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民族主義的活躍
阿富汗歷史 來龍去脈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阿富汗對莫臥兒帝國的抵抗部分地是受到身為詩人、戰士和哲學家的胡沙爾汗·哈塔克(1613—1690)作品的鼓舞。他在普什圖語的詩歌裡高度讚美他的抗爭活動(不僅抵抗莫臥兒帝國,還抵抗敵對的部落)。作為基地在白沙瓦(現代巴基斯坦境內)附近的哈塔克部落的首領,沙爾汗·哈塔克曾被奧朗則布監禁在德里;一經釋放,他便號召普什圖人聯合起來,共同反抗莫臥兒帝國的奸詐和腐敗。他在其墓誌銘上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我拿起寶劍以捍衛阿富汗人的尊嚴,我是沙爾汗·哈塔克,這個時代的正直的人。”普什圖書面語的確定文字的第一次出現,無疑有助於維繫一個新的民族自覺。
類似的民族情感也鼓舞著那個時代最有成就的阿富汗領導人,米爾·瓦伊斯汗,吉爾查依普什圖人霍塔基分支的富有的首領。吉爾查依人通常是支援薩非王朝的,然而,當薩非王朝蘇丹侯賽因一世(1694—1722)試圖把什葉派伊斯蘭強加給這些部落時,他們開始走上反叛的道路。1709年,米爾·瓦伊斯奪得了坎大哈,並處死薩非王朝可恨的地方長官。
吉爾查依人(很可能是突厥人的後裔)從那時起至今,與阿富汗另一支重要的普什圖部落阿布達利(後來被稱為杜蘭尼)敵對。米爾·瓦伊斯的勝利慫恿了他的敵人阿布達利人,隨後,阿卜杜利人於1717年也宣稱其所控制的赫拉特地區獨立。
米爾·瓦伊斯在1715年去世,不久後他的兒子穆罕默德掌權,並於1722年挺進伊斯法罕,顯然試圖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新波斯王朝。穆罕默德在殘酷的圍城之後終於奪得了伊斯法罕。阿富汗人的統治通常在印度是很成功的,而在伊朗則被證明是一場災難。穆罕默德和他的堂弟兼繼任者阿什拉夫統治時期(1725—1730年在位),因陰謀狡詐、流血衝突以及把國家捲入混亂和戰爭而臭名昭著。
當穆罕默德和他的吉爾查依普什圖人全神貫注於從他們的都城伊斯法罕出發控制波斯的時候,阿查依利人則試圖從赫拉特到坎大哈確立對阿富汗的穩固統治。另一支阿查依利人供職於強盜和冒險家納迪爾的軍隊,他在帶領波斯人反抗吉爾查依人的統治。至1736年,納迪爾·沙(1736—1747年在位)自立為波斯君主,並在其阿查依利人和吉爾查依阿富汗人軍隊的強有力支援下,繼續構建他的短命帝國。納迪爾宣稱自己有權統治阿富汗,在進行一年之久的圍攻之後,他摧毀了舊坎大哈,並規劃了一個建設中的新城,儘管他從未贏得阿富汗部落的持續忠誠。
納迪爾在印度征戰的時間很長,以至於劫掠到傳說中的莫臥兒寶藏的大部分,而後向北回撤,在1747年被他的一些部下殺害。納迪爾的禁衛軍軍官,25歲的阿布達利(Abdali)普什圖人阿赫邁德,也是他的司庫,攜帶大量莫臥兒王朝皇家秘藏潛逃,其中包括著名的“科赫伊努爾”(Koh-i-Noor)鑽石。阿赫邁德隨後領導禁衛軍,一支現成的由久經戰場的4000名騎兵組成的部隊,返回坎大哈。
阿赫邁德自16歲起就為納迪爾征戰,但是,作為規模雖小威望卻很高的阿布達利普什圖人的薩多查依宗族名義上的首領,他仍與坎大哈有著強有力的聯絡。納迪爾被偶然地謀殺,使得坎大哈脫離了波斯的統治,現在它需要一個地方領導人。為了擺脫長期的不統一傳統,1747年,在坎大哈附近召開了由阿布達利人所有的9個宗族參加的會議(jirga),來選舉帕迪沙(padshah,意思是最高的汗,或者王)。經過9天的集體商議,最終選中阿赫邁德。
儘管巴拉克查依宗族比薩多查依宗族要大,但其首領哈吉·賈邁勒·沙,在阿赫邁德的意願下宣佈退出。根據傳統,透過一個伊斯蘭教苦修者,或獻身於宗教的男子,在阿赫邁德的授意下講話,並把兩束小麥插進他的頭巾作為加冕行動,推舉的決定才能生效。因此小麥被繪在阿富汗的旗幟上。
科赫伊努爾,在波斯語中是“光明之山”的意思,最初是一枚280克拉的卵形切割鑽石。可能開採自印度的某個地方。根據傳說,幾個世紀以來,這顆鑽石几經印度統治者之手,最終才落入莫臥兒皇帝巴布林的手裡。巴布林在其自傳中對這顆鑽石進行了描寫。
這顆鑽石有過在波斯的曲折經歷,在那裡,納迪爾·沙給它命了名,也到過阿富汗,在這裡,它的光輪有助於“阿富汗之父"阿赫邁德沙的統治的合法化,此後它便找到了返回印度之路。當帖木兒·沙的兒子舒賈·沙失去權力的時候,便隨身攜帶著這顆鑽石。1813年,又被旁遮普的錫克教統治者蘭吉特·辛格從舒賈·沙手裡強行奪走。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打敗錫克教徒吞併旁遮普地區的時候,將這顆鑽石送往英國,作為禮物獻給維多利亞女皇。女皇把它重新切割成一個106克拉的大小適中的鑽石。由於這顆鑽石的不幸歷史,沒有一個英王佩戴過它,只是鑲嵌在了幾個女王的王冠上,成為聯合王國王冠上寶石的一部分。
在做了一個富有預言色彩的夢之後,阿赫邁德·沙採用了綽號“杜爾伊杜蘭”(珍珠中的珍珠),從此以後,阿布達利人被稱為杜蘭尼普什圖人。也是從那時候起至1978年,阿富汗的統治者一直出自杜蘭尼普什圖人。
天賦的領袖氣質,豐厚的資金,加之他4000名強壯的騎兵,阿赫邁德很快就贏得了吉爾查依普什圖人和杜蘭尼普什圖人的認可,然而,吉爾查依普什圖人再也沒有重獲他們在印度和伊朗所贏得的榮譽。
阿赫邁德透過劃分一些他在波斯得到的戰利品,包括另外的好運所帶來的財富,以鞏固他的統治。在阿赫邁德到達坎大哈的前一天,一個駝隊攜帶準備送給納迪爾·沙的來自印度的額外豐厚的戰利品進入坎大哈。由於納迪爾已經去世,阿赫邁德奪得了這批戰利品,並僱用紅頭巾(Qizilbash)僱傭兵以保護這筆財富。紅頭巾(Qizilbash),什葉派波斯人,後來也作為杜蘭尼沙個人的衛戍部隊和行政官員,直至20世紀70年代,其後裔在阿富汗城市裡仍舊構成一個少而傑出的行政管理階層。
從他生命的這一刻起,這位新的統治者被稱為阿赫邁德·沙·杜蘭尼。後來的阿富汗人還經常稱他為阿赫邁德·沙·巴巴,阿富汗之父,是阿富汗的首位國王(儘管當時還沒有使用這樣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