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爺聽完王管家說的這些怨懟之詞,只覺得荒謬至極,也沒有心情再去找李固驗證,就失落的回了府裡。
林慧聽到林老爺轉述的這些,也是覺得無語,作惡就是作惡,壞事做都做了,哪來的這麼多借口!
林慧不由安撫道:“爹爹,惡人做壞事,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個藉口,但不管用什麼藉口,都掩蓋不了他的惡行!”
其實這些林老爺未嘗不知,只是多年來王管家都表現的對他忠心耿耿,而他也對王管家賦予極大的信任,甚至如果不是今天他謀害自己的事情被揭穿,自己還打算去給他銷了奴籍,送個小莊子養老。
只要一想到自己曾經這樣被人愚弄,林老爺就覺得難以接受。
另外,林老爺也對自己未能及時察覺李固的醜陋本質而感覺愧疚後悔。
“慧慧,李固他……,爹爹差點害了你!”林老爺想到李固供詞上招認的種種罪行,想到他要在女兒身上施加的種種手段,就覺得憤怒至極!
林慧聞聽此言,做出大受打擊的樣子,卻還強忍著傷心安慰林老爺:“爹爹,是女兒識人不清,引狼入室,不幹爹爹的事!”
話雖如此,林老爺仍舊愧疚難當,覺得是自己沒有把好關,才引來了李固這樣的人渣,和王管家聯合起來作亂!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盤算並沒有得逞,自己和女兒安全無恙,這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在林慧的一再勸慰下,林老爺總算是吃下了半碗粳米粥,不至於空著肚子。
接下來林老爺還有一攤事要料理,去省城的一行人中雖然沒人死亡,卻有兩個夥計受了傷,傷勢頗重,還在當地的醫館,要派人去安置照顧,他們的家人也要安撫。
雖說李固和王管家已經招認,但是具體怎麼判決還要看縣令大人的意思,林老爺雖然是苦主,但是如果想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加快審判的程序,總要有所表示才是。
思慮中,林老爺忽然想起一事,問林慧:“李固的表妹文氏現在是否在府裡?”
林慧點頭,“前些日子賣身進的府,我原說不要的,但李固的父母一再來說項,後來她也同意賣身,便收下了她。”
林老爺頷首:“收的好,現下她是咱們府裡的人,那就方便多了。”
原來,李固招認的罪行中雖然沒有涉及到文氏的部分,但是林老爺從王管家的供詞中卻知悉了他們原本的盤算,但是現在林慧和文氏都還沒生產,換子的事還沒發生,所以如果文氏堅決不認的話,還真不好定她的罪,但如果她是林家的奴婢,那處理起來就方便多了。
提到李固的父母,林老爺不由切齒,這對村婦村夫,明知李固與表妹有私,卻還幫著隱瞞,甚至還幫著說情將懷孕的文氏送進林府,真是可惡!
於是,林老爺一方面安排人手去照顧傷員,一方面備了重禮準備明日去拜訪縣尊大人。
卻這時,門房來稟報說王管家的兒子王平安在門口,求見老爺。
聽到門房說“王管家”三個字,林老爺極為不順耳,於是宣佈下去,以後齊管事就是林府的大管家,而王有才因為意圖謀害主家,已經被關進了縣衙大牢,以後林府裡,只有齊管家,再沒有什麼王管家!
底下人紛紛聽令改了口,其實,王管家被抓的事早就傳開了,不過是一時沒能改過來口罷了,既然主人發話了,那自然得遵從。
林老爺雖然心裡不快,還是讓王平安進來了。
王平安一見到林老爺便“撲通一聲”直跪在地,不待林老爺阻止,又接連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
然後,他才抬起頭,紅著眼睛向林老爺告罪:“老爺,千錯萬錯,都是我爹的錯,他不便前來,我身為人子,理當替他來跟您和大小姐賠罪!”
林老爺不由嘆氣,他先前一直對王有才信任有加,連帶對他的獨子王平安也頗為照顧。
王平安出生的時候祖母已經過世,沒多久母親也沒了,因他無人照看,彼時林慧還未出生,林老爺夫婦膝下空虛,就將他放到林府內宅養著,身邊也是奶孃丫環婆子好幾個,直到五六歲才挪出去,這哪裡是一般奴僕之子能有的待遇。
可是隻要一想到王有才的惡毒行徑,他就無法再對這個往日裡給予關愛的小輩予以平常心看待。
因此,林老爺冷聲道:“相信你已經去看過你父親,知道了他的惡行,如果你仍有一點良知的話,就不要說什麼勸解的話了,今日放你進來已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你回去吧,以後別再上門了!”
王平安聞言止不住痛哭失聲,他實沒想到父親會有如此行徑,也沒臉求老爺原諒,但是他卻不能不來。
他是讀過大業律法的,知道父親以奴僕之身,妄圖謀害主人,本就是重罪,更不要提中間還和山賊有所勾連,這樣的罪行,恐怕難逃一死!
但他畢竟是父親的兒子,父親再如何,卻從來沒有虧待過他,自己從小沒有母親,父親不再娶一是對母親情深,二是也怕後母薄待了自己!
他含辛茹苦將自己養大,給自己娶妻,雖然那非自己所願,但是父親已經做到他所有該做的,甚至給自己的比一般父親能給兒子的更多!
至於父親所說的身為林家血脈的話,他是不信的,他覺得那不過是祖母臨終前的臆想罷了!
他覺得父親真正在意的是自己奴籍的身份,雖然王平安對於自己奴僕之子的身份也曾經介懷過,但是那都是年少時的事情了。
等大了外出走動,見多了市井中的普通人是如何掙扎求生,一般的農戶過的又是如何窘迫,才發覺身為奴僕之子的自己不止衣食無憂,甚至過的比一般的小富之家還要優渥,才驚覺自己是多麼的幸運!
而這一切其實都來源自於林家的賜予,如果不是生於林家,如果他的父親不是林家的大管家,他就不會有機會讀書,雖然不能夠科考,但後來也進了鋪子做管事,這是許多所謂的良民夢寐以求的機會,卻被自己輕而易舉的獲得了。
自己一家本為奴僕之身,卻過著錦衣玉食,使奴喚婢的生活,已是不該,往日裡他也因此勸誡過父親,但終究沒有用,反而招來訓斥。
哪知父親不但不知足,反而因為貪心生出更多的妄念,做出種種危害林家父女的行徑,實屬忘恩負義,所幸沒有給他得手,老爺和大小姐都安然無恙,不然他今日實沒有臉面上門。
見林老爺如此,王平安也沒旁的可說,只是又伏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頭,方才抹著眼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