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白首窮經?李世民不解
大唐:開局被李二抓來衝 烏呼拉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梁猛彪和馬周對視一眼:“氣球飛艇?這是什麼東西?”
李祐想了想,該怎麼和他們解釋呢?
忽然間,他想到了什麼說道:“孔明燈見過吧!”
梁猛彪說道:“孔明燈?就是用紙糊的中間有一根蠟燭,點燃蠟燭之後就能飛的孔明燈?”
李祐點了點頭道:“孔明燈能飛,這是因為蠟燭在燃燒的時候,加熱了空氣。”
“熱空氣比普通空氣的密度更小,讓孔明等內部的空氣流失,由此從而產生了浮力。”
“而氣球飛艇的原理和孔明燈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這股浮力飛起來的。”
這浮力是在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發現的,和物體的密度質量有關,這是初中物理學的知識。
梁猛彪一頭霧水,他只聽懂了一句,後面的根本不懂。
而馬周則似懂非懂的問道:“意思是想要飛上天,只要製造一個超大的孔明燈就可以了麼?”
聽他這麼問,李祐知道馬周其實也沒怎麼聽明白,不過倒是沒有理解錯。
“可以這麼理解!”
“那我們現在去製作?”馬周有些迫不及待。
李祐點了點頭,表示了同意。
但他並沒有起身,而是拿出了紙筆。
在紙上簡單的勾勒出熱氣球和氣球飛艇大概形狀,將簡陋的圖紙交給了馬周,對他說道。
“這熱氣球的形狀和氣球飛艇的形狀大概是這個樣子。”
馬周接過圖紙,連聲道好,眼神卻緊盯著上面的氣球和氣球飛艇。
“氣球就是圓形的孔明燈下面掛一個竹籃···”
“氣球飛艇就是下面掉一艘船···”
“可是···可是尺寸是多少?”
對著圖紙兩眼放光的馬周問道。
李祐則搖了搖頭說道:“至於尺寸,我也不太清楚···。”
前世的時候,熱氣球他只在特定的遊樂園見過哪裡會記得尺寸。
至於氣球飛艇,現實根本沒有,只有極少數的動畫裡才見過,這尺寸就更別說了。
對此,馬周也沒有辦法,只得撓了撓頭道:“那臣回去做模型!”
李祐點了點頭。表示了同意:“慢慢來,彆著急!”
馬周點了點頭:“臣告退!”
此刻,他只想快速的回到農具研究院,因為實在是可研究的東西太多了。
水上船隻的改造,螺旋槳的研究,還有氣球和氣球飛艇,無論哪一個他都不想落下。
對此,李祐笑著搖了搖頭,這馬周還真是研究狂······
回到了研究所之後,馬周開始了研究,但很快他就發現了這些研究和之前的研究不同。
哪裡不同呢?
在之前,無論是鐘錶,還是腳踏車,又或者別的機械結構,那都是能夠肉眼可見的,實驗就能不斷改進的。
但現在的這個浮力···他有些不知道從何下手。
他壓根就不知道浮力如何來測量,如何來計算。
連這都不知道,那更別說製造和生產合格的熱氣球了。
至於螺旋槳也差不多,竹蜻蜓的結構確實能夠飛上天。
但要多少葉片,葉片的形狀又該是怎麼樣的呢?
為此,他不得不時常去請教李祐。
但李祐對於這方面的水平真不高,只知道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識。
而螺旋槳這東西,那是真的一竅不通。
因此,這些研究進展異常的緩慢。
······
長安。
御書房中。
李世民剛剛走到御書房,便看見了在一旁,拿著諸多東西的安靜等候的暗衛。
宦官走上前稟告:“啟稟殿下,暗衛有要事稟告。”
“傳!”李世民眼神撇了暗衛手中的物件一眼,臉色不由得一悅,看來又有發明了。
“臣參見聖上。”暗衛恭敬地資訊和發明策劃給你給李世民。
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宦官下去,隨後開啟了暗衛傳來的資訊。
只聽‘叮’的一聲,模擬器傳來了熟悉的響聲。
【大唐國力:48250】
【事件:宿主獲得改革知識,國力值增加50】
【事件:宿主獲得打穀機圖紙和製造方法,國力值增加500】
【事件:宿主獲得腳踏車,三輪車圖紙,生製造,改進方案,國力值增加1000】
【事件:宿主獲得橡膠提煉,生產,加工方法,國力值增加500】
【事件:宿主獲得浮力知識和簡易的氣球,汽艇,螺旋槳構造,國力值增加100】
改革?
