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20世紀的君主制〔1901— 1973〕
阿富汗歷史 來龍去脈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阿卜杜·拉赫曼統治後期,他為終結英國與俄國的領土野心付出了阿富汗的損失,一度結束了兩大帝國對該國的影響。然而,1884年,面對俄國在中亞領土上的進一步鞏固,英國和俄國同意組建聯合委員會,共同劃定阿富汗北部邊界。儘管如此,俄國軍隊繼續向南挺進,1885年3月在潘傑德赫綠洲戰勝了阿富汗最北端的前哨。英國對俄軍可能繼續向興都庫什山前進的警告,使得兩國陷入緊張局勢,最終避免了戰爭。阿卜杜·拉赫曼接受了俄國的既成事實,並在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後,成功避免了戰爭。
1888年,與波斯接壤的西部邊界最終確立,而東北部的疆界則分別在1891年和1895年劃定。俄國迫使阿卜杜·拉赫曼接受了人口稀少但延伸至中國的狹長土地,以防止與英屬印度接壤。
然而,在南部和東部,阿富汗在19世紀50年代面臨著土地喪失的問題。英國的統治逐漸擴充套件到普什圖人鄰近地區,引發了與當地部落的衝突。自1888年以來,由於外交緊張,導致流血衝突的事件不斷增加。1893年,英國和阿富汗就大致界限達成一致,由印度外務秘書莫蒂默·杜蘭德在喀布林進行談判。阿卜杜·拉赫曼最終接受了維多利亞女皇的邀請,由於生病派遣他的兒子納斯魯拉前往。
莫蒂默·杜蘭德劃定的邊界線在很多地方缺乏民族或地理依據,導致村莊分裂和古老的季節性遷徙路線被阻斷。此外,普什圖人的希望聯合他們在阿富汗的同胞也受到了剝奪。在劃定邊界的南部,一些被劃分的地區發生了叛亂,持續兩年才被英國平定。
為了獲得對“杜蘭德邊界線”的認可,英國同意將阿卜杜·拉赫曼的年俸從120萬盧比增加到180萬盧比。然而,阿卜杜·拉赫曼宣稱“杜蘭德邊界線”只是對實際控制範圍的描繪,而非最終主權。然而,由於他簽署了與英國的協議,許多阿富汗人從未原諒他。在1901年10月1日,阿卜杜·拉赫曼在喀布林去世。他的長子哈比布拉·汗很快被國內外承認為統治者,顯示老“埃米爾”不僅在阿富汗成功地恢復了平靜並有效地掌控了家族,還贏得了外國的尊重。
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歐洲各國的侵略之後,阿富汗於20世紀初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然而,儘管阿富汗擺脫了孤立,開始應對世界各地的社會和經濟變化,但由於現代化程序緩慢以及對政府改革計劃的廣泛反對,到1973年君主專制被廢除時,大部分阿富汗人的生活仍受限於傳統模式之下。
哈比布拉·汗(1872—1919)自1901年開始統治,其王位一直相安無事,使他能夠將大部分精力用於追求政策目標。他輕鬆地擊敗了父親阿卜杜·拉赫曼的遺孀比比·哈利馬及其他反對者。儘管只有少數部落首領支援他,但由於他父親建立的國家常備軍在他的任期內一直忠誠,部分原因可能是他的親弟弟納斯魯拉·汗不懈的努力。
由於缺乏父親苛刻的獨裁本能,以及繼承而來的國家已經相當平靜,哈比布拉在地方管理方面給予各地的汗和首領更多的自由。他放緩了軍事徵募活動,並讓承認他神聖合法地位的神職人員(與納斯魯拉結盟)發揮更大的作用。父親建立的中央集權國家官僚機構在此時也透過傳統、地方化的力量基礎的滲透而變得開明。
當地方的買立克,即村長,開始被選入政府職務時,由於脫離社群忠誠的價值觀,或者作為賄賂的回報,他們經常能夠阻礙不受歡迎的法令。現在,地方長官或行政官員可能從各地的汗、大地主或選舉出的部落首領中選任。然而,這些官員常常利用政府的資金和保護來加強傳統的權力結構。國家官僚制度所制定的政策在得到實施之前,必須穿透這些隔離的層面。
哈比布拉允許許多政治上受迫害的顯貴重返阿富汗。這些顯貴們,如白沙瓦的蘇丹穆罕默德·汗(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弟弟)的後裔穆薩希班家族,在哈比布拉執政時期開始了一場有持久影響的政治生涯。哈比布拉·汗任命穆薩希班家族的長子納迪爾·汗(1901-1919年在位),致力於阿富汗的現代化,並奉行謹慎的中立主義外交政策。另一個皇室直系以外的重要家族是沙爾克希斯,他們是先前的司令官古拉姆·海德爾·沙爾克希斯的後代。他們與穆薩希班家族的敵對關係後來被證明是致命的。
