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聽到這個數額的錢,皆興奮不已,畢竟這筆收入對他們來說是是想都不敢想的鉅款,儘管這錢還沒有交付。

而在一旁的李祐則默默的沒有說話,而是在思考著什麼,似乎對於這個話題有些心不在焉。

彭通提醒道:“殿下!殿下!?”

回過神之後的李祐轉頭問著薛大鼎:“嗯!?怎麼了?”

彭通眉頭微微皺,明眼人都知道李祐有心事,但眼下產品展會都成功了,還有什麼事情能讓他這麼失神呢?

眾人想不明白,而彭通將之前的稟告複述了一遍。

而李祐聽聞也有些詫異,喃喃道:“三十四萬貫,真是想都不敢想···”

雖然李祐嘴上十分的詫異,但是臉上卻沒有太多的喜色,這不禁讓薛大鼎有些擔心的詢問道:“殿下,這是怎麼了,為何愁眉苦臉的??”

馬周也說道:“是啊,發生了什麼事,說出來也好讓我等參謀參謀。”

李祐聞言,沉默了起來,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為長安傳來了李治出生的訊息,李世民大赦天下,放假三天的訊息。

對於別人或許最多隻在乎誰家能夠得到米,或者放了三天假,壓根不在乎李治是誰。

但李祐不同,他清楚的記得李治是大唐的第三任皇帝——唐高宗。

聽到這個訊息,李祐哪裡能夠開心的起來,而這個煩惱怎麼能說給一眾家臣聽。

李祐長嘆了口氣:“沒什麼,呆的久了有些悶,出去走走!”

“是!”梁猛彪和昝君謨對視了一眼,陪在了李祐的身邊。

薛大鼎幾人對視一眼,皆看到各自眼神之中的詫異,要知道李祐極少將事情隱瞞他們,究竟是什麼事情讓殿下這麼失神?

幾人詫異了片刻,但轉而忙碌了起來,幾人都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彭通要處理契約,供貨,交付等問題;而馬周則要考慮是不是要擴大規模,要建造更多的抽風機等等···

除了李祐和梁猛彪幾人,整個王府都忙碌個不停。

乘著夕陽西下,餘暉未盡之時,李祐漫無目的的沿著通惠河走去。

通惠河水坐落著在幽州城的中央,先是從北往南,然後走了一段距離又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彎,走了一個L形,貫穿了整個幾個湖泊之後,併入為了更大的水系。

兩岸的氣候相對暖溼,土地比較肥沃,又有濤濤的河水,將上游和下游的水系,湖泊連載了一起,同時繁華的城鎮,港口也因此繁榮。

這條河水承載著整個幽州的經濟,甚至可以說是幽州的命脈,也由此鑄造了這繁華的幽州城。

各個幽州的刺史繼承者從戰國時期建造好的都城,並百年如一日的經營著這裡,讓幽州城成為北方名副其實的商業大城,軍事要地。

它見證了一代代的人的辛勤勞作,一代代的貴族更替,伴隨著無數王朝的興起和沒落不斷地變化。

隨著時間的流逝,什麼都會改變,但幽州城依然是幽州城,土地依然是土地,它卻絲毫沒有給改變,像是歷史的見證者。

農業朝代終究給不了這個城更大的發展,最繁榮的時候也不過是王朝最盛之時,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李祐的到來而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翻天覆地的改變!

此時的河流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上游是製糖坊,釀酒坊等這些工坊原料健康,基本沒什麼汙染的,甚至甜菜渣,釀酒酒糟可以作為飼料或者飼料。

而在中游則是皮毛坊,罐頭坊這有一些汙染的工坊,像是豬糞之類東西還是味道相當大的。

而最下游的則是汙染比較重的工坊,像是水泥房,小煤鐵坊和化肥坊。

“這是什麼味!?”李祐眉頭緊皺,捂著鼻子,努力適應著這空氣中瀰漫的怪味,但卻莫名的感到了一絲絲的親切。

梁猛彪回答道:“是化肥工坊和別的工坊排放出來的廢氣和雜物,發出的味道。”

硝石礦可不僅含有硝酸鉀,還有硝酸鈉,石膏以及其他等礦,要經過水溶,萃取,提取之後才能使用,也因此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垃圾,這味道可不是那麼的友好。

“化肥工坊?”李祐看著眼前這座噴吐著巨大的霧氣的工坊,不由的有些激動。

“沒想到大唐第一家化肥工坊,也是世界第一家化肥工坊竟然在我手中建成了,要是能夠推廣到全國,就算是全國的貧農和佃農都有希望吃上飽飯。”

“是啊。”梁猛彪表示了贊同。

這化肥的效果雖然在小麥這種生長期比較長的植物上短時間難以看出效果,但是用在雜草作為實驗那真是一天一個樣,說是揠苗助長都不為過。

這事稟告給李祐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敢相信,因為這生長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要是這硝石礦的雜質少一些,這味道能更好就好了!”梁猛彪嘀咕道。

“這很難···”李祐搖了搖頭,目光向遠處眺望。

眼前的的這座化肥工坊,還有更遠處的其他工坊,在李祐看來就是他一手建立的基業,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他當即就辯解道:“沒辦法,化肥工坊,水泥工坊也是這樣,暫時只能這樣了。”

對於這些問題,他暫時沒有太大的辦法,只是皺眉道:“這只是暫時的。”

畢竟資源是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分配的,掌握資源的人和組織不重視環保的發展,沒有相應的需求,壓根就不可能誕生相應的環保行業,更別提什麼環保了。

前世的華夏重視環保問題時候也是相當晚的時候,畢竟在各個方面都落後於人的時候,都攢足勁發展著科技,到後來超趕上,躋身世界前列的時候,才重視起了這個問題。

“等人更多的時候,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李祐忽然想起了一句經常在新聞聯播中常說的話:“還是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

“???”梁猛彪一臉的問號,撓了撓頭,可持續發展他勉強能夠聽懂,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是啥意思??

李祐看他這模樣,就知道自己是在對牛彈琴,不過巡視過後,此刻他的心情莫名的好了很多,心中盤算了起來。

在自己的發展下,自己已經建設起了水泥坊,製糖坊,酒坊,煤鐵坊,罐頭坊,製冰坊,皮毛坊,將來還要建設鋼鐵坊,機械坊,煤鐵坊,造船坊,造車坊,還有最重要的鈔票製造。

而李治能有什麼,他連一個月都沒有,自己沒理由擔心這個問題!!

雖然現在的工坊規模有限,產能有限,涉及最多的也只有食品行業,距離真正的輕工業工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重工業八字還沒有一撇。

但即便如此,這創造的財富已經相當的驚人,比如這一酒窖的酒就是八十萬貫。

這個生產速度以及生產的效率,已經不是農業國家所能夠掌握的,等到李治成年說不定自己已經進入了重工業的發展,要害怕的應該是他才對。

想至此,李祐又充滿了幹勁,心中鬆了口氣,可謂是念頭通達,回去就將鈔票給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