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天,恰逢是個週末,上午十點,林慧結束了店裡的生意回到家的時候 ,就碰上了朱家老大朱建立一家子造訪。
林慧剛到家,朱建立就帶著老婆陳國英和六歲的兒子硃紅星到了,時間也是把的準準的。
朱建立這次總算不是空手來的了,陳國英牽著兒子,他就用網兜子拎著兩瓶橘子罐頭,進門之後就放到了桌子上。
林慧不禁失笑,真不愧是在罐頭廠上班的人啊!
因為朱家孩子多,還大半都是男孩,將來成家的話,房子是個繞不過去的檻。
可是,朱家這些年來供養幾個孩子讀書已經是竭盡全力,沒有能力再給每個兒子都弄一套房子了,就早早的做了相關的謀劃。
從幾人還沒參加工作開始,朱青山就早早耳提面命,不要隨意找物件,去哪個單位工作,就在哪個單位找物件,將來分房子的時候,雙職工肯定會優先考慮,這樣一來,就解決了房子的大問題。
果然,這幾個孩子也算是識時務的,個個找的物件都是自己本單位的,也如朱青山所言,結婚後就分到了房子,雖然有的是樓房,有的是平房,條件不一,但是總歸每個兒子都安上了家,不再讓父母懸心了。
不過,即便這樣,每個兒子結婚的時候兩口子也沒少花錢,老大結婚的時候還好,彩禮就出了三百塊,也是那時候市面上的常見的標準,加上被褥、傢俱什麼的,還有一個電視機,總共下來不到一千塊錢。
可不過兩年後,老二結婚的時候,彩禮就變成四百,其他的條件也都上漲了許多,再想按著老大那時候的標準行事那是不能了,於是老二的婚事各項花銷都上漲,花了一千五。
到老三朱衛東結婚的時候,那費用上漲的就更多了,彩禮都是五百起步,劉媛媛孃家還要求買電視機和洗衣機。
這可讓老兩口為了難,光是彩禮的數目還好說,電視機也可以買,可要是再買個洗衣機的話那是不能了,一是真的拿不出那個錢了,二是如果這樣做的話,對上面的兩個兒媳婦不好交代。
後來,好說歹說,總算是同意了只買個電視機條件,但是不能跟老大老二家的一樣是十四寸的,要買十七寸的。
老兩口雖然覺得為難,但是看在劉媛媛是國棉廠的工人,待遇好,本身就比較吃香的份上,還是答應了。
再說了,兒子跟人家也好著呢,要是為了電視機的大小而耽誤了兒子的姻緣,到時候就欲哭無淚了。
多子女的家庭是很難一碗水端平的,儘管老兩口覺得自己已經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了,可是隨著幾個兒子相繼結婚成家,還是顯露出了矛盾重重。
老大媳婦陳國英不滿下面的兩個弟媳婦進門都比她當初的彩禮高,覺得公婆小瞧了她,她吃了虧,就越發要在其他的地方找補回來。
陳國英生下兒子硃紅星的時候,因為原身還在上班,沒法一天到晚的在跟前照顧,就請了陳國英退休的親媽伺候女兒月子,原身就等下班的時候和週末過去。
原身每次去不是拎著雞鴨,就是魚蝦,那時候市場還沒那麼開放,那些東西都是她想法子淘換來的,到了之後不是忙著洗洗涮涮就是給兒媳婦燉湯做飯,總之一顆也不停。
不止這些,她跟老朱兩個因為不能在跟前幫著照顧孫子,還暗地裡塞給兒媳婦不少錢,加起來總有幾百塊,這些錢 沒讓其他孩子知道,也算是一種補貼吧。
那時候老兩口只有硃紅星一個孫子,這是第三代裡頭一個,又是長孫,自然是千疼萬疼的。
一到週末,要麼是提前讓老大帶著孩子來,給孩子做好吃的,要麼是林慧拎著東西到兒子家去,在那做了給兒子孫子吃。
那時候朱愛榮還為此吃醋,說老兩口有了孫子就不疼她了,家裡的好東西她都吃不著了!
這樣的情況直到老二家也有了孩子,是個女孩,叫朱玲玲。
雖說朱建設沒有表露出嫌棄女孩的意思,可他媳婦卻很是介意,自己沒能像大嫂一樣生個男孩,覺得自己在生孩子這個事上矮了大嫂一頭,越發的要在一些事上計較個長短。
老大老二家的媳婦暗中較勁,什麼都要比較,這就讓朱家兩口子更難辦了,一時間,他們不止出錢出力變成了雙份,在兒子和媳婦那裡收到的責難也是成倍的增加。
兩個兒媳婦都對他們不滿,連兒子也沒少生出怨言,真可謂是出力不討好。
也是從原身的記憶中看到了這種情況,知道了原身兩口子夾雜在其中受到的委屈,林慧來了之後才不去主動和他們任何一個人來往,待他們都是如此的冷淡隨意。
這都隔了好久了,老大才又帶著老婆孩子過來,林慧直覺這裡頭肯定沒什麼好事。
果然,他們一家三口坐下之後,林慧就拿出家裡原先買的奶糖給孩子吃,等到孩子含著糖自己去玩了之後,朱建立才說起了正事。
“媽,我聽說你不擺攤賣包子了,開了個早餐店,現在生意怎麼樣啊?”朱建立一臉關心的問道。
林慧也不意外他知道自己開店的事實,這個事又不是什麼秘密,老三都到店裡去過了,其他人得知也是正常。
別看這幾個孩子經常暗中較勁比較,可在拿捏父母為自己謀好處的時候,又格外的心齊。
“還行吧,剛開沒多久,生意一般。”林慧淡淡的答道。
“既然開了店,您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不如我介紹個人給您幫忙吧?”朱建立略帶了幾分興奮說道。
自己親媽還是防著自己呢,連鋪子裡真實的生意狀況都不跟自己說。
他可是聽說了,那個林記早點生意好的不得了,天天到那吃早飯的人絡繹不絕,每天賣出去這麼多包子和胡辣湯,不知道多掙錢呢!
可惜,自己連這些錢的邊也摸不著,媽也真是的,連店鋪開張也不說一聲,要不是院裡原先一起玩的一個同學偶然碰見了告訴自己,他還以為親媽一直在繼續擺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