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炮灰一家在七零12
朋友圈寫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 憤怒的小土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空間之前經歷了一次升級,在又變大不知道多少的院子裡多了一個加工坊,和一個屠宰場,以及山的那邊出現了一片海。
這半年以來農場除了花,和樹,其他的都沒怎麼種植過了。
用張曉倩的話說:這地都荒了!
那就奮起種地吧!
經過林婉這段時間的努力,倉庫中基本都沒什麼東西了,連之前氾濫的雞鴨鵝蛋,都空了無數的箱子出來。
苗青作業系統將空出來的地方全都種上各種的糧食作物。
收取了今日份的牛奶蜂蜜和水果,還有鮮茶葉。
不過牛奶和蜂蜜都是桶裝的,裝成小罐需要自己動手,就很離譜!
張曉倩看著歡樂的父母,而她在一瓶瓶的裝著蜂蜜。
牛奶可以直接利用加工坊加工成奶粉,黃油,乳酪,奶油,煉奶等副產品。
這是張母分配到的任務,可是這個只需要在作業系統上設定一下量和種類就好了!
她還接了利用加工坊製作果乾的任務,和利用加工坊製作一部分茶葉。
這就......
張朗想要嘗試一下空間加工坊製作出來的茶葉,和自己炒制的茶葉有什麼區別,現在正在查資料。
苗青看著認真幹活的閨女,有點心虛,又給自己加了些工作量。
將農場的雞鴨鵝,牛羊豬,兔子鴿子等這些產的糞便收集在離房子很遠的地方漚肥。
再把那些動物每種留出五對,其他的全部送入屠宰場宰殺。
屠宰場宰殺完畢,會把每一部分的肉全都分開,按順序堆放在空間裡,看著就很舒服。
幹完很多活的苗青,看了看張曉倩幽怨的眼神和機械的動作。
算了,還是當沒看見吧,就回屋裡開了個西瓜,邊吃西瓜邊刷劇。
畢竟這些東西都好久沒見到了,而閨女天天見,孰輕孰重也有了選擇。
張曉倩看著她媽那一連串的動作,在背後揮了揮拳頭。
得到張母輕描淡寫的一眼神後,嗯,裝蜂蜜真不錯!
......
那邊張父也查完資料了,取了大約一大桶鮮茶葉,放在一邊,然後將鍋燒熱。
看他從桶裡拿了兩片鮮茶葉放進鍋裡後,就把桶裡的茶葉都到鍋裡去了。
然後又經過了一番操作,張父將自己炒的茶,和空間加工坊的茶放在一起比較。
張曉倩邊裝著蜂蜜邊想:也不知道她爹哪來的自信,那茶葉焦的焦黃的黃,看起來也沒幾個是完整的。
還專門泡了兩杯茶,請了在旁邊看電視的張母品嚐。
苗青,看了看兩杯水,到底是給面子,閩了一下。
然後毫不留情的放下“挺好的,以後別找我試你炒的茶了。”
張曉倩裝蜂蜜的手哆嗦了一下,她默默的將撒在外面的蜂蜜,擦了擦,繼續幹。
再抬頭,張朗炒的那些茶葉已經不見蹤跡了,估計漚肥了吧......
張曉倩裝完這些蜂蜜,去操作檯,生產出來的副產品,只要提供包裝,加工坊會全部包裝分類放入倉庫。
她拿了一些袋裝的奶粉,果乾,乳酪,還有燕麥片明天拿到空間外。
他們一家就直接在空間入睡了。等到睡醒起來,外邊不過四點多鐘。
他們直接出了空間,將拿出來的奶粉和燕麥泡了些墊墊肚子。
張家三口人就開始規劃後邊的花園如何改建。
他們打算在東邊做一個木製的臺子,類似於踏踏米的那一種,在上邊搭一個棚子,夏天燒烤,納涼,冬天看雪,圍爐煮茶。
想想就覺得美,剩下的地方就用來種菜。
確定好之後,張朗就去找了工匠,他們要開學了,沒時間在家,就約好了周天,工匠說這種小臺子他一天就能搞定。
他們三個人收拾好書包,就溜達著去學校了,從四合院北邊新開的門走,大概也就5分鐘就能走到學校,少繞了一大圈的路。
到學校後他們向輔導員申請了走讀。
又開了班會,領課本和課表,最主要的是安排今年的迎新。
張朗和苗青作為醫學院第一屆的班長和團支書,義不容辭要忙起來。
作為他們的拖油瓶張曉倩果斷被抓了壯丁。
他們班委加上壯丁張曉倩正好10個人,和之前的師哥師姐們一起組成了醫學院的迎新組。
接下來兩天,張曉倩累成狗!
今年的新生接待也結束了,他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學年,雖然才上了半年課但他們已經是大二的師哥師姐了。
仍然是排的滿滿的課表,早上校園裡5點開始就四處都是早讀的學生,晚上12之後才入睡。
也有些不同,在帝都的學生接觸到了最新的潮流,學校裡湧現了一大批穿喇叭褲,花襯衫的男男女女。
有些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也湧現了一批不道德的學生。
張曉倩一家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再住校了,但他們和學校裡的學生一樣,早早的起來早讀,晚上從圖書館回家後,在去空間裡處理一些雜事,然後繼續學習。
空間和外邊的時間差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
每天都是忙碌而又充實的。
感受著帝都的寒風,帝都的學生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期末考。
今年張曉倩一家和林婉一起,早早的訂了去南三省的火車票,
想去見識一下這個年代的南三省,是怎樣的繁華,見識一下這個淘金年代的南三省。
他們就帶了一些路上吃的食物,還有錢,其他的都沒帶。
其他的都可以到了之後再買,在南三省,這走在經濟最前沿的幾個省,啥買不到。
他們一行四人,下了火車,就感受到了和帝都完全不一樣的氛圍。
在帝都做生意,擺小攤的都是那些找不到工作的青年,或是把工作讓給家裡孩子的中年人。
南三省的火車站擺滿了各種小攤,買吃的用的,還有拉貨的,到處都是熱情的招待聲和吆喝聲。
林婉下了火車,帶著張曉倩一家,東拐西拐的來到一個小院子。
“這是我上次在這邊買的一個小院子,以後往這邊跑的次數不會少了,每次都住賓館也不舒服,有個自己的院子也方便。”
這個小院子確實不大,有三間瓦房,院子也就100多平,但日常在這邊週轉還是夠用的。
他們一行人看過房子,將屋裡放了許久被褥拿出來晾曬,就去嘗試當地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