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歷十二年冬,被稱為國公的拓跋老爺子,突然毫無徵兆的與世長辭。

那一日,舉國哀悼,無數流血不流淚的草原漢子,皆忍不住跪地號啕大哭,整片草原,都被濃濃的悲傷籠罩。

大明的天子,攜拓跋太后,以及兩位皇子,親臨草原。

並按照老爺子的遺願,將老爺子葬在拓跋一族風景最為秀美之地,並以國禮葬之。

為了拓跋一族勞累了半輩子的老爺子,即便是死去,也要守護拓跋族,也要看著拓跋族,不斷壯大,繁榮昌盛。

明歷十三年,桃李滿園,學子遍佈東西大明的一代大儒荀爽,也壽終正寢。

天下無數士人學子,無不為之失聲痛哭。

天子為表其功,封其為安樂侯,以王公之禮葬之。

明歷十五年,大明水軍,在上將軍周瑜,上將軍甘寧,以及水軍大將孫策的帶領下,重走西明水路。

收復了沿路的十幾個小國,以及數十個土著部落,將沿海的統治權,緊緊地握在大明水軍手裡。

同年,大明匠作坊,再次改良了造紙術和印刷術,讓大明所著作的書籍,在全世界快速流通。

將屬於東方華夏的文明,向著全世界播撒。

冶鐵技術,也得到了飛速進步,更是利用齒輪,研製了一種人力車。

最後,更是將齒輪的作用在了戰船以及馬車上。

齒輪的作用,讓大明的戰船,航行速度更快,也更加省力。

明歷十六年,匠作坊再次發明出了一種震驚世人的東西,火藥。

據說,只要將火藥包裹在由精鐵打造的密閉空間中,最後在引燃,將會有開山裂石的威力!

只不過,大明的百姓並沒有見到,大多都是道聽途說,更不知道火藥如何製作。

一切關於火藥的資訊,都掌握在匠作坊的手中。

朝廷也嚴格控制火藥,若是發現有人敢私自調配火藥,或者將火藥流出,那可是滅族之罪。

這個時候的匠作坊,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分佈。

每個匠作坊,都有自己的工廠,匠作坊也是朝廷國庫資金的重要來源,其賺錢能力,僅次於商業部。

各地匠作坊,都擁有數百上千名匠人,還有負責建造房屋的匠人。

百姓們若是自己沒能力建造房屋,也可以賣掉多餘的糧食,湊出一些錢財。

來僱傭匠作坊的匠人,為其建造嶄新舒適的房屋。

至於輔助匠人的小工?那根本就不用花錢僱傭,會有無數善良的村民,前來相助,根本不用開口相求。

可謂是一家有難,八方支援,在各地大明,百姓皆是如此。

而且每個百姓,都知道什麼叫做天地君親師,什麼叫做禮義廉恥。

這就是這些年來,從東方大明走出去的大儒學子們,做出的成績。

建造一座房屋的錢財,最起碼需要耕種兩年的糧食,才能換來。

雖然花費不小,可同一個嶄新又舒適的房屋相比,那點錢財,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若是家中只剩老弱,各地官府還會免費給其建造房屋,所需的錢財,都由官府承擔。

還有大明的醫學院,也在整個世界遍地開花。

無論你走到哪裡,哪個城池,都能看到大明的醫館。

醫館之中的藥材價格,也都十分親民,即便是有生活困難的百姓,沒有足夠的錢財治病。

醫館裡面的醫者也不會坐視不理,不會放任不管,他們也會盡力救治。

待百姓的病治好,在慢慢的償還費用,或者自己上山採藥,上交治病的藥材即可。

除了醫館,無數學院,也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

經過無數學子大儒長達二十年的努力,如今整個世界,都在講大明的語言。

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會覺得陌生,反而會覺得十分親切。

不同的只有面板,只有容貌,只有些許建築!

相同的,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是每一個人的笑臉,是他們開口說出來的語言,是每一個人的信仰!

明歷二十年,大皇子拓跋炎,被大明天子任命為鎮西王,負責處理西明的一切軍政事務。

同拓跋炎一同離開大明的,還有一直陪伴在拓跋炎身旁的龐統。

草原上的拓跋族,得知這個訊息後,更是派出五萬多名拓跋族人,陪著大皇子一同前往西方。

至於二皇子李華,則是被天子封為鎮東王,並參與處理朝政。

在大皇子的身邊,還跟隨著從小就有神童之稱的諸葛亮。

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已經年近三十,長的風度翩翩,玉樹臨風!

他的才學,更是令諸多名家大儒,都為之讚歎!

陪伴在二皇子身邊多年,諸葛亮對於二皇子的感情,是無法取代的。

而二皇子無論是品德還是言行,也都令諸葛亮萬分滿意,二皇子的才學,也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

他們二人,可謂是亦臣亦友,惺惺相惜。

至於另外幾名皇子,由於年齡太小,並沒有封王,還在大明書院中學習。

相信幾年之後,另外幾名皇子,也會被陸續的封為鎮南王,以及鎮北王等等。

相信不久之後,整個世界,會分為四方大明,分別是華夏九州,東方大明。

以及曾經的羅馬帝國,如今的西方大明,還有南部的南洲,南方大明。

曾經的安息帝國,加上安息的北部地域,也會成為北方大明。

天下雖然四分,可它們的中心點,依舊是華夏的祖地,是文明的起源,是東方大明!

……

明歷二十五年夏。

在任二十多年,已經年近五旬,被所有大明子民視為神明的大明天子李陽,突然宣佈退位。

由二皇子李華,接任東方大明的天子。

並宣封三皇子李毅,為鎮北王,封四皇子李煜為鎮南王。

分別坐鎮曾經的大明中洲,如今的北明,和曾經的南洲,如今的南明。

此訊息一出,無數百姓皆一臉的失神,彷彿沒了主心骨一般。

這個時候的東方大明,已經擁有人口超過六千萬,超過了曾經大漢最鼎盛的時期。

百姓們已經忘記挨餓受凍的滋味,所有華夏族人相處的萬分融洽。

所有大明子民都衣食無憂,生活的有滋有味。

西方大明的子民,也經歷了二十年的太平時期,發展的也十分迅猛。

他們早就忘記了曾經的羅馬,忘記了安息,忘記了貴霜。

所有人,都將大明這兩個字,當成了心中的信仰。

所有人,都將他們的天子李陽,當成了神明來擁護。

甚至西方的每個城池,都雕有李陽的雕像。

每個入城之人,都會向著雕像,畢恭畢敬,一臉虔誠的行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