這件事必然會落入他的手中,由他來負責。如此一來,便可上下其手,收取財富。

這可比獨自一家去做什麼海水曬鹽獲利要多得多。

在後勝的描述下,海水曬鹽所帶來的利潤使得齊王建怦然心動,絲毫不知,他自已已經掉入了這個舅舅給他編織的美好願景之中,忽略了此舉所帶來的危險。

……

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齊國,互市這個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詞兒頓時引起了各方的議論,小聖賢莊也收到了訊息。

伏念帶著情報再次來到了師叔荀子這裡,請求師叔的教導。

“哈哈,這秦國公子倒是有趣。竟然以晏子使楚的典故還擊淳于越的貶低,此舉可謂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師叔,淳于越以貌取人,的確有失偏頗。但秦國公子咄咄逼人,是否有些不妥。”

荀夫子面露鄙夷:“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淳于賤儒而已,其貶低他人在前,就要有為人駁斥的準備,此舉又有何不妥?”

當初,荀夫子與儒家諸脈論戰,那言辭比起喬松可要犀利的多。反正在他老人家眼裡,都是一群賤儒,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所以,對於喬松逼得淳于越狼狽離場,荀夫子一點兒都不生氣,反而對喬松心生好感。

伏念頓時為之語塞。

他其實也清楚,此事的確是淳于越做得不對。可淳于越到底是儒家之人,被人貼了個治學不精的標籤,恐怕會影響到整個淳于氏,於儒家或有不利。

“相比起淳于賤儒,老夫倒是對這互市一策,頗為在意。”荀夫子轉而道。

伏念調整了一下心情,將淳于越之事暫時壓下,做洗耳恭聽之態。

荀夫子的眼光自然是沒有問題的,根據些許隻言片語便拼湊出了互市的運作方式。也看透了喬松其中一些想法。

“然則,此舉乃是陽謀。縱使看穿了,亦是毫無辦法。蓋因此舉於齊秦兩國,的確是益處頗多。然,對於六國,卻是未必。”

伏念聞言,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秦國以此巨利拉攏齊國,只會讓齊國更加偏向秦國立場,恐怕其餘五國的日子,快要不好過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