或許在返回阿富汗的流亡者中,最重要的人物應該是白沙瓦的賴姆德·汗(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另一位弟弟)的後裔馬赫邁德·貝格·塔爾齊(1865—1933)。塔爾齊是一位民族主義詩人、知識分子、政策顧問,也是20世紀初阿富汗現代化支持者的關鍵人物。同時,他在印度、中亞和其他穆斯林國家的民族主義者中產生深遠影響。早年,他隨父親居住在敘利亞(當時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貝格”是土耳其語,其意思相當於“汗"),並在那裡娶了一名敘利亞人為妻。隨後,他遊歷歐洲各國和整個中東地區,結識了著名的改革家、泛伊斯蘭主義者、同樣是從喀布林流亡出來的哲馬魯丁·阿富汗尼(1838—1897),兩人在一起還有過合作。
一回到阿富汗,塔爾齊極力支援在土耳其國內已開始改革的“青年土耳其黨”的改革原則。在1911年,哈比布拉批准發行的獨立的半月刊報紙《火炬》(Torch of the News),他提出泛伊斯蘭主義並譴責了英帝國主義。他還批評頑固的宗教傳統勢力是阻礙阿富汗進步的一大障礙,並以日本的成功現代化為參考,認為經濟和社會變革會在整個阿富汗的社會和宗教結構內部進行。塔爾齊還是哈比布拉兩個兒子阿曼努拉和伊納亞圖拉的家庭教師,而且這兩個王子分別娶了塔爾齊的兩個女兒。當阿曼努拉迎娶沙赫巴努·索羅亞時,他把先前的一位妻子送到自己母親那裡生活。在阿曼努拉作為君王統治期間,他遵循一夫一妻論者塔爾齊樹立的榜樣,身邊一直只有一個妻子。
哈比布拉發起了一些法律改革,廢除了嚴厲的刑法,並取締了他父親的間諜網路。哈比布拉修築新的道路(他本人是汽車愛好者),在外國技術專家的援助下建立了幾個工廠,改善通訊手段。在1910年,電話線連線喀布林和賈拉拉巴德,透過這些措施,哈比布拉為阿富汗帶來了國內貿易增長的時代。此外,他引進了一位美國工程師修建水電站,這個水電站輸出的電力被用來點亮埃米爾的皇宮和主要的公共建築。
哈比布拉設立了一個現代的醫療機構,按照歐洲模式建立了幾個重要的學校,其中包括著名的哈比比亞學校、一個軍事學院和一個教師培訓機構。阿富汗的城市精英開始接受西方價值觀,但在佔阿富汗人口大多數的農村地區,幾乎沒有這種文化價值觀的轉變。甚至哈比布拉本人對於改革也是躊躇不定,他經常公開指責塔爾齊的報紙對社會和宗教的批評。
馬赫邁德·貝格·塔爾齊的主要成就包括:
1.透過出版《火炬》,為阿富汗新聞業奠定了基礎。這份報紙從1911年10月到1919年1月以半月刊形式發行,在阿富汗現代主義運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它為少部分受啟蒙的阿富汗年輕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論壇,這些年輕人為阿富汗民族主義和現代主義提供了民族公正和基本原則。
2.出版了《兒童之燈》(Children's Lamp),這是第一部直接針對阿富汗青少年的出版物。
3.透過寫作、編輯、翻譯以及阿富汗新聞的現代化,繼續加強對達里語和普什圖語散文風格的影響。
4.翻譯了許多主要的歐洲作品成達里語。
5.有效地指導了被稱為“青年阿富汗”的第二次青年人立憲運動,這次運動孕育了忠誠的自由主義愛國者,如帕迪沙·阿馬努拉(Padshah Amanullah)。
6.自1919年從英國手裡獲得民族獨立之後,開始擔任阿富汗外交部長,並在倫敦、巴黎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建立了阿富汗大使館。
7.對女性權力和女權運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不僅為女性開辦學校,還發行了一份女性雜誌《Ashad-el-Naswan》,由他的女兒沙赫巴努·索羅亞(王后)和侄女負責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