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在.”
唐姬一身紅衣緩緩上前,神色明媚動人,既有女子的柔媚,又有巾幗般的英氣。
劉辯望著眼前的美人,露出滿意的神色,能文能武,對自己更是忠誠不二,除了系統之外,她便是這個上天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了。
“唐姬,朕現在任命你為朕的親衛隊一隊隊長,率領一百宮娥。
亂世已出,只有不拘泥於舊制度,才能超脫於局外啊。
以後你就在朕的身旁,隨朕一起,光復這大漢皇室.”
劉辯淡淡開口道。
雖然,唐姬並不是很懂劉辯的意思,但對她來說,劉辯是她唯一的天,劉辯所作的任何決定都是正確的。
況且當她聽到可以時時刻刻在劉辯身旁時,她就已經十分滿意了。
“是,陛下.”
唐姬忍住自己心裡的喜悅,十分恭敬地對劉辯說到。
劉辯點點頭,心裡思量了一會,他並不像繼續沿用古代的官職制度,總覺得職責不明,倒不如就他自己直接創造制度來的了當清晰。
劉辯繼續開口道:“唐姬,作為朕的親衛隊一隊隊長,從此你可以御前帶劍,遇逆亂之人亦可先斬後奏,朕希望你能發揮自己所能,朕很看好你.”
“謝,陛下信任.”
唐姬儘管覺得劉辯的命令有些奇怪,但是眼下亂世已起,這些命令無一不是體現劉辯對自己的重視。
是以內心也是十分的感動。
“劉洋.”
劉辯任命完了唐姬,轉頭看向了一旁的侍衛劉洋。
“在,陛下.”
劉洋拱手回答道。
“朕命你去召集宮中侍衛,人呢?”
劉辯問道。
“陛下.”
劉洋一下跪倒在地,神色驚恐,慚愧道:“臣有負陛下厚望。
宮中侍衛本有兩千之數,可是臣卻只帶來了六百餘人.”
劉辯皺了皺眉,淡然開口問道:“怎麼回事?朕需要一個解釋.”
此時,劉辯身上的帝王之氣忍不住散發起來,劉洋更是感受到了劉辯身上的凌厲,趴在地上戰戰兢兢。
眾人間的氣氛也一下凝重了起來。
“回稟陛下,他們一群人中,有的人懼怕董卓的淫威,現在已經在宮內收拾細軟,準備逃跑了。
還有一些人準備投靠董卓,現在已經把我們召集人馬的訊息跑去告訴董卓了.”
劉洋顫抖地開口道。
“放肆!大膽!”
劉辯震怒。
“大漢的江山現在垂垂欲墜!這些人到底還是不是大漢的子民,到底還有沒有把朕放在心裡!”
所有人此時一言不發,天子一怒,血流成河。
誰也不敢在這時貿然開口。
“劉洋,朕問你,大漢計程車兵臨戰退縮是什麼下場!大漢計程車兵投靠敵軍又是什麼下場!”
劉洋抬頭,洪亮的回答道:“回陛下,按照大漢律法,誅九族,斬立決.”
“好.”
劉辨的語氣已經變得十分平靜,緩緩掃視了一圈周圍的人,開口道:“朕命你就地斬殺那些叛國之人.”
“是,劉洋聽命.”
劉辯走到殿外,看著這六百多侍衛,雖然這些侍衛的武力值普遍只有二十左右,但是忠誠度還算比較高,有五十。
不過也算不錯了,至少這是一支可以戰鬥的生力軍,對目前的他也算是有大用了。
“稟陛下,太后已經到達崇德殿內.”
此時鄭忠已經到了劉辯的跟前,在劉辯的耳邊說道。
“好,朕現在就去看看.”
劉辯到達崇德殿後,發現何太后,正滿面愁容地坐在椅子上。
平時保養得當看起來比較光容煥發的臉,也因為最近局勢的變化,也思慮地有些憔悴。
“兒臣拜見母后.”
劉辯上前開口道。
“辯兒,你可算來了。
哀家聽說了你已經把董璜殺了,此舉絕非明智之舉啊.”
太后倒也沒繞彎子,直奔主題。
“辯兒,現在董卓勢大,董璜又是他最寵愛的侄兒,你這樣做,恐怕以董卓那個武夫的性子會馬上領兵進宮,他們若是殺進來,我們如何抵抗啊.”
何太后越想越悲觀,甚至隱隱有些許哭咽。
“哈哈哈.”
劉辯坐下來,看著何太后,反而哈哈大笑起來。
“辯兒,何故發笑?”
何太后止住了哭泣,奇怪地問道。
“母后,那朕問你,就算朕不處決董璜,那個逆賊董卓就不會進攻朝廷,謀反稱帝了嗎?”
劉辯淡淡開口道,期間深沉,淡然的神情儼然已經是一名睿智的君主。
“可是?”
何太后還想開口道。
“可是什麼,可是我如果不殺董璜,我們還能多活幾日?母后,無須擔心,看兒臣如何斬首逆賊,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劉辯站起身來,“鄭忠,帶著十二個宮娥,在這裡保護太后。
其餘人,隨朕一起,咱們去太師府,問問董卓,縱容董璜他的親侄兒衝撞龍顏,該當何罪!”
劉辯其實早已想過,一旦董卓準備好了,以他的大軍攻入,自己手上的那點兵力一定抵擋不住,還不如先發制人。
……另一邊。
一個面相兇橫,滿臉絡腮鬍的中年武將正坐在椅子上,一臉陰沉地聽著手下人的報告。
“將軍,屬下聽聞,董璜公子已經被那個小皇帝給殺了,死相極其悽慘!”
一名小兵戰戰兢兢地趴在地上,如果可以他絕對不想當面給董卓報告這種壞訊息。
“你說什麼?”
董卓一下站起來,一腳踢翻了小兵。
小兵被這一腳踢翻幾米,口吐鮮血不止,眼看是活不成了。
但目前沒有任何人在意這名小兵,董卓繼續冷冷開口道:“傳我命令。
召集一萬人馬,隨我進宮。
老子要生撕了那個小皇帝!”
在場的董擢也馬上站出來了,“卓弟,我也與你一同前去。
我要親自殺了那小雜種,為我子報仇.”
董璜是董擢的親生兒子,可以說董璜這麼囂張跋扈和董擢平時的對他的縱容溺愛自然也是分不開的。
眼下董璜被殺了,董擢的憤怒可想而知。
“不可,大將軍.”
門外,一個文人打扮的中年人匆匆趕來,口裡急呼道。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蔡邕。
在當時蔡邕也可算得上是頂級名士,原本蔡邕也不想為董卓輔助。
但是董卓雖然是武夫,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強行徵用蔡邕,作為自己的謀士。
所以董卓對蔡邕的話一般也比較信任和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