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馬哈茂德改革時期,學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作用逐漸增強,預示著知識分子階層成為不斷壯大的力量。1964年,喀布林大學的各個學院合併到一個利用美國援助資金修建的校園中,為大約1200名學生提供宿舍。儘管較早的學生可以在政府和發展的官僚機構中找到工作,但更多來自貧困家庭或中產階層的大學生必須面對政府預算停滯和私有部門極度匱乏的現實。

此外,數以千計的學生在這一時期從國外留學歸來,主要在西方和蘇聯學習,其中大約有6600名從蘇聯學習歸來的學生。由於仕途成為大學生和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出路,許多人轉向比較激進的意識形態,無論是伊斯蘭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透過回國工作或從事教學,一些大學畢業生開始在省會城市傳播這些思想。

在過去的十年中,學生示威遊行變得越來越頻繁,有時還支援工人的罷工,特別是在1968年的世界範圍內的革命和隨後的時期。由於一次偶然的慘死事件,左翼勢力和好戰的穆斯林之間爆發了衝突。學生開始罷課並抗議政府的教育政策,導致1970年大學關閉了長達6個多月。

在知識分子階層中壯大的左翼力量對鄉村地區影響較小。在1969年的選舉中,無論是有世俗背景還是宗教背景的保守農村精英在議會中的席位增加。然而,大多數自由分子和激進分子都被投票否決了從政的資格,儘管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和哈菲祖拉·阿明保住了自己的席位。一名穆斯林透過在報刊上發表反對女權運動和世俗化的言論獲得廣泛支援。據稱,1970年報紙上刊登了一首反宗教的詩歌,引發了在喀布林和各省的騷亂和動亂。政府透過拘捕、驅逐和出動軍隊的方式鎮壓了這次動亂。同一年,5000名婦女上街抗議用硫酸襲擊不戴面紗的女性的事件。政府隨後透過拘禁一些穆斯林激進分子來應對這一事件。

在1965年1月,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召集了大約30名成員,這些成員來自各個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共同建立了人民民主黨。人民民主黨是親蘇聯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組織,按照斯大林主義的原則組建。塔拉基和巴布拉克·卡爾邁勒是該黨的締造者,在1978年的共產主義政變後,兩人都曾擔任阿富汗總統。

在蘇聯的經濟支援下,人民民主黨在學生中吸引了支持者,並在1965年的議會選舉中贏得了4個席位。1966年,法律允許更大的新聞出版自由,塔拉基創辦了阿富汗第一份有明顯左翼傾向的報紙《人民報》。然而,該報在發行6期後被政府查封。卡爾邁勒建立的報紙《旗幟報》則相對成功,存在了一年(1968—1969)。

到1967年,人民民主黨分裂為兩大集團,由塔拉基和卡爾邁勒領導,各自宣稱是真正的人民民主黨。塔拉基領導的“人民派”倡導教條的共產主義路線,支援“普什圖尼斯坦”事業,主要得到了來自鄉下普什圖人的支援。卡爾邁勒領導的“旗幟派”主要由來自城市的中產階層支援,採取比較務實的政策,尋求與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聯盟,並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1965年議會選舉中獲勝的4名人民民主黨候選人都是卡爾邁勒的同事,其中包括他的密友阿娜希塔·拉特布扎德。此外,還有一些分裂出來的小派別,如塔吉克人和潘傑希爾人的政黨。

在1965年,一群教授和老師在喀布林神學院院長古拉姆·穆罕默德·尼亞齊的領導下,建立了秘密的“哲瑪提伊斯蘭”(伊斯蘭促進會)。該黨成員都曾在政府宗教學校和大學接受教育。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按照穆斯林法律建立一個現代的伊斯蘭政府,以淨化西方文化的侵蝕。伊斯蘭促進會的主要影響透過對穆斯林青年組織的贊助表現出來,該組織在幾年內控制了喀布林大學的學生自治機構。與人民民主黨一樣,伊斯蘭促進會也迅速一分為二,其中一派反對直接革命行動,主張軍隊和官僚機構緩慢過渡為伊斯蘭觀點,而另一派支援透過人民起義奪取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