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生如此的自尊自強,然而,我們姊妹三個卻讓他們倍感煎熬。特別是我和哥哥,一個離婚了,一個一直堅持單身。他們出去見熟人的時候。最怕別人問起孩子們的事情,他們總覺得低人一等。

我曾經一度想要離開教育部門,到外面重新尋找機會,父母輪番做我的思想工作,他們認為我個性單純,不適合到外面發展,母親後來說:

“我是堅決不同意的,假如你就是在外面發展的再好,父母也不願意你離我們那麼遠,我們生你是為了承歡膝下的,不是為了老了,卻晚境淒涼。我血壓高,你說的這件事情讓我整宿的睡不著覺,我要被你氣出病來。你是否能夠承擔得起!”

我說:“你們整天說我丟你們的人,丟你們的人,我離你們遠遠的,這樣你們不是眼不見為淨嗎?”

母親說:

“嫌你丟人是真的。不放心你也是真的。你們老楊家幾輩子也沒有出一個離婚的,偏偏在你這裡開了先例!”

我沒有辦法反駁他們,就時常在學校吃住,有時候一個多星期也不回家一趟。如果回家了,就夾著尾巴做人,不讓他們看到我心生厭倦。

其實那段時間我是不想回家的,自己本身已經很痛苦了,還要聽他們的嘮叨,安慰他們脆弱的心靈。我知道父母很愛我,但是他們的愛也是有條件的,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升起,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消散。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也不會一成不變,當你的父母或者你的子女離你的想象差距太遠,或者他們太有個性,超出了你對他們的預期。那麼你們之間的愛就會摻雜許多的雜質,甚至會發生改變。在農村被拋棄的父母,一般是那些失去生活能力的人,被父母嫌棄的子女也是那些最沒有本事的孩子。價值判斷也是對愛的衡量。我們往往害怕別人成為我們的累贅,害怕被責任和義務的枷鎖鎖牢。親情是我們衝破不了的藩籬,也是我們的弱點。

我的父母一直想不通,特別是母親生病之後,父親更是對母親的病感到困惑。他不明白為什麼他會遭遇這麼多。

他有時候會喃喃自語:

“都說好人有好報,為什麼在現實生活當中不是這樣呢?”

我們以為只要我們努力,命運會對我們展開笑顏。可是人生是殘酷的,命運的行事從來沒有標準,它就像任性的孩子,隨意的發放著手中的牌。它不願意傾聽你的呼告。也不會憐憫你的痛苦,它只願意任性胡來,讓所有的人都摸不透它的脾氣。

我們回到原城的第十年,姥姥生病了,她的情況和現在的母親一樣,生活不能自理。大舅,小舅和姨們都不願意照顧,父母主動的把姥姥接到我們家,姥姥在我們家度過了十年,直至最終去世。

在對人對事上,父母都做到了問心無愧。他們以為自己的好行為能換取自己與兒女的一世平安。父親說他並不貪心,只要一個健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