李世民有些期待,是教育的改革的知識麼?
不過只有五十點國力值,這也未免太少了。
至於打穀機···
李世民眉頭一挑,這馬周將打穀機給做出來了?
這可真是不錯,眼下馬上就要秋收了,也不知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不過話說回來,這打穀機增加的國力值有點少。
只增加了三百的國力值,相比曲轅犁來說那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為什麼會這樣呢?
李世民想了又想,好像明白了過來。
曲轅犁在農耕必不可少,而打穀機即便是沒有,那百姓照樣能夠想出辦法脫粒。
從必須的角度來說,這東西遠不如曲轅犁重要。
想明白後,李世民也只能輕嘆一口氣,心道少就少吧,總比沒有好。
不過,這腳踏車,三輪車,橡膠,氣球,這東西又是什麼東西?
在此之前,李世民從未聽說過,帶著疑惑,他翻開了的暗衛傳來的資訊。
【薛大鼎收到聖上旨意,告知殿下不許辦報紙。】
【殿下不解為何如此。】
【薛大鼎告知殿下,諸多教派想辦報,世家也想借報紙控制民心,同聖上在朝堂之上爭辯論,直言殿下有造反之意,但聖上勝之。】
【聖上最後勒令,除民報和儒報外,其餘人等皆不許辦報,並將此事寫入了律法之中。】
【殿下對幽州不能辦報,只能作罷,又問世家還有其他報復。】
對此,李世民輕嘆了口氣,雖然在朝堂上辯駁贏了崔仁師。
但麻煩並沒有結束,名額一下子就成了金缽缽。
長孫無忌等人想要名額,世家等人也想要名額,甚至太子都想派人爭個名額來。
這群人相互扯皮,最終還是將裁定權交給了李世民,這讓李世民頭疼不已···
【薛大鼎言,此刻世家正在爭奪科舉考官名額,暫無空例會;感慨不知科舉會變成什麼樣。】
【殿下則言,好壞不知,但一定會大變。】
【梁猛彪和薛大鼎則不解,科舉更公平,怎會好壞不知!】
李世民眉頭挑了挑,乍一看的時候,他也很詫異,難道這還有壞處不成?
【殿下則說道,凡事皆有利弊。】
【科舉公平雖好,可讀書人多了,官位不夠用,又該如何呢?】
【官員收入靠賦稅,不能隨意增,而讀書人在朝野外,並不安分。】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於是,令這些人白手窮經,一輩子鑽研文章的牢籠志士的辦法便出現了。】
“嘶···”李世民不由的深吸了口氣,情不自禁道:“讓一個人一輩子都鑽研章句,白手窮經,牢籠志士,這實在是···”
他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個辦法,但忽然想到了一個人——孔穎達。
孔穎達不就是一輩子鑽研章句,文章寫的好也就算了,但問題是文章寫的差。
結果被人一個小輩指出,他氣惱不過,還把人給弄死了。
這些文章好像有用,但似乎沒有那麼的重要,至於和農經之類的書來說,更是差的遠了。
【薛刺史言為何會如此,馬周則問難道沒有其他辦法?】
【殿下解釋道,科舉取士乃是千年的大變。】
【一會令下層階級有更多晉升的可能,讀書人將會更多,二會令統治階級成分更加複雜。】
【這般變化猶如轉動的齒輪,會不斷的帶動其他齒輪旋轉,從而帶動社會變化。】
【可若是轉動的時候阻力很大,這將難以帶動,齒輪將會停下。】
【科舉所改變的將會有限,甚至是阻礙其他齒輪旋轉,阻礙社會進步。】
【馬周不解,科舉有聖上支援,又怎麼會阻礙社會進步?】
【殿下所言原因諸多。】
【首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儒家思想沒有改變,社會難以容納更多的讀書人。】
【一國如一屋,生產力便是最底層的基石;各種政策,思想便是支撐的棟樑,國之體制便是門牆閣樓。而科舉屬於支撐房屋的棟樑。】
【某天,支撐房屋的伊耿東梁變長了,而其他思想的棟樑沒有任何變化?這將發生何事?】
【梁猛彪言這可能會成為坍塌的危房,馬周則言科舉會將整個朝廷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