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涵看見洋人槍傷師父,怒火萬丈。急忙從衣袋中掏出一把飛蝗石,朝洋人的頭上打去。
趁洋人被打得頭破血流時,智涵縱跳過去,施展戚繼光的辛酉刀法。只聽得“咔嚓!”“咔嚓!”聲響,幾個洋人身上鮮血噴湧,歪七豎八地倒在地上。
智涵轉過身,又砍倒十幾個清兵。殺開一條血路,衝到無為道長身邊。看見師父傷勢太重,急的眼淚唰唰地掉落。
這時,七百名清軍步兵全部趕到了千山頭,將山上山下各處寺廟和道觀全部點燃。
玄武觀裡大火越燒越旺,把院內的草木也引燃了。
無為道長身邊的大樹也燃起了大火,他長長地嘆了口氣,對智涵道:“徒兒啊,我們寡不敵眾,快叫眾道士衝出去逃生吧。”
於是,智涵背起無為道長,發出幾把飛蝗石,揮刀殺開一道缺口,指揮眾道士殺出重圍,逃離玄武觀。
然後,他運起輕功提縱術,縱身飛出道觀圍牆,迅速消失在千山頭後面的樹林中。
智涵背起師父一路狂奔,逃進了千山頭的後山。
他將老人放在樹林的草地上,躺下來稍作休息,這時才發現自己身上已多處受傷,渾身是血。
智涵忍住劇痛,走出樹林回望千山頭。
只見玄武觀已被大火化為廢墟,山上的玉皇廟、龍泉觀、呂祖閣和三清宮都在燃燒,天空煙霧瀰漫,隱天蔽日。
千山頭這時已變成一片火海,熊熊的大火將這個儒、釋、道三教聖地完全吞噬了。
天色慢慢暗下來,智涵趁夜幕掩護,背起無為道長走出樹林。
看見山下偏僻的山窩裡,有一戶村民家裡升起炊煙,智涵走過去輕輕敲門。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大爺把門半開,探出頭來打量。
智涵問道:“老爺爺,我們是玄武觀的道士,想在貴宅借宿一晚,可以嗎?”
老大爺又仔細看了看兩個道士,才開門請進去。
老大爺指著無為道長,問智涵:“這位老神仙怎麼回事?”
智涵把清兵如何燒玄武觀,道長如何受傷大致講了一遍。
老大爺聽到是玄武觀的無為道長受了重傷,大吃一驚。
原來這裡離玄武觀不過十幾里路,老大爺經常帶老伴去千山頭燒香拜佛,知道無為道長德高望重,甚是尊敬。
老大爺道:“我的兩個兒子不在家,正好把床鋪給你們用。”
老大娘把床重新鋪好,智涵將無為道長扶到床上躺下。老大爺又叫老伴燒好開水,放涼後給道長洗了傷口。
他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滕州老白乾,智涵一看是高度白酒,便用酒給道長和自己的傷口清洗消毒,然後再敷上金創藥。
無為道長本是高齡老人,身上兩處被洋槍打傷。由於失血過多,身體十分虛弱,始終閉著雙眼,無力說話。
過了半個時辰,老大娘端出用瓦罐熬的稀粥。智涵接過來,慢慢給師父餵了半碗,然後讓他躺下休息。
第二天,智涵準備背無為道長出門,被老大爺攔住了。他再三要求兩人留下來,多休養幾天。
因為道長的傷情很重,必須及時醫治,待身體狀況有了明顯好轉才能走。
智涵覺得有理,便謝過兩位老人,留下來給師父療傷。
老大爺快步去鎮上,悄悄請來一個老醫生。給道長和智涵的傷口進行重新清理,塗上創傷藥,再給了一些藥丸口服。
智涵傷勢不很重,休息幾天後,傷口已好了六七分。
他到山中採了一些療傷的藥材,帶回來洗淨,慢火熬好,喂到道長口中。
在智涵和兩老的精心照護下,無為道長經過十幾天治療,傷情有了明顯好轉。今天睜開了眼睛,有力氣講話了。
無為道長想起自己一生身體健壯,從來沒讓別人照顧過。
現在自己受了槍傷,幸有徒兒無微不至的關照,心裡既感激又有些過意不去。
他摸摸白髮銀鬚,想起自己的辛酸身世,心中生出許多悲涼,不禁淚流滿面。
師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慢慢哽咽說道:
“徒兒啊,為師一生奔波,從四川背井離鄉來到河北和山東,為的是驅逐外國侵略者,以身報效國家。
可是,現在卻成了官兵追殺的物件,真是人生的悲哀啊!”
