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7歲的時候,我曾經和朋友一起去雲隱寺玩耍。在雲隱寺的山門外,有一位算卦的瞎眼老先生,自稱會推骨。我和朋友因為好奇,便也上前卜了一卦。算卦先生拿起我的手推了一會兒,最後,他嘆了一口氣,說道:

“你一生最大的毛病是識人不準。”

現在想想他的話,倒也是不無道理。我一生當中的前20年,一直在上學,倒也沒有遇到什麼大的挫折。後來參加工作,遇到了同是教師的前夫,他便瘋狂了展開追求,自己也並不是很喜歡他,幾次拒絕了他。但看到他很傷心很難過的樣子,又覺得於心不忍,於是便稀裡糊塗的結了婚。結婚之後才發現兩個人的巨大差異,前夫是一位個性特別強的人,頗有一些大男子主義,他的口頭禪是:你一切聽我的就可以了。我們剛剛結婚,自己並沒有買房子,他卻每個月把工資拿回家,修建老家的房子,不僅如此,還要我也將工資交給他,幫他渡過難關。

我很生氣,結婚的時候我並沒有提彩禮和房子的要求,就是覺得父母養育我們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們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慢慢過上我們想要的日子。可是他卻將我強行拉入到他的大家庭中,認為我既然已經成為他們家的一份子,我的工資也是他們家的財政收入,就理應為他們家服務。然而他們商量在他老家蓋房子的時候,從來沒有徵求過我的意見。

我不同意,他覺得很詫異,他眼睛盯著我,不理解的問道:

“你難道不愛我?你如果愛我,怎麼會讓我因為這件事這麼作難?我只是想在老家蓋一套房子。讓所有瞧不起我父母的人都閉上嘴,讓村裡所有的人都羨慕我們。”

“我理解你的想法,可是,在你所有的計劃沒有經過我認可的前提下,就不要把我納入到你的計劃當中。你所做的一切應該建立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我們已經結婚了,首先應該過好我們的小家。然後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再去幫助和經營大家庭。”

“我是家裡的長子,我怎麼可能不管我的父母?怎麼可能不管我的兄弟?如果結婚就不盡孝道的話,那結婚的意義又何在呢?”

“你可以盡你的孝道呀!但是你不要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我。”

“你是我的妻子!你已經結婚了,夫家難道不是你的家嗎?你怎麼還給我分的這麼清楚呢?秀秀,你從來沒有真正在社會上生活過,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上的一些事情,這些我都不需要你操心,但是你不能不懂事啊。”

難道是真的是我錯了嗎?我無數次的問自己, 結婚就是沒有獨立意識?結婚就是另一個人完全的附庸?結婚難道就是連自己的工資也無法做主嗎?結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們滿懷憧憬,希望透過婚姻,過上不一樣的生活。而許多童話故事,最終也是以“公主和王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作為結束,殊不知,婚姻生活會帶給我們更多的不幸和震撼。我們二十年所形成的認知,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的辦事風格,要被生生的改變。別人會用愛的名義去要求你,綁架你,讓你懷疑自己是否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不為他人考慮的人。

我們也可以選擇離婚,可是,當我們建立婚姻關係的時候,婚姻就已經不屬於兩個人了,它是一種社會契約,也是社會的最小單位,我們的婚姻就像社會大機器上面的螺絲,機器在迅速的運轉,每個部件都在工作,你這個時候卻想拔除螺絲,何其難也!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甚至你的同事,都會給你無盡的壓力。特別是當你的親人生性傳統而本分時,他們雖然氣憤於男方的一些行為,但是他們卻勸你予以包容。

婚姻就是妥協的產物,終有一個人要低下頭,讓生活繼續下去。而在我們這個家庭中,那個選擇低頭的人卻是我。

他並沒有強行要走我的工資卡,但是他卻愁雲不展,在他建房的計劃當中,是有我的那一部分工資存在的,現在他借不來錢,將自己的頭狠狠的撞在大門上。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我把自己的錢交給了他,雖然這並不是我之所願。

婚姻帶給我的只是焦灼和煩躁,我們幾乎會為每一件事情而爭吵,除非我做出妥協和讓步。每次的爭吵,他都會一臉不可置信:

“怎麼這樣的小事,你竟然放在心上。你不愛我嗎?”

也許我真的不愛。前夫的母親是一個極具犧牲精神的人。為了家庭,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一輩子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孩子和老公而活。前夫心裡認為,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應該是這樣。他不明白,他明明已經對我做出了一些讓步。我為什麼還是不能事事順著他?

矛盾越積越深。特別是前夫的姐姐和姐夫決定外出打工,將他們六歲的女兒委託給我們照顧時,我的憤怒達到了極點。他們所有的人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小到甚至不需要給我做任何解釋和商量。開學後,前夫直接將他的小侄女領進了我們的出租屋裡。

婚姻生活帶給我無盡的疲憊!在婚姻存續的六年中,他的小侄女一直跟著我們上學,而我們不再有私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