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現在自己經營的鋪子有八間,經營的專案各有不同,其中包括了酒樓、銀樓、書鋪、米鋪、茶館、雜貨鋪、車馬行、居然還有一間鐵匠鋪。
這幾間鋪子五花八門,其中最掙錢的就是酒樓和銀樓了,佔了所有鋪子盈利的大頭。
其他的幾個店鋪規模都不算大,所賺的銀錢尚可,但是跟酒樓和銀樓沒法比,雜貨鋪更是不濟,不過是因為祖上傳下來的,才一直經營,其實所得實在有限。
林家大小莊子加起來有五、六個,裡面的地都是不同時期買入的,地有好有壞,加起來一共有50 多傾,一傾地是100畝,也就是說林家有5000多畝地。
這麼多的地,良田和旱地各佔一半,林家的佃租又低,所以,每年的收益也只有幾百兩,還比不上酒樓兩個月的利潤。
但是林老爺認為,土地才是根本,災荒時節,哪怕拿著再多的銀子也買不來糧食。
所以,即便地裡見利不多,林老爺還是堅持持續買地,要不是永寧縣周邊能買的田地實在沒有了,說不得林家的田地還會比現在更多。
林慧自忖,自己並沒有特別的才幹,唯一比古人多的長處就是眼光和見識,林家的生意其實各自的經營狀況都不錯,林慧能做的極其有限,又不能貿然的改變太多,就打算先從書鋪開始著手。
其實林慧更想從田莊入手,因為她瞭解到這個時空並沒有紅薯、土豆、玉米這些作物,而這些東西在她空間裡多的是。
永寧地處中部偏西,大量種植的是小麥和穀子、豆子這些,產量極低。
靠近河流、水渠方便澆灌的好地一畝能產300多斤麥子,遠離水源的旱地則更少,只有200多斤,所以普通農戶辛苦勞作一年,家裡能有些餘糧便算是殷實些的人家,更不要奢望其他。
但是現在已經過了播種的季節,要種植也要等明年了,而且空間裡的存貨雖然不少,但是未必夠做這麼多地的種子,還需要她再勞作一番,多多種上一些。
林慧分析了半天,眼下能做的就是先從書鋪入手,因為這個時代還是雕版印刷,沒有出現活字印刷術,因此書價極貴。
一本尋常的兒童啟蒙用的《千字文》都要幾百文,如果是四書五經之類的,買齊了也要幾兩銀子,況且還有筆墨紙硯這些,所以尋常人家根本供不起孩子讀書,也導致了現今識字的人百中無一。
林家的書鋪還有不少書是靠一些讀書人手抄的,字型不一,也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林慧打算將活字印刷術面世,也算是對這個時代的文化傳播做出一些貢獻。
林家的書鋪名字叫做華書齋,不止賣書,也兼賣一些筆墨紙硯這些文化用品,是林老爺自己雖然讀書不成,但對讀書人確是仰慕的緊,開這家書店的因由也多半為此。
店鋪是前店後坊的形式,前面是四間開闊的鋪子,後院是個極大的院子,房舍十幾間,這就是印刷的作坊了。
林慧只知道活字印刷的原理,具體怎麼操作是卻是不知,但作坊裡肯定有人知道。
印刷作坊裡負責雕版的師傅有好幾個,林慧向管事打聽之後找到了其中一位胡師傅。
胡師傅雖然才四十多歲,但已經在林家的印書作坊裡做了二十多年,從林家辦書坊之初就來了,也是從學徒做起,一步步成了如今的大師傅。
林慧把胡師傅叫到一邊,說了自己對活字印刷的一些想法,胡師傅越聽眼睛越亮,到最後竟然用力拍了下自己的腦袋,恍然大悟道:“這法子真妙,我咋沒想到呢!”
林慧笑眯眯的說:“我只是提出一個想法,具體該怎麼做,還要仰仗胡師傅您!”
胡師傅興奮不已:“大小姐,您放心,這個事情交給我,最多十天,不,五天,我就給您做出來!”
林慧讓作坊裡騰出一間單獨的屋子,準備好必備的工具和木料,除了胡師傅,別人不許進,門從外面鎖上,飯也是送到門口,這幾日胡師傅吃住就都在這間屋子裡了。
晚上,林慧回到府裡,跟林老爺說了今天在書鋪的作為。
林老爺聽她說的那個什麼活字印刷,不由大感興趣,言道如果能成功,印書的成本肯定大大降低,到時候得利的不止是他們這些商家,更多的是天下的讀書人,也希望此舉能造福更多的貧家子弟,讓他們也能唸的起書。
林老爺雖然總說自己是個商人,不通文墨,但他也是正經讀了七八年書的,後來見實在是在這上頭沒有天分,才跟著林慧的祖父開始學做生意,因此,他對有學問的讀書人很是尊敬。
說到讀書,林老爺已經開始暢想團團將來長大了讀書做官,光大林家門楣的美好前景了。
說來也是遺憾,林家雖然透過幾代人的積攢,也有了些家底,但是卻從沒出過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
家裡沒個有功名的人,凡事就落了下乘,不止家裡的田地每年要交不少賦稅,在官面上也矮了三分。
林家光是每年打點衙門裡的衙役、書吏之流就要有一二百兩,這還是成例,如果碰上案子裡,還需要額外的孝敬。
家裡但凡有個秀才或者舉人坐鎮,那自然不同。
秀才還罷了,舉人的話,每年光是田稅都能省上不少,舉人就可以和縣令老爺往來相交,縣衙裡的人也會少些盤剝,總之,好處不勝列舉。
可惜,林家早先不過是販雜貨的,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經算是經營有方,子孫在讀書上頭沒有成就也沒辦法,所以林家雖富,卻不敢張揚,生怕招了哪位的眼,家業給人佔了去。
林老爺心知,林家要想保住眼前的家業和繼續傳承下去,官面上沒人是不行的。
尤其他只有林慧一個女兒,孫子還在襁褓裡,有他在一日還好,算是勉強撐得起,一旦他哪天去了,說不定林家的產業很快就會改了別家姓,林慧母子三人能否有活路也未可知。
轉眼五日已過,林老爺和林慧一起來到印刷作坊裡前來看個究竟。
父女兩人來的時候,就見單獨收拾出的那間屋裡多了個架子,上面放著一些雕好的木質單字,胡師傅正在忙活著排字。
只見胡師傅拿著一頁書,按照上面的內容找到相應的單字,放進字盤裡,不一會兒就全部找齊了。
核對無誤之後,就開始敷墨,拿個刷子反覆的往上面刷上墨料,最後拿張紙覆蓋在版面上,拿個乾淨的刷子輕刷,之然後揭下來的就是一張完整的字紙,和書本上的頁面一般無二。
見實驗果然成功,林慧的設想成為現實,林老爺大為興奮,但是興奮過後就開始思慮接下來的事情了。
活字印刷的技術雖然看似簡單, 其實非同小可,一旦掌握了方法,印書的成本至少減了四成,如果印的多了,還會更便宜,按現在的書價,這其中的利潤可就大了去了。
以林家現在的身家和地位,想獨佔這個技術,基本不可能,這其中的利潤太大了,一旦被人察覺,肯定會招來眼紅和算計,恐怕會給家裡招禍,又不能貿然給書降價,具體該怎麼辦,林老爺犯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