智涵忙給師父擦拭淚水,心想應該轉換個話題,聊一聊他家鄉的那些開心故事,或許可以安慰一下老人內心的傷痛。
智涵請師父喝了半盞茶,然後試探問道:“師父,徒兒常聽您老人家講家鄉四大武林高手的故事,中江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武林高手啊?”
無為道長對家鄉充滿了深情,他忍住劇痛,慢慢講述了中江縣玄武功夫的來歷。
中江縣與成都平原隔著一道高高的龍泉山脈,這裡遠離塵世喧囂,宜居宜業,猶如世外桃源。那些身懷絕技的武師或來此避難,或在此授徒,頤養天年。
因此,中江縣尚武之風盛行,是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
僅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中江縣考中武進士兩名,武舉人五十二名。
中英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以來,中江縣湧現出“雷氏武官”三十幾名。
玄玄真人是玄武派功夫至尊,當地四大武林高手常常到玄武觀來喝茶聊天,切磋武藝,或談論天下大事。
看官,你道哪四大高手?原來他們是本縣石筍場的蛤蟆神槍張玉麟,大鎮的無影手吳玉奎,廣福鎮肖門武術宗師肖朝粹,南山“雷氏武官”雷國棠。
四大高手中,將門出身的雷國棠最先將長子雷正芳、次子雷正綰送到玄武觀學武。
後來吳玉奎也將長子吳春送到玄武觀,拜玄玄真人為師,習練武功。
因此,玄武觀成了當地人心目中的學武聖地,這裡培養了很多國術精英,形成名震武林的玄武派功夫。
“師父,您功夫那麼好,又是志存高遠的熱血青年,參軍後一定立下了不少軍功吧?”
無為道長想了一下,聊起了自己跟隨師兄雷正綰將軍,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的故事。
在中英鴉片戰爭時期,都司(正四品武官)雷國棠曾帶長子雷正芳率兵出川,在東南沿海抗擊英國侵略軍。
在一次戰鬥中,清軍將士雖然奮勇向前,但是死傷甚眾,士氣受到挫傷。
這時,雷正芳手提大關刀,躍馬橫刀率先衝入英軍陣中。
只見他手起刀落,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斬下英軍數十顆首級。
英軍以為天神下凡,驚慌失措,紛紛抱頭鼠竄,清軍眾將士乘勢追殺過去。
雷正芳身先士卒,衝在追殺隊伍的最前面。
突然一排子彈射來,打中雷正芳的頭部,剛滿二十歲的雷正芳以身殉國。
大哥雷正芳犧牲後,二弟雷正綰立即參軍入伍去到邊關。
在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戰鬥中,雷正綰多次立下軍功,一步步提升為清軍總兵。
朱教鈺出師後,正好趕上雷正綰將軍派人到家鄉招募新兵,他參軍後跟著師兄雷正綰去駐守西北。
後來,由於陝甘一帶的回民在外國勢力慫恿下鬧分裂,清廷派遣雷正綰總兵為“先行官”,去鎮壓回民分裂勢力。
寧夏固原城是回民叛軍的根據地,也是清軍和叛軍反覆爭奪的軍事重地。
雷正綰首先率部急襲固原城外的蓮花城,不幸遭遇回民叛軍的伏擊,清軍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