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還在繼續熱鬧著,但是寶釵卻是隻能是機械的應對著這些所有的情況,只是在薛姨媽在她的耳旁說道:“總是要等待時機的。”

方才慢慢的淡定了一些,擠出了笑臉和眾姐妹說笑著,總不好是半途而廢就走的。

賈府因為北靜王爺的廚子一場宴會是辦的有聲有色,熱鬧非常。

然而北靜王爺此時在書房裡看這那隻賈蘭急匆匆送過來的鸚鵡,問了是林黛玉的鸚鵡,如今得了病什麼也不能吃的,姑姑聽了後著急的宴會都不想去了。

還是賈蘭路過瀟湘院的時候聽說了,就騙了她姑姑說道:“他知道有人能治這個鸚鵡的病的,才讓姑姑去宴會上的。”

“可是。”賈蘭的小臉有些慘白的說道:“王爺,小的也只有來求王爺幫忙了,這個蘭兒的確是不知道誰會給鸚鵡看病的。”

“你姑姑很是喜愛這隻鸚鵡嗎?”北靜王看鸚鵡油光水滑的皮毛,就知道這養的是很細心的,看來這林姑娘的愛好還真是不少的。

“是的,王爺,這鸚鵡平日都是我姑姑親自喂的,還教會了鸚鵡不少的詩詞的,只是如今。”賈蘭看著桌上有氣無力的鸚鵡說道:“只怕也是念不出什麼詩詞來的。”

“你去上學,這鸚鵡讓我來就好,等你下學的時候,我在讓人給你送過去的。”北靜王爺聽出賈蘭很是著急,就安慰著他說道。

還特地讓人進來帶賈蘭去學堂,告訴學堂的先生,今日賈蘭遲到是因為王爺叫他有事情的,不是故意遲到的。

送走了賈蘭後,北靜王才將這隻鸚鵡又仔細的看了一眼後,就想到了宮中的鳥雀司,是專門管理宮裡的雀鳥一類的,聽說宮裡的主子喜歡的鳥雀生病,都是要去鳥雀司的。

北靜王爺沒有養寵物愛好,一是覺得沒有時間,二來也是他過於的忙碌了一些。

所以對於宮裡各處地方的都是很熟悉的,唯有對著鳥雀司的確就只是聽說而已,然而今日是無論如何也是要去的。

就只好叫來了家裡的嬤嬤,問了一些宮裡鳥雀司的情況,和能不能看鳥兒的病的。

這嬤嬤是陛下害怕北靜王府的人照顧王爺不周全,所以特地從宮裡挑了幾位很是能幹的嬤嬤給他送了過來。

如今倒是正好派上了用場,嬤嬤聽了王爺的問題後,不僅是立刻就給王爺講了這鳥雀司的神奇之處,還說道:“要是王爺嫌麻煩,那奴才代替王爺走一趟也是可以的,總之不會誤了王爺的事情就行。”

“不必了,這鸚鵡的事情還是我親自去才好,你去將我書房內的黃金籠子提過來,將這個鸚鵡放入裡面,然後再用幔子給她遮一些光,如此這鳥兒才不會害怕。”北靜王爺溫和的吩咐道。

又喊了另外一位嬤嬤,讓她準備一下出門要穿的衣服。

“王爺今日不是閉門謝客了嗎?怎麼現在要出去的。”嬤嬤準備著衣服的時候,也是好奇的問了一聲。

“不過是替人跑腿的事情。”北靜王爺難得幽默了一把。

“嘖嘖,能讓王爺跑腿的必然不是凡人。”嬤嬤都逗趣的說道。

還是將外面衣服給王爺穿好後,北靜王爺雙手接過了已經裝了鸚鵡的籠子說道:“外面車準備好了嗎?”

“王爺您說要出門,外面的車就準備好了的,王爺只管出門就行。”嬤嬤說道。

北靜王最後在整理了一下衣冠好,將這鳥籠子小心翼翼的抱在了懷裡才出的門。

將王爺送上車後,那嬤嬤問道:“王爺這是要去什麼地方的,從來沒有見過他說是要閉門謝客的時候,還要出門去的,是哪家的小爺這樣有本事讓我們王爺都要去給他跑腿的。”

“還不是那賈府裡小爺,一早就哭哭啼啼的送來了那隻鳥,說是要死了,讓王爺給想辦法的,王爺找到我還是打聽宮裡鳥雀司的事情,如今是去宮中的。”

“原來是賈府,也是情理之中的,賈府和北靜王爺一向都是交好的。”那年長一些的嬤嬤說道。“

“只是呀,”宮裡來的嬤嬤說道:“如今賈府的親上做親娶了的是薛家的女兒,這薛家心也大,女兒嫁給了賈府,兒子取的可是忠順王爺家的家奴的女兒的。”

“喲,這倒也是罷了,這朱門大戶裡的事情可那裡是我們這些下人能猜到,只是就是不知道我門王爺將來娶的王妃是哪一個的。”比起人家家裡的事情,這嬤嬤如今更關心的是自己家的王爺的終身大事,並且有了王妃之後,北靜王府才是名副其實的王府。

不用什麼樣的應酬都是去讓嬤嬤們代為出席的,委實是不成樣子的很。

“王爺都拒絕了多少人的,如今只怕就是陛下親自下旨指一個公主才能行的,而且王爺的品貌德行,那在在宮裡都是出名的。”宮裡來的嬤嬤神秘的說道。

“怎麼,是有什麼風聲嗎?我們王爺會指婚給公主嗎?”聽出了端倪的嬤嬤趕緊問道。

“不可說,不可說,如今這個時候,才是不可說的時候,你就靜靜的等著就好。”宮裡的嬤嬤立刻就不在往下說下去了。

公主就是那幾個,若是都傳開了,那這名聲損害的罪名一個小小的嬤嬤可是擔當不了的。

而且在宮中的經歷也在不斷的告訴嬤嬤,事情沒有道陛下硃筆御批的時候,都是妄下定論的時候。

剛才也不過是一時嘴快而已,如今就只好推著那年長的嬤嬤說道:“做事了,做事了,昨日的宴席後的好多東西都還沒有收好,今日在王爺回來之前是要弄好的,可是不能在拖的。”

“您說的對。”兩位嬤嬤達成了共識後,就一起去了王府的花園裡指揮著人小心翼翼的拆掉而了昨日臨時搭建的竹亭子。

“只是石頭下方那個亭子要留起來,王爺吩咐過那個就原樣在原地,誰也不能動的。”嬤嬤提醒了一句周圍的的工人們,就怕他們將亭子給碰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