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朝會散去,滅佛的告示張貼,政令迅速的傳遍了長安的大街小巷。

有人憤怒拍手叫好:“這和尚竟然矇騙聖上,還說大唐有災難降臨,妖言惑眾,理應斬首。”

也有人眼中透著疑惑不明所以說道:“法雅謀害聖上,罪該斬首,只是因此牽連整個佛教,牽連這麼廣??”

對此有也有深受迷信的人道:“是啊,不分青紅皂白,聖上頒佈這個政令,這萬一牽連了高僧,這可怎麼辦?”

眾人對此議論不止,此時的佛教還是威信依然存在,因此不少人都很不解,誅殺惡首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牽連整個佛教呢?

看著議論紛紛的眾人,有婦人站在一旁淚聲道:“聖上聖明!”

這話引得不少人側目,皆是不解,這和尚和婦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婦人解釋,她家原本有四個人,生活幸福美滿,但丈夫被和尚矇騙拿著錢做了和尚,不僅沒了錢,還少了勞動力,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她身上。

有人低聲說道:“丈夫做了和尚,這女人不是守活寡,這一家人可怎麼活···”

有人深以為然:“讓婦人照顧公公和兒子,這該多累,這人實在是不孝,這和尚確實做不得。”

眾人議論之時,又有人站出來說道:“和尚假仁假義,前些年還騙了我十多貫錢···”

先前百姓還畏懼寺廟的勢力,不敢言語,但隨著婦人的述說,像是開了一個頭,越來越多的人說著自己被騙的經歷,伴隨而來的事和尚在百姓的心中的威信逐漸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發酵的很快,迅速傳到了慈恩寺。

一沙彌慌張的推開門:“玄奘大師,不好了!”

只見模樣清秀,神采非凡的玄奘緩緩的放下了正在翻譯經書的筆,開口道:“何事如此慌張?”

《舊唐書》中記載,唐僧,法號玄奘,原名姓陳,身世不詳,隋末年出的家,因為博聞強記,善於辯駁而聞名。

他很早之前就發現經書有很多錯漏,一心一意的想要修改,卻發現根本找不到原版的經書,自然而然的無從修改,正想著今年跟隨者商隊一同前往天竺,獲取原版的經書。

(此時的他還沒有和李世民拜把子成為他的御弟,也沒有賜姓唐。)

“聖上下了滅佛令了!”沙彌慌張的說道。

“什麼?”饒是修行已久的玄奘也不禁大吃一驚,反應過來後問道:“莫非是那法雅惹得事??”

沙彌一臉著急道:“是啊!玄奘大師,快去看看吧!”

“貧僧早就猜到,多行惡因,必有惡果,只是沒想到這法雅竟然惹得這般潑天的惡果,哎···”

玄奘沉默了許久,對於法雅為人瞭解的一清二楚,只是沒想到竟然牽扯出了滅佛令,這實在是出乎他的預料。

雖然他想置身事外,但如今滅佛令無差別針對所有佛教徒,這讓他不得不應對。

眼下先得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進行應對之策,他開口道。

“你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講述清楚!”

“是!”沙彌三言兩語將自己說知道的事情講述給了玄奘。

聽完事情的前因後果,玄奘低頭嘆了口氣。

沒有了免稅,免徭役,討要錢財的特權,還得讓當地官員收稅,甚至加入佛教還得實行宮刑!

這簡直是在斷絕佛教根本!!

他沉思了良久,半天都沒想出一個辦法,只是幽幽了嘆了口氣:“看來佛教真的要面臨一場浩劫了!”

正在這時,另一個和尚走進門來,說道:“玄奘大師,北宗的神秀大師和南宗的慧能大師來了。”

玄奘聞言神色一凜,沒想到連這兩人都來了,看來佛教有救了!

