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林家富足,林老爺的日子也過的舒心,平時更是注重保養身體,但是他年紀畢竟大了。
都是將近七十的人了,人老了,時不時的就會有些病痛,雖然林慧自己的醫術就不錯,還有李娘子這個高明的大夫在,可還是無法避免這些疾病。
這兩年來,儘管小心照料,林老爺每逢換季還是會病上一場,每病一次,身子就衰弱一分,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林慧知道,他的壽命估計不多了。
團團十歲的時候,參加了童生試,考中了童生,且是頭名,林老太爺喜不自禁,言說林家終於出了個讀書種子,高興的恨不得立馬就從病床上起來。
看著林老爺原本蠟黃的面色忽然變得紅潤起來,林慧心頭猛然一緊,背過人去,拭去了眼角的淚水。
果然,當天夜裡林老爺就含笑而逝。
由於林老爺有爵位在身,因此要先向朝廷稟告他的死訊。
老皇帝和林老爺年紀相當,聽說這幾年也是身子不好,總是病病歪歪的,因原先的太子早逝,沒有立下新的太子,因此幾個皇子為了大位斗的厲害。
老皇帝感念林家幾次進獻有功,發了明旨讓林舒年也就是團團襲了這“忠勤伯”的爵位,並且知道林家沒有成年的男丁,還讓禮部的人前來幫著治喪。
旨意下發之後,林家才開始辦喪事,因林老爺生前曾說過,百年後想要和林慧的母親合葬,因此,就將他送回了永寧林家的祖墳,和林慧的母親並穴合葬。
林慧忙完林老爺的喪事,從永寧回到京城,渾身像是被抽空了一般。
她來到這個時空十幾年,就享受了林老爺十幾年的無私關愛,還有林老爺對她的無限包容,這是林慧從沒感受過的父愛,所以,林慧也對林老爺生出了發自內心的孺慕之情。
兩人朝夕相處了十幾年,一朝逝去,自是覺得心痛難忍。
但是看到兩個孩子為祖父的逝去而傷心沮喪,甚至吃不下飯而日漸消瘦,林慧才又重新打起精神安慰他們。
畢竟與自己這個半路來客相比,兩個孩子自出生起就享受祖父的陪伴和關愛,感情更是深厚,在林慧的一再勸慰下,他們才算好了些。
林慧作為親女,雖曾招贅過,但並未出嫁,還算是林家人,所以服“五服”中最重的斬衰。
團團作為繼承爵位的承重孫也同樣要服斬衰。
圓圓作為孫女原本可以服一年的“齊衰”,但是她執意和母親哥哥一樣,也要服三年的斬衰,林慧理解她的心情,也就同意了。
三年時間一晃而過,在這三年裡,林慧母子三人沒有一味沉湎於哀思,而是閉門不出,發奮圖強。
林慧廣讀醫術,苦練武藝,團團經歷了祖父的喪事後成為了林家新任的家主,作為家裡唯一的男丁,他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有義務成為母親和妹妹的依靠,因此不免就更加努力,先生對他頗為讚賞,說等除了服後,去參加縣試,秀才的功名唾手可得。
圓圓也比從前沉穩了許多,能沉下心來做事了,這兩三年,許多鋪子上的賬本和一些繁雜的事務林慧都有意的交給她處理,她竟也都能做的有模有樣,這也讓林慧放心許多。
這三年間,還有一件大事發生,那就是原來的老皇帝在林老爺死後的第四個月去世了,留下遺旨,讓九皇子繼位。
雖然可能這中間有一些波折,但估計都是暗地裡的波濤洶湧,明面上還是平靜無波,於是,九皇子在服孝27天后順利登基了。
九皇子為了表示對先皇的敬重,當年並未更改年號,而是從次年起改元隆佑,是為隆佑元年。
林慧對於這個新任的皇帝所知不多,只是從前聽人說過,這個九皇子是個幹只會悶頭幹實事的,名聲不顯,不像其他幾個皇子那樣廣攬賓客,籠絡人才,所以最後老皇帝選他作為接班人,還是讓許多人頗為意外的。
林慧只要知道他是個務實的皇帝就得了,反正林家只是虛爵,並無實職,即使身為當家人一年到頭也就那麼兩次面見皇帝的機會,而林慧這個女眷就更沒有這個榮幸了。
林家先是宴請賓客,昭告除服,然後團團遞牌子進宮謝恩,他回來後跟林慧娘倆說皇帝看上去三十多歲的年紀,十分和氣,同他說了好幾句話才讓他告退。
兩個多月後的院試,團團一舉奪魁,成為了13歲的小秀才。
其實按先生的說法,以團團的實力,今年的鄉試也可一試,但是為了穩妥起見,先生建議三年後再考。
其實這正合母子倆的心意,13歲的秀才雖然稀罕,但不是沒有,要是13歲的舉人的話就太出挑些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團團身上已經有了伯爵的爵位,不需要再出這個風頭。
而且林慧認為,雖然團團的學問是夠了,但是還缺乏經驗和見識,需要多出門經歷一番,還有圓圓也是,以為練了幾年功夫就成了俠女一般,經常想著去打抱不平,也該讓她去見識一下世間冷暖和人心險惡。
於是,母子三人收拾行裝,帶上家丁護院和楊師傅夫婦,還有靜極思動的李娘子,一群人開始了遊學之路。
一路上,林慧在各地注意考察,尋找興辦女學的合適之地,
然後派出相關人手去辦理,這些年來,林慧手底下培養出了不少可用之才,都已經能堪大用,就連圓圓都已經能獨當一面。
李娘子和林慧一路行醫,收集脈案和一些偏方驗方,準備最後整理成冊,方便後來人。
而團團圓圓倆人經過歷練之後也長進了不少,團團褪去了青澀,不復原先的意氣風發,變得更加沉穩,而圓圓也比從前思慮周密,行事周全。
三年後,一行人返京,團團在鄉試中獲得了頭名,這下子,他原先的“小三元”的名頭漸漸傳了出來,不斷地有人前來詢問倆孩子的親事。
是啊,倆人都十六歲了呢,但是林慧不欲他們過早成婚,因為母親學醫,倆人耳濡目染之下也知曉不少醫學常識,知道過早成婚對身體和子嗣都不利,又加上也確實沒有遇到中意的成婚物件,因此倆人對此並無異議。
在林慧看來,圓圓很大程度上是還沒開竅,所以根本沒想法,而團團的心思又太重了,對以後得婚姻不免帶了些功利的心思,林慧看出了此點,因此不免又對兒子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
她不是反對兒子的功利,而是不希望他揹負太多,總是從林家家族出發而忽略了他個人的感受。
林慧跟團團說了對於將來的妻子應有的態度,還有就是關於納妾的事情,林慧沒有拿“一生一世一雙人”那套說辭,團團現在並無意中人,現在說那些為時太早。
她只是拿一些有妾室的人家舉例,那些人家無一不是後宅混亂,不止妾室們互相暗害,連帶他們的子女也是爭鬥不休,這就是家宅不寧。
一個家裡,如果人心不齊,陷入了內鬥,內裡亂了起來,不能擰成一股繩,對外就很難有好的發展,林慧知道團團有著遠大的志向,一心想將林家傳承下去,所以從這點入手。
其實團團原本也沒有就這些想過太多,但是被母親這麼一提醒,就立刻意識到了納妾的壞處,因此,他在心裡暗暗發誓,為了林家的發展,為了家族的傳承,他以後會好好對待自己的妻子,絕不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