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將歇,只剩了些許小雨滴似有似無的敲打在石磚之上,透映著天邊雨後的那一抹彩色虹光,悄然收幕。
雨停,恰如它短短的人生,只是在這墜落的片刻之間,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與萬千積水匯聚在一起,滲入土地中,了無痕跡。
雨後,便是生命綻放的時刻,一株嫩綠的草芽從石磚的縫隙之中鑽了出來,縱使風雨吹過,其柔韌的草身也只是微微屈身,待到風雨過後,依然倔強如初。
黑色緞鞋踩在石磚上,白皙修長的手指捻起這棵雨後初生的小草,輕笑道:“許久沒見雨落了,這場雨,來的倒正是時候。”
少年道人將草輕輕丟進微風裡,轉身朝著最中央的道宮走去。
一身複式玄黑道袍堪堪及地,掩住鞋面,更襯的少年身形修長,隨著少年轉身,衣角也微微飄揚而起。
此刻雖還有些小雨,落在那玄黑道袍之上,卻滲入無蹤,顯然其用料是上好的綢緞。
墨黑色的長髮使一隻碧綠玉簪束了起來,少年道人輕輕拂了拂額前垂下的烏黑髮絲,再次自語道:“不知覺間,頭髮竟是這般長了。”
剛至道宮殿門處,便見一個身穿蟒袍的青年緩步走出,少年道人行禮道:“張師兄。”
青年正是興王世子張可煜。
此時張可煜卻有些訝異,道:“笙師弟,聽清心師叔言你參悟那聚水心訣,這最後一次閉關,卻已是有三年餘時光未出道塔了。”
少年道人正是許笛笙,聞言笑道:“十載光陰,於我等修玄者而言亦不過彈指之間,三年未見,師兄的俊朗英姿依然如初。”
張可煜苦笑道:“不入先天,不增壽數。為兄雖剛探得通脈境,容顏久駐,卻依然離那超凡先天,遙遙無期,笙師弟,你那聚水心訣可是修成了?”
許笛笙目中閃過一絲神光,笑道:“初領妙道罷了。”
其口中的聚水心訣,正是十年之前清心道君賜給許笛笙的《滄海》第一式,聚水。
“那為兄就以上清咒法與你一試,如何?”張可煜也有些好奇清心道君的這卷功法,卻是有些見獵心喜。
“但聽師兄吩咐。”許笛笙恭敬開口,手中卻是已經掐起印訣,黑色袖袍飛舞,道:“聚水,困。”
張可煜修玄二十餘載,近幾年終於將上清玄氣遍佈經脈,充斥全身,可稱通脈境。
他站在道宮殿前,身周空氣卻忽然粘稠,一圈水幕憑空而現,貼著面板籠罩全身,禁身錮體,動彈不得。
張可煜動了動手指,發現水幕柔韌,卻無法脫開,嘴角露出笑意,道:“可,為兄也不欺你,不以通脈玄氣壓制,只論咒法。上清,破界!”
一股上清玄氣自絳宮穴中衝出,圍繞全身。
“轟”的一聲,便將身周水幕破開。
“聚水,殺。”許笛笙再掐手決。
空氣中水霧凝結,一根纖細的水箭緩緩成型,水箭透明,微微顫動,懸浮於空中,看上去並無甚殺傷力。
可是張可煜的臉色卻略微凝重了些,拂袖揮出一道上清玄氣圍繞自身,聚氣成盾狀,道:“護體。”
水箭衝出,擊打在那玄氣之上,玄氣盾破裂開來,緩緩消散。
那水箭卻瞬間反彈轉向,擊打到道宮殿前的石磚之上。
“轟!”
石磚炸飛,地上出現了一個方圓兩丈,深一丈左右的大坑。
顯然,這水箭的威力,極大。
如若是擊打在人體之上,怕是就算十個人,也能一起串個穿糖葫蘆。
“這聚水心訣端的神妙,若是使同等玄氣驅使,怕是要比上清咒法更勝一籌。”張可煜讚道。
“師兄過譽了。”許笛笙走近看了看那石磚,“此次閉關,有三年多未出道塔,聚水心訣雖修成,有些地方卻還是有些鈍澀,正想前去道宮覲見師尊,請教一番。”
張可煜看了看身後的大殿,道:“清心師叔和師尊自一年之前便去了東秦州道府,此刻道府中只有你我二人,我方才去道宮第三層中取藥,我宮中鍛脈丹,養氣丹之類的丹藥卻是不足了。”
許笛笙有些疑惑,道:“師兄已經位列通脈境,又何須此種武者強身之丹藥?”
張可煜走下臺階,笑道:“賞賜下人之用。”
以世子之尊,統攝一州,下人無數,有此用處也是應有之意。
張可煜又道:“倒是笙師弟你,自入了道府,便一心苦修,開始還好,經常在道宮中走動,與我也常常見面。如今這幾年,倒是越來越變本加厲,動不動便閉關一年,兩年,這一次更是直接三年餘不出道塔。你初來之時只是個五歲孩童,便有此心性,到如今已經過了十年光陰,卻還是一如既往,卻是令為兄有些欽佩。”
“師尊和清鬱師伯,不也是動輒便閉關十幾載麼。”許笛笙伸出手掌,一滴細小的雨滴落於掌心之中。
“幾位長輩的壽數足有五百年之久,但我等若不入先天,卻至多隻有百壽啊。”張可煜目光之中露出一絲羨慕,慨然嘆道。
“故更應如此修行,才能勇猛精進。”許笛笙低垂目光,看著石磚的縫隙之間生長出來的碧綠小草,語氣之中亦是有一絲嚮往。
“這幾年來,汝陽許家來的信件不少,更是來過幾次許家之人慾要見你,你一直在閉關,道府又是酉陽宮禁地,我便沒其讓進來。”
“汝陽許家麼,十載光陰,也是時候回去一次了。”許笛笙輕聲開口。
“笙師弟,若是需要馬車華駕之類,直接吩咐宮內侍衛便可。”張可煜上了一側的華美轎子,“回太和宮。”
“是,世子邸下。”有侍衛轎伕伺候張可煜上轎,朝著前宮太和宮方向去了。
十載光陰,許笛笙時刻不停的修行,如今已然是十五之齡的俊美少年。
當初的那一縷上清玄氣,如今已經遍佈身體二十餘竅穴經脈,只差十餘處竅穴填滿,便可位列通脈境。
許笛笙察覺到,自己吸收轉化天地元氣的速度越來越快,漸漸的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識海之中那不斷緩緩旋轉,灑下青光的玉笛,自出生之時便一直如此,而自己的身體卻從未感覺到有何變化。
又想到自己曾經測出二品玄脈的資質,無論從父母傳承,亦或是先祖血脈來推測,都極為不合理,那便只剩下了一種解釋!
這個解釋便是,這先天伴生的玉笛,一刻不停緩緩灑下的青光,提高的不是別的,正是自己的資質!
尤其是近來數年,許笛笙轉化天地元氣為上清玄氣的速度暴增,極不符合常理。
思來想去,亦是隻有這一種解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