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權力鬥爭迅速引起國際力量的介入。1978年末,部落領導人率領大約8000名阿富汗人進入巴基斯坦,而被圍攻的總統齊亞·哈克(Zia ul-Haq)樂意接受他們,並提供資金支援和鼓勵。隨後,在西北邊省建立了8個游擊隊訓練營,溫和和極端的伊斯蘭主義者紛紛向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尋求支援。

蘇聯迅速表示歡迎"四月革命",並承認這個新政權。1978年5月,阿明作為兄弟般的共產主義領導人訪問莫斯科,受到歡迎。兩國簽署了涉及30個新援助專案的協議,同年6月,蘇聯提供了價值兩億五千萬美元的軍事援助。1978年12月,阿明和塔拉基與蘇聯簽署了新的《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除了數千名已在阿富汗的蘇聯軍事顧問外,蘇聯表示可以直接提供軍事援助。

哈菲祖拉·阿明於1921年出生在喀布林附近的帕格曼(Paghman),父親是一名文職人員。在喀布林大學獲得數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後,成為一名教師,並擔任一所寄宿制高中男校的校長。1957年,他赴美留學,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攻讀文學碩士學位。1962年,他返回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哲學博士學位,同時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學學習。他顯然在美國學術圈和學生積極分子中學到了馬克思主義。

在美國,他是阿富汗留學生聯合會的領袖,因其左翼觀點於1965年被召回阿富汗,成為一所高中女校的老師,並很快成為人民民主黨的奠基人之一。1969年,阿明是唯一一個贏得議會席位的“人民派”成員。作為老師和校長,他努力爭取學生對其激進思想的支援,並在男生和女生中贏得了很多追隨者。在1973年穆罕默德·達伍德政變後,他被指派負責在以前的學生和軍官中招募新成員,以此在黨內贏得更多支持者。這些人在1978年的“革命”中幫助人民民主黨實際掌握了權力。

蘇聯向阿富汗派遣了數百輛額外的坦克和其他裝備,飛行員參與打擊叛亂。阿明堅持將蘇聯軍隊置於阿富汗人控制之下,並認為決定蘇聯軍隊撤退的權力只屬於阿富汗方面,即屬於他自己。這表明他早先對俄國人的獨立傾向,也預示著一年後雙方關係的最終破裂。各種援助計劃必須與數萬名蘇聯顧問的參與相伴,使他們中的大多數越來越多地涉足阿富汗政府和軍隊的運作。隨著時間推移,蘇聯領導人直接意識到阿富汗會逐步土崩瓦解。

1979年4月,蘇聯派遣瓦西里·薩夫龍丘克(Vasily Safronchuk)為新顧問,試圖說服塔拉基把“旗幟派”成員和非共產主義者吸納到政府裡。然而,這一建議遭到拒絕,據說是由於阿明的反對。3月,阿明已經從塔拉基手中接管了首相的權力,而後者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人物。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塔拉基後來死於酒精中毒。基於意識形態、威望和權力政治,特別是此前反叛者開始從國外接受支援的形勢,使蘇聯更加迫切地感受到必須採取措施,才能使革命充滿活力。薩夫龍丘克成功地說服阿富汗領導人發起了一場公開拜訪清真寺的活動,並於1979年7月暫時擱置土地改革的計劃。

美國一開始對“四月革命”持謹慎態度,吉米·卡特總統顯然想留有選擇的餘地,避免兩國關係破裂。阿明一方也努力確保兩國的雙邊關係沒有瑕疵,或許是為了保持對蘇聯的一些獨立性。阿明確實與美國大使阿道夫·達布斯有過一次正式的會面。然而,在1979年2月,達布斯被現政權的左翼反對者綁架,對方要求政府從“人民派”監獄裡釋放同志。美國方面要求阿富汗政府不要試圖以武力營救達布斯,因為這可能會使他沒有存活的機會。

阿富汗政府對這個要求不予理睬,派遣了一支武裝打擊綁架者,最終達布斯在雙方交火中被打死。這次危險的營救行動的決定普遍被歸咎於塔拉基和蘇聯顧問,而不是阿明自己,導致了美國與阿富汗政府關係的進一步疏遠,切斷了阿明曾經尋求美國支援的渠道。卡特總統削減了援助計劃,並把外交使館降級為臨時代辦,其他幾個西方國家也紛紛效仿。夏季,美國向叛亂者運送了第一批武裝,少量的舊英國造來福槍。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始與叛亂黨發展關係。

如果說蘇聯武力干預下籤署的《友好合作條約》中暗含威脅,即脅迫巴基斯坦不要資助阿富汗現政權的敵人,那麼這是不可能做到的。1979年1月,齊亞允許希克馬蒂亞爾的伊斯蘭黨(Hezb-i-Islami)率領5000名反叛者越界進入阿富汗庫納爾省(Konar),並襲擊了省會城市。當地的衛戍軍隊在前“人民派”成員阿卜杜勒·拉烏夫(Abdur Rauf)的領導下,平定了叛亂。同年4月,蘇聯的武裝直升機被用來鎮壓加德茲(Gardez)和賈拉拉巴德(Jalalabad)地區巴基斯坦支援的叛亂活動。

在這次行動中,阿富汗軍隊整裝待發,並在克拉拉鎮(Kerala)報復性屠殺了一千多平民。這些受害者據說是由於拒絕吟唱革命口號而被射殺,成為反抗事業的殉教者。

*至1973年中期前,也就是達伍德發動政變之前,阿富汗幾乎是一個以農村為主導、高度傳統的國家。近一個世紀以來,伴隨著一些較小的干擾,阿富汗迎來了國內政治相對穩定、國際社會相對和平的局面。然而,1978年末至今,阿富汗所有的社會、經濟和政府關係幾乎都被顛倒,和平與法治的基礎受到侵蝕。這為隨後22年的殘酷、極具破壞性且無休止的戰爭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