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1992年阿富汗政權變動
阿富汗歷史 來龍去脈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1992年4月10日,聯合國特使貝農·塞萬(Benon Sevan)宣稱,他代表一個不隸屬於任何政治人物的臨時委員會,於上月底從納吉布拉手中接管了權力。然而,這樣的臨時安排來得太晚。在塞萬的幫助下,納吉布拉試圖於4月15日逃離阿富汗,但被機場保安攔截。隨後,他躲入聯合國駐喀布林的機構中避難,自此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中。隨著納吉布拉辭職,人民民主黨最後一位領導雅各比將軍選擇了自殺,不久之後喀布林被攻陷。
兩大武裝力量匆忙填補阿富汗的權力真空。馬蘇德、多斯提姆、薩亞夫以及其他一些小規模的同盟者(包括變節的政府軍)形成了一個拙劣的聯軍,於4月抵達北部市郊。在進入喀布林之前,馬蘇德呼籲阿富汗臨時政府以“伊斯蘭聖戰委員會”為基礎,為納吉布拉時代的阿富汗提供政治框架。希克馬蒂亞爾及其追隨者攜大部隊從南部抵達,開始向喀布林滲透。在經過三天的激戰後,由於精心的策劃和組織協調,馬蘇德最終獲勝,而希克馬蒂亞爾和什葉派的“阿富汗人民伊斯蘭聯盟”仍然掌握著向首都南部和西部不規則蔓延的區域。
擊敗龐大而得到良好資助的普什圖人和什葉派抵抗組織後,馬蘇德和多斯提姆在喀布林有效地確立了塔吉克一烏茲別克人的統治地位,並獲得了控制西部赫拉特的塔吉克人軍閥伊斯梅爾·汗的支援。這種局勢讓大多數普什圖人難以接受,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普什圖人統治後,他們認為這幾乎是對自然秩序的一次顛覆。
面對被排除於新政權之外的局面,基地設在巴基斯坦的各組織決定接受一個權力分享的政府,這是由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提議的。1992年4月24日,伊斯蘭聖戰委員會簽署了《白沙瓦協議》。穆賈迪迪被任命為臨時總統。4月28日,他和委員會的30名代表正式接受了來自納吉布拉政府的官方投降書,並宣佈成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兩個月後,拉巴尼被內定為接管總統權力,並額外增加4個月的過渡期,之後委員會開始準備大選。馬蘇德被任命為臨時國防部長,蓋蘭尼出任外交部長,薩亞夫為內政部長。總理職位一直為希克馬蒂亞爾預留,但由於各種理由,他拒絕加入政府,可能是因為不甘心為塔吉克人的拉巴尼做副手。
在阿富汗的其他大部分地區,軍隊指揮官和地方長官匆忙將權力移交給穆斯林游擊隊領導人或當地知名人士。通常情況下,以前的對手合作組建聯合委員會以管理地方事務,這些委員會繼續發揮職能好幾年。這樣的國家層面的安排使阿富汗人免於戰爭,至少在隨後的十年裡。
新政府得到了大多數白沙瓦抵抗組織的正式支援,這些組織曾代表了反對世俗勢力。新政府還獲得了美國和大多數國家的承認。然而,阿富汗在13年的戰火中支離破碎,新政府缺乏力量和資源將其整合起來。這一時期阿富汗共產主義時代的結束,未來的走向在1992年4月並不比三年前蘇聯撤軍以來的任何時候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