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生產鏡子

很快,宦官領著幾個搬運的工人抱著幾簇水晶來到了李祐的面前道:“參見燕王殿下,這水晶已經送到,還請殿下清點一番,檢視是否滿意。”

李祐隨手瞄了一眼,都是無色透明的水晶,當即點頭道:“不錯,放下東西可以走了。”

“臣告退!”宦官放下了水晶退了下去。

馬周和孫思邈趕忙湊了過來道:“殿下,這鏡子要怎麼燒製?”

李祐見兩人還在這裡,趕忙催促道:“你們兩個怎麼還呆在這裡?趕緊去睡覺!”

孫思邈說道:“臣覺得臣身體健康,少睡一晚也無妨!”

馬周更是說道:“臣也覺得自己精神百倍,根本睡不著!”

李祐冷笑了一聲:“不睡覺,精神百倍?身體健康!?”

“你們可知道,這人要是不睡覺,可是會死人的?”

“不睡覺···也會死人?”孫思邈有些不太相信。

李祐神情鄭重的說道。

“三天不睡覺,會十分痛苦,喜怒無常;要是五天不睡覺,人就會開始說胡話,出現幻覺;要是十天不睡覺,不僅心臟要出問題,全身都要出問題,甚至會死人!”

“你要是不相信,找個東西試一試就知道了!”

這個睡覺的試驗很多國家都做過,甚至在一些國家專門舉辦過不睡覺的比賽。

吉尼斯記錄是米國一名攝影師創下的記錄,連續40天沒有閉上眼睛睡覺,到最後發燒,心理和生理都有巨大的創傷。

說實話,李祐覺得這個人沒有死,那真是一個奇蹟。

兩人見李祐這麼說,心中也有些畏懼,只得說道:“臣告退!”

李祐擺了擺手道:“趕緊去睡,等傍晚的時候鏡子就做好了!”

“是!”馬周和孫思邈連忙退下。

李祐則有些無語喃喃道:“這兩人···研究月亮都魔怔了。”

“不過馬周面色不太好,他是不是經常勞累的緣故?”李祐眉頭微微皺,馬周明明只有二十八歲,但是身體卻十分的消瘦,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梁猛飈隨口說道:“或許是酒喝多了吧!”

李祐一愣:“馬周很愛喝酒麼?”

梁猛飈笑呵呵的說道:“當然了,殿下你是不知道,別看馬週一個文人,但他的酒量比我還多,他以前喝酒誤事,這才來考科舉的。”

“原來如此。”李祐叮囑道:“這酒可不是什麼好東西,以後得少喝!”

“臣明白,呵呵!”梁猛飈笑呵呵的說道。

李祐也不知道他聽沒聽進去,轉而吩咐道:“帶著水晶去道觀,我們去道觀做鏡子!”

“是!”梁猛飈一揮手,帶著水晶前往道觀。

做鏡子不僅要燒水晶,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層金屬鍍層,因此有個化學反應叫做銀鏡反應。

在硝酸銀的氨水溶液中加入葡萄糖,葡萄糖將肉眼無法看見的陰離子還原成了銀的微粒,沉澱在了玻璃上,做成了銀鏡,這樣就能做成鏡子,最後刷上一層漆。

由於銀的價格貴,又有了一種新辦法,在真空環境下,採用蒸騰的辦法在玻璃上鍍上一層鋁,刷上油漆,同樣能做成鏡子。

李祐既沒有硝酸銀也沒有葡萄糖,更沒有辦法制造真空環境,因此他能用的只有水銀鍍金屬的辦法。

由於水銀有毒,在宮中不太好施展,因此李祐得去道觀中處理。

不多時,一行人便來朝著道觀走去,而有著望遠鏡,道觀的一行人早早的就看到了李祐:“草民參見殿下。”

李祐掃過眾人一眼說道:“免禮,今日來,本王還有一些東西要做。”

眾人聞言面色皆是一喜,心想難道又有很有意思的東西?

王道長上前說道:“可要準備些什麼東西?”

李祐想了想道:“要準備好水銀,煤爐和幾十斤的白錫,這些東西有麼?”

王道長隨口問道:“有倒是有,只是殿下曾說水銀有劇毒,殿下是用來做什麼?”

“待會你就知道了。”李祐沒有回答,而是神色嚴重的叮囑道:“拿水銀的時候所有人都要戴上口罩和手套,以免中毒!”

“是!”眾人一愣,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事老老實實的戴上了皮手套。

戰國時期,越王勾踐的劍被發現的同時還發現了一雙皮手套,這東西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除了皮手套,還有皮耳罩等用來保暖的東西。

李祐也戴上了口罩,手套等用來防護,他悶聲下命令道。

“用一個大的鐵罐,先將幾十斤的白錫融化成液態,再用另外一個鐵罐子將水晶融化成液體,然後將玻璃液倒裝有白錫液上。”

要想生產平整的玻璃,這就得使用浮法生產工藝。

簡單來說就是熔融玻璃從池窯中連續流入並漂浮在相對密度大的錫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錫液麵上鋪開、攤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這樣就得到了一塊平整的玻璃。

錫的熔點只有兩百多度,很快一鐵罐的錫液就準備好了。

而玻璃這種材料是沒有固定的熔點的,時間上相對久一點,但沒過多久,這水晶也融化了。

唐萬和王道長兩人用鐵鉗夾起了裝滿玻璃液的鐵罐,李祐則在一旁仔細的盯著:“人站得遠一些,小心別濺出來,要慢慢的往錫液裡面倒。”

看著通紅的玻璃液緩緩的在錫面上攤開,幾乎覆蓋了大半個錫面,李祐及時的說道:“夠了夠了!”

