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百科知識之六道(4)
凡人修行百科全書百度雲 神玄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人道。
前面三章講了三惡道,這裡開始講三善道。
人道,處於三善道的末端,我們現在活著的人間,也屬於六道中的人道。
因人道屬於善道,故有“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
能做人,定然已經修出了良知。
或者說,已經達到了天道評判的“善人”的標準。所以能做人。
也有人會說,有些人根本算不得人,只是披著一張人皮罷。
比如那些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大魔頭,能稱為人嗎?
他們憑什麼做人?
他們能做人,定然是投生之前已經修出了功德福報,達到了做人的標準。
作惡的原因,其實是秉性和環境影響。
這點我給大家講講,不滿12歲的人,做出的惡行,例子我就不說了,網上多的是,這種就屬於“秉性”的影響。
而超過12歲的人有些還是很“惡”,就屬於秉性和環境雙雙的影響。
這裡又涉及了教育的問題。
不滿12歲的小孩,一但做錯事,當父母的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的道理須知。這是你幫助他改變秉性向善的大好機會,並不是打他也並不是罵他,而是希望他能做個好人。
不過提一句嘴,教育的方式也不止是揍,自已多思考一些方法,不要讓孩子記恨你。
有孩子的都知道,的確很愛自已的孩子,但如果一味嬌慣他,等你走後他能活成什麼人?下輩子還能不能做人?
目光要放長遠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要明白。
我舉個例子,我嬸嬸家孩子。
我嬸嬸家也是農村的,當時村子裡重男輕女,又有計劃生育,但是生了三胎還是女兒,顛沛流離,千辛萬苦的躲出來老四,終於是個兒子,兩口子是又悲又喜,發誓一定要好好對自已兒子。
所以對小兒就十分嬌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兒子在路邊看見喜歡的玩具,再貴也要咬咬牙買下來,女兒則是玩小兒剩下的玩具。
小學還好,在父母的嬌慣下頂多放肆一點,還看不出什麼惡來。到了初中,兒子離開父母,失去了原有的庇護所。在學校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感覺,還要天天起早貪黑的上學,感覺沒意義,就整天混日子。
這種人離開父母后心理是恐懼的,就會給自已找個“心理安慰”,可能會沉默寡言受人欺辱,又可能會拉幫結派欺負同學,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修成人的時候,所受的因果業力不同,外加上秉性不同,所以選擇的東西也不同。
我嬸嬸家這個兒子,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現在馬上二十歲了,天天躺在嬸嬸家的出租屋裡打遊戲,偶爾聽他爸媽講了一兩句自已不喜歡的話,就玩絕食,嬸嬸做好飯,把飯抬給他都不吃。
他家家庭條件也不好,和我一樣農村出身嘛,就想著給兒子找個班上。連哄帶騙的把兒子勸說好了,兒子也答應去上班了,又求這個七大姑,那個八大姨的託了關係送進一個廠裡上班。
女兒也在那個廠上班。
離他們出租屋有點遠,但也不算遠,就是七八百米左右。女兒上了一年班,不曾問過她走路是否困難。兒子剛進去,屁股還沒坐熱乎,就給他買了個新摩托,說怕他走路有點累。
然後上了十天不到的班,嫌裡面的員工拽,就辭職了。
前前後後一年左右的時間,我這個弟弟換了十多個廠,都沒幹成,最幹得長的一個,也才十多天。不是這個員工和他不對眼,就是那個主任有點拽,嬸嬸家兩口子也操碎了心……和他們同齡的人大多都是黑頭髮,他們倆卻兩鬢斑白,盡顯老態。
他兩口子沒學歷,工作也是幹苦力活,也特別特別努力,但還是一屁股債揹著,我去下面查了一下他們的陽壽,也沒幾個年頭了。
父母走後,兒子又不知道如何生存……
我也不知道怎麼說,福禍無門,為人自召罷。
這章寫人道,我不想寫佛家說的什麼修禪定,持戒隱忍啥的。
能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也都是人道的人。
人道我過多敘述,反而無益。
做人做事,但求無愧於心就行。
朝著你認為的光明前路去走,那就不要整天唉聲嘆氣,怨天尤人。
更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任何人任何事。
只要無悔,他人口舌又何必在意呢?
(這裡再說一下,以前我寫大夢幻界的時候,目的不太單純,總之就是為了對付‘丘位元’所以內容基本上都是虛構的東西,後來用他心通看了一下‘丘位元’,人挺好的,就是做法有點容易得罪人,所以我就關書了,對於我做的事我也直言不諱,反正自已做過的,沒有什麼不能承認的。現在的‘丘位元’,估計動了嗔心,恨不得把老和尚殺之而後快,當然可能也包括我,不過我無所謂。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這段話,也不說他能不能原諒我這些話,總之我就送他一句話吧,就是老王死前說的那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朝著自已認為的路去走,走到哪裡,走到“終點”,一切都會明白。)
(這章內容有點水了,人道根本沒什麼可說的,畢竟大家都是人,我也送讀者朋友們一句話:生而為人,可善可惡,可上可下,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平生多積善因,他日亦會得償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