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雲這麼說,劉表當下只是一笑,說道。

“吳王言重了,不過聽說吳王亦是漢室宗親,故此特來一敘而已.”

“今奸臣當道,肆虐天下,吳王年輕有為,既加封為王,應當肩負起除奸賊,迎天子的重任.”

“何以望賊而逃?前有董卓之禍,今又李傕,郭汜之流把持朝政.”

“吳王既出兵長安,何以無功而返?”

劉雲冷笑一聲,說道。

“既然如此,劉景升又何以偏安荊州,不思報效朝廷.”

“卻來劫我後路?難道劉景升不也應該進京勤王嗎?”

“難道是劉景升小覷我這個吳王嗎?”

劉表臉色一變,應道。

“不敢,不過在下有個疑惑,還請吳王明示.”

“自白馬之盟以來,非劉姓不為王,吳王雖然姓劉,但只怕並非漢室宗親之後吧?”

“在下雖世居魯地,然而未曾聽聞丹陽侯劉敢有後人在世.”

劉雲冷冷地說道。

“當年武帝任用主父偃,施行推恩令,以致劉姓族人,為權力而自相殘殺者,不知凡幾.”

“我祖上深知其中之理,故此才謊稱無後,秘密在丹楊郡安置後人,以致不爭.”

“如此雖無不可,然畢竟使眾人迷惑,其中真假,閣下自行判斷.”

“我既封為吳王,又乃天子詔書,劉景升又何必多問?”

“我今不想與你開戰,但並不代表我怕你,只是不欲使宗族人自相殘殺而已.”

“若你執意攔我去路,便休怪我不客氣了!”

劉表頓時無言以對,思忖良久後,才回應道。

“吳王所言,畢竟並無真憑實據,尚待考證.”

“我意亦不想與吳王開戰,然而吳王折了我幾千兵馬.”

“我若是就這麼放過你,如何服眾?”

不等劉雲答話,一旁的孫堅卻是忍耐不住,大聲呵斥道。

“劉景升你莫欺人太甚!你損兵折將,也不過是咎由自取而已!”

“難道還想怪罪到我主公頭上嗎?若不是你教人攔住我們.”

“又何以如此?哼,要戰便戰!正好收下荊州,以成大事!”

劉表臉色鐵青,大怒地呵斥道。

“你是什麼人?我自與你家主公說話,有你插嘴的份嗎?”

“鏘!”

孫堅忽然拔出配刀,厲聲道。

“我現在便殺了你!”

劉表見對方拔刀,驚得倒退了一步,劉雲急忙伸手將孫堅攔住。

搖頭示意讓孫堅退下,不得莽撞!孫堅只得收回佩刀,退回劉雲的身後。

劉雲冷冷地掃了一眼劉表,旋即說道。

“劉景升,我敬你在荊州除暴安民,也算勵精圖治.”

“現在我不殺你,你回去吧,若你執意與我開戰,便不死不休!”

劉表聞言,當下也有些是氣怯,畢竟劉雲的聲威,他也曾聽聞過。

自身便驍勇無比,連呂布都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他手下還有不少能征慣戰的猛將!前番出戰,劉雲都沒親自動手,蒯越與蔡瑁,便被擊敗了!見劉表威勢不及劉雲,一旁的蒯越急忙說道。

“主公,我們身後有六萬大軍,而劉雲只有一萬人馬.”

“不如直接殺將過去,就算他們如何勇猛,也必定不是對手!”

“當年項羽在世時,其勇猛亦無人可敵,然而該下韓信設下十面埋伏.”

“以數倍於項羽的兵力攻之,照樣將之殺敗!”

劉表沉吟片刻,便點頭說道。

“今日權且撤退,擇日再打.”

“正面進攻,我恐怕不是他們的對手.”

“我們雖然人數眾多,然而對方亦是嚴陣以待.”

“你們速差人前往江夏太守黃祖處,讓他前來助陣!”

蒯越心裡不想放過這個機會,然而劉表已經做下了決定。

他也不好多言,於是只得嘆息一聲,與蔡瑁一起撤軍了。

劉表亦是隨軍退了幾十裡安營紮寨,一面差人向江夏郡府去請黃祖了。

劉雲見對方撤軍了,心下也知劉表不會這麼輕易撤軍。

之所以沒有打起來,只是因為劉表不想親自在陣前冒險罷了。

對此,劉雲倒是沒有意外,便讓孫堅率領將士,加強防守。

回到江東的路,已經被劉表的部隊截斷了,眼下只有與劉表決一死戰!不過劉雲倒是不擔心,畢竟只一個劉表而已,他還沒有放在心上。

即便是他有十萬兵馬又如何?對於劉雲而言,依舊不夠看。

何況劉表本就不善用兵,手下也沒有幾個謀臣猛將,根本沒有什麼威脅。

就在這時,蔡邕來到劉雲的帳中,進來便直接說道。

“我聽說吳王欲與劉景升開戰,老夫雖然年邁.”

“但願意從中做個和事佬,勸說劉景升與吳王握手言和.”

“不知吳王意下如何?”

劉雲心下不禁有些詫異,這蔡邕打的什麼主意?竟然要他與劉表握手言和?“蔡先生,非我執意要與劉景升開戰.”

“實在是他派兵攔住我回江東的路,我不得不以此應對.”

“蔡先生不必擔憂,一個劉表而已,我還沒有放在眼裡.”

“我雖兵馬不及他多,但足以應付.”

蔡邕點了點頭,頷首說道。

“吳王之神勇,老夫早有耳聞.”

“不過吳王與劉景升都乃是漢室宗親,如此便開戰,豈不是讓奸賊愈加猖獗?”

“何況老夫素知劉景升為人,絕不會無故出兵,攔截吳王.”

“若是吳王信任老夫,老夫自去劉景升軍中言說.”

劉雲還沒有答應,一旁的盧植便說道。

“主公,伯喈乃天下名士,才名在我之上.”

“素聞劉景升所交,都乃當世才俊,其中最有名的幾位.”

“與他一起號為江夏八俊,可見劉景升絕非絕棄禮義之輩.”

“何況當今天下大亂,江東尚才安定,不宜多動兵戈.”

“既然伯喈願意前往劉景升處說和,我力保以伯喈的為人.”

“絕不會做出有害主公之事!”

這時,孫堅說道。

“子幹兄,我雖然是個粗人,但蔡先生的名聲,也是如雷貫耳.”

“蔡先生的人品,我等都是信得過的.”

“然而劉景升欺人太甚,竟敢無故派兵攔截我們的去路.”

“如此若是與他說和,豈不是弱了主公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