聽到李祐的命令,兩人及時的將玻璃液收回。

李祐繼續道:“將玻璃液放進爐火中繼續燒,等這悉面的玻璃冷卻之後在來一次。”

在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通紅的玻璃液緩緩的張開,逐漸平整,不多時顏色不在通紅,錫面也要凝固,李祐說道:“小心點將玻璃給取出來!”

唐萬拿出了一個帶著軟皮的鐵架子,小心的將夾伸向玻璃,但將玻璃從錫面上取了出來,萬幸是沒有破裂開來。

不多時,這玻璃便冷卻了下來,王道長仔細的看了道。

“這玻璃厚度只有五毫米,沒有氣泡,平整的好像是水面一般。”

“這個方法制作的玻璃,品質很高,可以裁剪重新軟化後放入固定的模具做老花眼鏡和望遠鏡的鏡片,這樣薄厚一致,能夠精準的控制倍數。”

李祐一愣,這一點他確實沒想到:“確實可以,你記下來就是!”

“是!”王道長掏出了鋼筆,記了起來。

等玻璃徹底涼了,李祐伸手摸了上去,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裁剪玻璃做成合適的形狀和大小,裁剪玻璃需要金剛石,但是這東西大唐有麼?

“有沒有金剛石麼?”

王道長一愣,仔細思索了起來:“金剛石,乃是一種寶石出自天竺諸國以及西番,這東西我等沒有,但是和尚有!”

“和尚為什麼會有?”李祐不解,和尚和金剛石有什麼關係?

王道長哈哈一笑道:“這事說起來還有一個有趣的事。”

“去年,太史令傅奕見一印度和尚持一金剛石冒充佛齒,堅不可摧,引得無數人前往膜拜。”

“傅奕當時臥病在床,就對他的兒子說:我聽說這世上有種東西叫金剛石,堅硬無比,無物能摧,只有羚羊角可以破它,你可前往一試。”

“他的兒子就帶上羚羊角去看這個佛齒。見了之後,就拿出羚羊角一擊打碎了佛齒,看熱鬧的人也就一鬨而散。”

“故此,金剛石是為佛性,羚羊角乃是煩惱,這東西乃是佛家至寶,不多見!”

“···”李祐很是無語,這也能成為至寶,真是服了。

不過現在佛教沒了,金剛石又要去哪裡找呢?這東西裁剪玻璃必不可少。

忽然李祐想到了什麼,對著王道長道:“找幾根細麻繩,塗上蠟,將這玻璃綁的四四方方。”

“是!”王道長有些不明所以的拿來了塗滿蠟的細麻繩,交到了李祐的手上。

李祐將這繩子綁在了玻璃上,綁了個正方形,然後直接點燃,在用水潑了上去,只聽哐噹一聲,玻璃順著繩子燒過的痕跡直接斷裂開來,切口十分平整。

眾人皆是一愣,王道長似乎想起了什麼,直言道:“這是熱脹冷縮?”

李祐點了點頭道:“沒有金剛石,用熱脹冷縮的辦法一樣能夠裁剪玻璃,但終歸不是那麼的好,這金剛石還是得相辦法弄一小塊來。”

“明白!”王道長點了點頭。

而李祐則說道:“錫弄一點出來,放進水裡!”

一旁的王道長直接用鐵勺將錫舀出來兩勺問道:“這點錫夠了麼?”

李祐點頭道:“夠了,將錫撈出來,放進水銀中,小心水銀!”

“水銀有一個很奇特的特性,那便是溶解除了鐵以外的大部分金屬,這種化合物又叫做汞齊。”

“將錫溶解進入汞中,便是汞齊錫,現在將汞齊錫倒在玻璃上,均勻的倒上一層,然後找個鐵罐子加熱,人離得遠一些。”

王道長沒有說話,而是小心的用東西將玻璃給固定好,然後將燒杯中的汞齊錫倒在了上面,最後玻璃放進了一個密閉的鐵罐中,蓋上蓋子放進火爐上加熱。

片刻後,鐵罐放進了水中,很快就冷卻,底部的水銀重新被收集起來,當然最亮的還屬這塊剛剛生產出來的鏡子。

王道長以不由的驚歎道:“這鏡子平整,明亮,光可鑑人。”

梁猛飈更是瞪大了眼:“連毛髮都能看得清,我長這個模樣,實在是太清晰了!”

“這要是賣出去,至少能賣五十貫!”

“豈止是五十貫,世上僅此一個,說上百貫也有人買!”

聽著眾人的議論,李祐也很心動,但是水晶礦都在李世民的手上,自己有不能生產玻璃。

“再做幾塊,給我母妃送過去。”

李祐也不在糾結,心想有了鏡子,自己以後畫就能夠對著鏡子臨摹自己的頭像,根本不用擔心不像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