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著改造期間,許家人還抽空把田裡金燦燦已經成熟的水稻收割了。

鳳嶺村的田地都是按人口分配的,以前每到農忙的季節,最熱鬧的就是村前的稻田。

無論老人小孩,基本上全部出動。畢竟,以前的水稻都是需要人手一捆捆收割的,人多力量大,收割的也就可以快一點!

現在在國家和政府的支援下,越來越重視農村的建設,關心老百姓的生活,鳳嶺村外也建了一條鄉間水泥路,大大方便了人民的出行。

現在每到收割的季節,就會請有收割水稻機器的隊伍過來幫忙,大型的收割機被大車裝載著運送到路邊,由操作嫻熟的司機開著收割機下到田裡。

收割機嗡嗡作響,一排排水稻被迅速收割下來。收割機吞噬著稻穀,稻穀從機器的口中噴出,落入收割機後面的大籃子裡。

籃子下還有一個可控制的開關,籃子收割滿後就可以開啟,把裡面的稻穀輸出到停在路邊負責運輸的拖拉機上,再由拖拉機拉回村裡晾曬。

如此先進的收割方法,讓村民們減輕了很多負擔。

以前的人工收割,需要人們一次次彎下腰,一手拿著鋒利的鐮刀,一手抓起一把,熟練地割下一捆水稻,轉身堆放在一起。

一些人負責收割,還需要分一兩個人負責把水稻抱起,走到田邊的打禾機上把稻穀打下來。最後要用大袋子包裝起來,再扛回村裡。整個收割過程需要的人力也就很多,而且非常的勞累。

所以以前的人每到農忙,都是互相幫忙,你幫我們家收割,我幫你們家脫谷。

那段時間,田裡總能聽到大家歡快的笑聲,一是對豐收的喜悅,再就是對前來幫忙的人的感謝。

雖然辛苦,卻也有不一樣的快樂,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也就不覺得累了。

再後來才有了集齊了收割、脫谷於一身的收割機。

許錦知想讓更多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也可以給沒有見過秋收的人看看。為此特意花費了幾天的時間,到田邊去拍攝收割的全過程。

@知知愛種田:豐收啦!

想了想,又單獨給從小住在城市的蕭恆發了影片,讓他隔著螢幕長長見識。

蕭家燈火通明的客廳裡

今天難得一家人這麼整齊的坐在一起吃飯,蕭恆正面無波瀾地吃著碗裡的食物,突然感受到口袋裡傳來一陣振動。

自從有了上次會議室的經驗,聰明的蕭總已經學會了把訊息提醒設定成振動。

蕭家眾人吃飯時都保持著良好的教養,雖然不需要做到'食不言',卻也沒有許家那般的放飛自我,大家都規規矩矩的吃著飯。

收到資訊前的蕭恆正不急不緩的吃著飯,面對家人的關心,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一下,彷彿吃飯就只是在完成任務。

收到資訊後,不顧蕭家眾人的目光,突然放下了筷子,大家都以為他吃飽了,可是,這才剛剛開始吃啊,甚至菜都沒上齊。

正想勸說他多吃點的蕭媽,下一秒,看著自家兒子居然有點迫切從口袋拿出了手機。

要知道,有工作狂之稱的蕭恆,他的手機除了工作以外,基本就是一個擺設,發訊息給他根本就不會有回覆,如果你想找他,就要跟蘇秘書一樣,打電話。

他即使是瀏覽也都是財經類的新聞,之前讓他下載的微信,本意是用來和家人聯絡感情的,結果這個人愣是沒說過一句話。

也沒見有電話的響聲,證明不是工作上的事,他怎麼就拿起手機了呢?

知知:給你看看豐收的喜悅,笑臉

看著女孩居然主動跟自己分享,蕭恆的眼裡閃過一抹笑意,雖然嘴角的笑意很淺很淺,但是還是被緊盯著他的蕭家眾人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