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大學三年的學習時間一閃而過,林慧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碩士學位,但是她沒有像別的同學一樣選擇回國,因為她決定要留在國外繼續深造。

林慧申請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就讀機會,這不僅得益於她一貫優異的成績,而且還多虧了兩位老師的推薦。

巴黎大學法的哈倫教授是林慧在巴黎大學學習期間的任課老師之一,她非常欣賞林慧,希望她畢業後能留在法蘭西工作。

雖然這一提議被林慧婉拒,但是得知她想回國繼續深造之後,哈倫教授提出了推薦她去自己的母校哈佛深造的建議。

哈佛的法學院是世界一流的法學院,不僅是巴黎大學無法與之相比,京大更是與之相差甚遠,難以相提並論。

哈倫教授就畢業於哈弗法學院,京大的李教授早年也曾在哈弗就讀,兩位老師得知林慧有了繼續深造的想法,都願意替她寫推薦信,林慧大受鼓舞,專心備考。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林慧順利透過了筆試和麵試,如願考上了哈佛法學院!

去法蘭西留學是由國家承擔了學費和生活費,但是想留在國外進一步深造,費用就需要自己承擔。

這個費用林慧是有的,在京大的幾年裡,林慧陸續找機會將空間裡的物資變現,全部換成了黃金。

在得到自己會被公派出國留學的訊息,林慧又在黑市兌換了一部分美金,現在手裡的錢別說是在哈佛讀書,即使是就此留在國外生活,那些錢也足以讓自己安逸的度過餘生。

但那不是林慧所求,林慧所追求的是另一種人生。

不過,她在哈佛讀書還花不到自己的錢,她不僅考上了哈佛法學院,還憑著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光靠這筆數額不菲的獎學金就足以維持她博士期間的生活開支。

林慧入學後在法學院裡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不止因為她是哈佛法學院裡少見的華人女性,而且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再加上她出眾的外表,如此優秀出色,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林慧今年已經26歲,多年來沉浸鑽研學術中,身上充滿了書香氣息,一舉一動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對於諸多追求者遞來的橄欖枝,林慧統統不假辭色,理由是要專心學業。

林慧拒絕他們不是因為那些人條件不夠好,其實裡面也不乏出色的優秀青年,拒絕是因為沒有遇到能讓自己心動的物件。

各種外在條件是可以具現的,心動的感覺卻是奇妙又難以言喻。

林慧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遇見孟睿在一次華人留學生聚會上。

林慧向來不怎麼參加這種所謂的聚會,有時間寧肯在宿舍看書。

這次是被另一個同樣來自京大的學妹硬拉去的,雖然卻不過面子去了,到了之後也不過是坐在角落裡吃點心喝汽水,

完全沒有要去交際的意思。

孟睿也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手裡捧著本書,一邊看書一邊吃東西。

倆人坐的位置很近,林慧吃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旁邊的雞尾酒,灑到了孟睿的書上,倆人就因這個意外而結識了。

認識之後隨著後續的幾次來往,才發現兩個人相似的地方很多,都專心學術,喜歡讀書,厭惡無用的社交,自然所謂的朋友也很少,大部分時間喜歡一個人待著,看書或者做別的事情。

孟睿是在國內華清碩士畢業後申請來的哈佛讀書,不同於林慧直奔哈佛法學院,孟睿其實可以選擇別的名校,來哈佛就讀更多的原因是他父母曾經就讀過的學校。

他的父母都是知名學者,因為家世和曾經的海外留學經歷,在那場動亂之中被“打倒”,隨後是抄家和一輪輪的批鬥,最後雙雙被下放到偏遠農場,倆人在重重打擊之下,先後因病去世。

父母去世的時候孟睿才十幾歲,孤身一人在農場,卻沒有就此頹廢下去,而是堅持讀書學習,因為他堅信,國家不會一直這麼下去,總會恢復原本的清明。

果然,後來父母終於被“平反”,返還了被收走的房產和一些被抄去的書籍和古董,更多的藏書和古物則不知所蹤,孟睿還來不及為丟失損壞的那些東西而痛心,就迎來了恢復高考的訊息。

儘管離開學校好幾年,孟睿卻始終沒有丟下過課本,全力複習了一個多月之後,考上了華清大學的經濟系。

在華清讀完了本科和碩士,憂心於國內的經濟環境,孟睿決定要出來見識一番,於是就申請來了哈佛的商學院。

和林慧一樣,孟睿也是一個全額獎學金獲得者,不同的是,林慧知道自己是多麼努力才有了今天,而孟睿卻一直不緊不慢,彷彿永遠遊刃有餘。

林慧羨慕孟睿的天資,孟睿也有感於林慧的專注和刻苦,還有她身上那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

隨著交往增多,對彼此瞭解加深,孟睿和林慧就越被彼此身上的特質深深吸引。

認識一年後,倆人正式確定了戀愛關係。

又過了一年,兩個人分別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林慧拒絕了一些大律所的邀約,孟睿也回絕了不少世界知名公司的邀請,倆人相伴回國。

回國後,林慧分別去拜訪幾位師長,雖然在國外期間也沒有斷了通訊,但是跟實際見面總歸不同。

老師們見到學成歸國的林慧非常欣慰,總算沒有辜負老師的教導和國家的培養,沒有留在資本主義國家,而是回國報效。

校領導得到林慧回國的訊息,極力邀請林慧回校任教,甚至許諾,一旦入職,就直接給出副教授的職稱,而不必像其他博士一樣要經過一年的實習期才能評定副教授待遇。

孟睿這邊也同樣收到了來自華清大學師長的好意勸說,請他回校任教。

其實回校任教正是林慧和孟睿的本意,兩個人都不是熱衷物質和享受的性子,不然就接受了國外大公司的邀請,不會回國。

國家要建設,但是缺乏相關的人才,倆人一直都知道,所以才決定把從國外學到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就傳授給國內的學子們。

於是,林慧和孟睿接受各自母校的邀請,分別成了京大法律系和華清經濟系的副教授,眼下快放暑假了,從下學期開始任教。

辦理好入職手續,林慧帶著孟睿回到了闊別六年的熱河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