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山的閨女早就出嫁,也是有家有口的,更何況離得也不近,平常就是老兩口守著過日子,家裡的瑣事都是陳春芝料理,對外就是全靠朱守山了。
可以這麼說,朱守山就是陳春芝的天,要是朱守山倒了下去,她也不知道自己該咋過了,當初眼看著朱守山的腿都要走不成路了,陳春芝看著他整夜的疼,也是愁的睡不成覺。
林慧帶來的藥治好了朱守山的腿病,算是把他們家的天又給撐了起來,這種心情不是一個謝字可以表達的!
林慧和朱愛榮坐最後一班車回到市裡的時候,天都黑了,倆人都不想做飯了,就把冰箱裡凍起來的包子熱了兩個,算是晚飯。
這趟回去,朱愛榮算是見識到了母親的另一面,她都不知道自家媽啥時候起跟老家人的關係這麼好了!
以前她不也是嫌棄老家人不講衛生,行為粗魯的嗎,怎麼現在倒是一點也不介意的樣子啦,大概是人年紀大了,就有些念舊,想有個親戚走動走動吧。
初七,林慧的早餐店就開業了,她年前的時候又僱了一個人,是住在附近的張梅枝,四十多歲,也是做吃食的一把好手,人也乾淨利索。
店裡又加了個人,林慧動手幹活的時候就不多了,只是在調餡料的關鍵環節才會親自上,還有就是賣包子收錢。
雖然每月多支出去幾十塊錢的工資,但是自己卻輕鬆了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去年一整年包子鋪盈利將近兩萬塊,雖說花出去不少,但是手上剩的更多,足夠把現在租的房子和隔壁的房子都買下來。
於是,正月底的時候,這兩間門面房子和隔壁的兩間就都悄悄的換了主人,兩本房產證上的所有人就成了林慧的名字。
因為早餐店的名聲傳了出去,生意好的很,很多人大老遠的也來吃包子喝胡辣湯,店裡的座位早就不夠坐了,有人勸林慧把門口搭上鐵皮棚子,再裝個門,就能憑白的多出十平方來。
對於這樣好意的勸說,林慧只是笑笑,這邊是主幹道,只怕她這邊棚子剛搭好,那邊市政和城管的人就要來拆了,說不定還會有工商和衛生部門的人來檢查,到時候店鋪還能不能開門都不好說。
這附近的早餐店不止林慧一家,但是她家做的東西味道要遠遠高出別家,又捨得下本錢,真材實料的,所以開業不久就影響了不少人家的生意。
中間也不是沒人使過絆子,向稅務局和衛生局舉報她的店有問題,但是奈何林慧一貫守規矩,照章納稅,衛生情況又做得好,即便是突擊檢查,也沒查出什麼東西來,只能白跑一趟。
後來也有人想要藉機往湯裡放不乾淨的東西,想要藉機鬧一場,抹黑店裡名聲的,都被林慧給化解了。
至於這些是誰幹的,左不過是附近那幾家同行們,至於是哪一家,林慧沒興趣知道。
她只是以牙還牙,找機會寫了匿名信,把這些店都給舉報了一番,結果還真有兩家給停業整頓了。
另外兩家雖然看似不受影響,但是明顯的店裡臨時重新收拾了一番,還是在人家來檢查前做的,估計這是上面有人的,給提前報了信,才躲過了一劫。
經此一番折騰,這幾家人也都知道了林慧有仇必報,不是好惹的,也就不再敢隨意動作,但是隻要林慧的店開一天,他們就仍舊是敵對的立場,只要林慧這裡敢違建,他們一準的去舉報。
林慧把隔壁的兩間屋子重新裝修了一番,擺上了八張桌子,和現在的兩間打通,徹底的緩解了早上位置不夠坐,客人要等位子的緊張局面。
她還不時的去市場轉悠,尋找那種杯狀封口機的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市場上沒瞅見,但是卻讓她在《故事會》的廣告頁裡發現了這種機器的訊息。
那種機器的生產經銷商在魯省,由於現在這個年頭騙子太多,林慧怕是個陷阱,不惜親自跑了一趟過去,親自把機器運了回來,機器到手,後續的卷材就可以透過貨運或是郵寄了。
有了這種機器,就可以把豆漿、八寶粥和胡辣湯提前灌裝封口外帶走,要喝的時候插上根粗粗的吸管就行了,十分方便快捷省事。
一次性杯子裝的量當然沒有用碗裝的多,但是售價卻是一樣的,有些人覺得不划算,就還是選擇在店裡喝,但是有些人趕時間,就覺得杯裝的更好。
尤其是對於學生和上班族來說,都不耐煩帶著飯盒打湯,但是有了這種杯裝的,就方便了很多,他們可以拎起來就走,甚至可以邊走邊喝。
自從有了這個可以給一次性杯子封口灌裝的機器,店裡就又迎來了一次銷量的高峰,每天早上都要多做好幾鍋湯,連包子也賣的更多了,比先前要多蒸好幾鍋。
為了提高效率,林慧只得又新建了幾個灶口,多買了幾口鍋還有蒸籠,又給幾個員工都漲了點工資,才算是把這一波挺過去。
附近幹早餐的看著林記早點生意紅火,每天店裡坐的滿滿的就不說了,連外帶的都這麼多,他們也發現了林記的那種灌裝的杯子,可惜在整個中州市面上都跑遍了,也沒發現這種機器的影子。
有人就動了歪心思,跟店裡的員工打聽這個機器的來源,可惜,這幾個女人都得了林慧的諸多關照,嘴巴一個比一個嚴實,啥也問不出來,反而還立刻把這個訊息上報了林慧。
林慧聽了不禁冷笑,這幾個人她也是考察了許久才留下來長期乾的,平日裡也沒少施以恩惠費心籠絡,要是真被人仨瓜倆棗就收買走了,算她這麼些年白活了!
就這樣,周圍的早餐店主們只能眼看著林慧的生意越來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有人從管城區那裡跑到這裡吃牛肉包子喝胡辣湯的,回去之後又加以傳揚,導致店鋪的名聲傳的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