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從伊斯蘭教的崛起到阿富汗國〔651—1747)
阿富汗歷史 來龍去脈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歐洲的歷史學家傳統上以472年羅馬遭到汪達爾人的洗劫為標誌,宣告古代世界的終結和中世紀的開始。然而,對於其南部和東部的地區,尤其是直至中亞和南亞,更為合適的時間可能是公元632年。在這一年,穆罕默德去世,他的追隨者們開始了對阿拉伯半島以外肥沃新月地帶的古代定居地的襲擊。在接下來的20年內,阿拉伯軍隊挺進到1500英里之外的阿富汗邊疆。到了8世紀初,他們控制的帝國從西班牙延伸到中亞地區,儘管征服阿富汗的強悍部落民族耗費了至少150年的時間。
阿拉伯人之前的很多其他遊牧入侵者,如雅利安人、哥特人和匈奴人,與他們一樣,迅速征服文明世界,佔領了廣大土地。這些征服者的軍隊由遊牧或半遊牧部落的強壯男子組成,深受尚武文化的影響,善於利用敵人的瞬間弱點。
阿拉伯人的成功得益於拜佔廷帝國和薩珊帝國之間殘酷戰爭,使二者財力和軍事實力枯竭。此外,薩珊朝波斯經歷了政治和社會的衰落,其國內多數臣屬民族沒有理由為其而戰。在薩珊統治下的很多基督徒甚至歡迎阿拉伯人的到來,以擺脫宗教迫害。
然而,這次入侵與以往不同。除了通常的動機,即權利、物質利益和部落或種族榮譽,還伴隨著一種非凡的宗教熱情。阿拉伯半島原本是一盤散沙的部落,但在伊斯蘭教的創立者和先知穆罕默德的領導下,他們實現了統一。隨著早期勝利的增多,阿拉伯軍隊對穆罕默德透過《古蘭經》展示給他們的真理的使命充滿了自信。
穆罕默德認為《古蘭經》是安拉(上帝)給阿拉伯人的啟示,就像早期猶太人和基督徒獲得的啟示一樣(《舊約》和《新約》)。最初,許多征服者自豪地宣揚他們的阿拉伯血統,甚至保留了最初的部落和氏族的血緣關係。但不久,伊斯蘭信仰的普世思想開始盛行。
最終事實證明,阿拉伯人所傳遞的資訊比他們的軍隊更為持久。阿拉伯人的軍事霸權僅維持了二三百年,阿拉伯語傳播的範圍也僅限於亞洲的狹窄地帶,從幼發拉底河西岸到底格里斯河東岸,從敘利亞沙漠到地中海沿岸。然而,穆罕默德遺留下的伊斯蘭教在追隨者的努力下,迅速傳播至古代文明中心地區,包括埃及、肥沃的新月地帶和印度河流域。隨後,亞洲的突厥人、蒙古人,以及非洲的柏柏爾人等遊牧民族也迅速皈依伊斯蘭教,成為其進一步傳播的代理人。
在阿富汗,伊斯蘭教最終擠佔了以前的宗教教義,伊斯蘭法和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在整個國家紮根。阿拉伯語成為宗教語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法律和文化語言。阿富汗所有更為古老的書寫系統都被阿拉伯語字母所取代,很多阿拉伯語詞也融入當地的語言。伊斯蘭教被證明是阿富汗各個民族間最強有力的,有時也是唯一的統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