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定下的配方研製出來的水泥雖然在硬度和其他方面都和後世的還有些差距,但這也是由於這個時空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落後造成的,粉碎石灰石和粘土攪拌都是靠全人工,後期的烘乾也比較困難,因此,雖然石灰石和粘土都比較易得,但是整體造價還是偏高了些。
在莊子上親自試驗了一番水泥的凝固時間和硬度後,林慧還算滿意的,初步凝固需要大概三個時辰,而徹底凝固後的硬度比一般的青磚也不差什麼,這就足夠了。
思慮再三,林慧和林老爺商議之後,仍然將水泥的方子獻給了皇帝,還是經了黃縣令的手,黃縣令心裡簡直樂開了花,這林家不愧是他的“福星”啊,居然又搞出了個這麼好的玩意。
6月底的時候,水泥的配方出現在了皇帝的案頭,皇帝很滿意林家的恭敬和識趣,一發現什麼新鮮的東西就第一時間獻上來。
想到親眼看到的紅薯、土豆、玉米這三種作物豐收的景象,皇帝就覺得心頭一片火熱,照這麼下去,五年之內,宇內再無饑民,這可是亙古未有的盛世之兆,大業王朝的鼎盛榮光就要在他的手裡實現了!
而這些都來自於林氏父女,因此皇帝在考慮這水泥如何操作的時候,不免就心軟了一些,決定水泥由工部設廠生產,但是除此以外,林家也能繼續生產銷售,這將是民間的唯一特許經營權。
於是,八月初的時候,林家又一次接到聖旨,林老爺的爵位沒變,但是從可世襲三世而變成了可世襲五世,而且不降爵。
也就是說,只要林家的後代不是腦子發昏了跟著去造反,那麼未來一百多年內,林家的子孫可保生活無憂。
得到皇帝的辦廠許可,林慧總算鬆了口氣,雖然這水泥是自家“發明”出來的,但是其中牽涉到的利益太大,不是根基淺薄的林家可以獨佔的,與其等到後來被某些權貴侵吞,不如交給皇帝分配。
從林老爺面聖的經過來看,林慧覺得這個皇帝還算是有些良心的,有林家進獻良種有功在前,在這個水泥的事情上應該會給林家留點餘地。
還好,皇帝給了林家這個人情,允許林家繼續生產經營。
於是,林慧一面讓人多建窯爐,多招人手,好用來擴大產量,一方面也讓人改進生產工序,來減少人工和成本。
等到十月間,整個大業王朝第一條水泥在京城最繁華的那條街道上誕生並且訊息傳到了永寧縣的時候,林家的水泥廠正式開始大規模投產,並且對外銷售。
在盈利之前,林慧先用水泥將縣城最繁華的兩條街道用水泥鋪滿,不過一個晝夜的功夫,原先的黃土道就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這讓全縣的百姓們都嘖嘖稱奇,在得知這種叫水泥的東西是林家水泥廠生產的時候,就有有心人去詢問了。
隨著朝廷設立的水泥廠不斷產出,京城的主要街道和京畿附近的官道都變成了水泥路,雨雪天氣再不復原先的泥濘難走,晴天也沒有那麼多的塵土,真是再方便不過了。
水泥被更多的人所知,但是官辦的水泥廠生產出來的水泥要用來改造官道所用,暫時不對外出售,經過有心人的打聽,就得知了林家有水泥廠的訊息,而且是皇帝親自許可的唯一民辦廠。
於是,林家的水泥廠生意漸漸火爆了起來,不斷的有來自各地的客商前來洽談購買水泥。
雖然林慧覺得水泥成本還是偏高,但是由於林家是除了官方外的獨家專營,因此利潤還是非常可觀。
而經過一年來的經營,林慧創辦的毓正女學也初見成果,學校裡的女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都褪去了入學時的自卑和怯懦,逐漸變得樂觀自信了起來,雖然由於家庭教育的原因,她們的很多觀念還一時無法扭轉,但是林慧相信,經過持續不斷地努力,她們一定會變的比現在更好、更強。
隨著水泥廠的繁榮,林家的財富也在不斷增加,林慧逐步擴大了自己的行事範圍,派人在周邊的幾個縣的慈幼局走訪,改善女童們的待遇,將年齡合適的女童收進女學接受教育。
林老爺對於林慧的善舉全力支援贊同,他本就是疼女兒的,對於那些窮苦人家的女孩的遭遇也頗為同情,對於能幫助那些女孩子更好的生存、生活,他也樂見其成。
五年後,整個甘隴之地已經遍佈數家《毓正女學》,最早畢業的女孩子們有的選擇留校,有的則選擇出去做事,刺繡和裁縫還好,這些本就是女子所長,而選擇算術的女孩找工作就遇到了一些困難。
最初只有林家的鋪子肯用這些女賬房,等到別的商家發現這些女子做事麻利,賬目清楚而且工錢也不高,就有鋪子肯試試,後來有越來越多的鋪子聘用這些女賬房、女管事。
而選擇學習醫術的女子們畢業後最初在藺家的醫館實習,先是隻給女眷們看些婦人病,有時也跟著產婆去學習接生,等到這些女醫們利用自己的醫術幫助了許多的女子之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相信她們,漸漸做出了名堂。
而這些女孩子們的家人也因此得了利,雖然她們工作的工錢一部分要還給學校,但是剩下的也有不少,等於說是學校幫著養了幾年孩子,然後還能源源不斷的給家裡創造收益。
於是,也就有更多的人家願意把女孩讓女學裡送,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最終受益最多的其實還是這些女孩子們,因此,女學的規模逐年擴大,越來越多從女學畢業的女孩子走上了各個工作崗位。
而紅薯、玉米、土豆這三樣作物也在這幾年間傳遍了天下,更多的農人不再受飢餓之苦,整個大業的國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年秋天,林慧在和林老爺商議後,決定全家搬去京城居住。
林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早已今非昔比,因為水泥的原因,結交了不少鉅商和權貴,而這些年興辦女學,也讓林慧和林家積攢了不少聲望,林慧覺得是時候入住京城的伯爵府了。
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兩個孩子已經滿了八歲,除了長相上更好區分外,各自的性格也更加分明,團團在讀書上極有天份,過目不忘,舉一反三都不在話下,而圓圓則對數字和稀奇古怪的發明更感興趣,性子也比較跳脫。
但是不管是團團和圓圓,都到了需要請先生來好好教導的時候了,永寧畢竟是小地方,先前請的老師才學有限,很難給他們好的教導,再一個林慧也想讓兩個孩子外出見見世面,不能一直困在這一縣之地。
還有就是女學的推廣,甘隴之地已經飽和,林慧也需要換個地方發展了。
幸而,這些年來林家和女學都培養出了不少可靠的人手,將這些產業交託給他們也還算放心,女學那邊林慧也只是把控一下大方向,底下也早有靠譜的人手接管。
於是,安置好林家的產業和部署好女學的後續發展之後,林家一家四口就搬去了京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