“快,快請兩位大師進來。”

神秀和慧能同出自東山寺,隋末出的家,且兩人是好友,能力超凡,如今是佛教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但因為兩人在佛法的見解不同,兩人的追隨者也成分為了兩派;一派是北宗,由神秀領導;另一派為南宗,由慧能領導。

眼下兩人都齊聚在了一起,顯然是收到了滅佛的政令,這才會緊急拜訪。

不多時,沙彌便請來了兩位大師,三人一見面皆唸了一句佛號。

“阿彌陀佛,見過玄奘大師。”

“阿彌陀佛,見過慧能大師,神秀大師,還請坐!”玄奘領著兩人走進屋內。

三人盤腿坐下,對視一眼過後,皆明白對方的來意。

神秀率先開口道:“法雅謀害聖上以及諸位國公,聖上已經下滅佛令。”

“此時,佛教正是生死存亡之際,兩位大師可有辦法能有辦法?”

“法雅惹得禍,道教獻的策,聖上親口下得令。”

說到這,慧能微嘆了口氣。

“法雅人膽大包天,不僅謀害聖上以及諸位國公,就連死前還在詛咒大唐災難,而且人已經死了,在他身上找不到辦法。”

“而滅佛策乃是道教所獻,佛道之爭持續已久,求他們放過絕無可能。”

“政令乃是聖上所下,金口玉言,再加上聖上正在氣頭上,要想聖上收回怕是難於登天。”

玄奘沉默了良久道:“佛教傳承已久,有寺廟千萬,僧尼數十萬眾,總不能毀在我等的手中!”

“還望兩位大師皆是佛教的中流砥柱,還望大師想出辦法,為佛教度過此劫。”

事關佛教的生死存亡,神秀和慧能兩人瞬間感覺壓力無比沉重,但一時間兩人也沒辦法。

三人面面相覷,思索了良久,神秀開口道。

“聖上仁德,可以召集千餘眾僧侶,在宮門前乞得聖上原諒,或許聖上會收回一些成命。”

“哪怕不完全收回,至少也要將宮刑這一條剔除,不然身體殘缺,天下人如何看待和尚?”

玄奘剛想點頭同意,一旁的慧能卻潑了一盆冷水說道。

“聚集千餘眾僧尼,說是乞求但多少有一些逼迫之意,搞不好會觸怒聖上,萬一調兵前來,恐怕僧眾都要被抓。”

“而且聖上暫時同意了,也只不過是一時的形勢所逼,而且這極大的損害了聖上的顏面。”

“聖上這般好顏面之人,恐怕心中只會對佛教將會更加厭惡,今後定會恐怕會對佛教打壓更加的重。”

“此舉恐怕只會適得其反,不可行,此舉不可行!”

神秀自然知道其中的問題,但眼下也沒有其他辦法了:“慧能大師可有好的辦法?”

慧能沉吟了片刻道。

“何不舉辦一場辯駁法會,同道教辯駁一場,邀請聖上以及名門世族和百姓一同觀看,以展示我佛慈悲,用佛法感化?”

玄奘聞言不禁點了點頭,舉辦辯駁法會明顯要比聚眾乞求來的更加溫和,更加讓人容易接受。

“慧能大師是想以辯駁法會證明佛教更甚道教?”

神秀皺了皺眉,用佛經感化,這多少有點異想天開了。

“可若是聖上以及文武百官不肯前來,又或者辯駁法會之後聖上仍不肯收回政令,又該怎麼辦?”

兩人也沉默了片刻,慧能緩緩開口道。

“道教如今得勢,風頭正盛,定不會放過這般打壓的機會,道教來了,那聖上作為裁判自然也會出現。”

神秀很點了點頭:“可就算是勝了,那又能如何呢??”

慧能搖頭道:“若是勝了,那袁天罡和李淳風便要當即削髮為僧,而且便可以順勢提出,讓道教也一同實行禁令!”

歷史上,佛道辯駁其實是有懲罰的,比較輕的懲罰有輸的一方加入另一方,比較重的甚至會被流放。

“讓道教一同實行禁令?”神秀一愣,隨後好像明白了什麼。

慧能緩緩解釋道。

“道教袁天罡說有僧人乘人疾病,坑騙人錢財;有僧人裝神弄鬼禍害,以邪門歪道坑騙百姓;有僧人和鄉紳士族勾結奪取百姓良田土地。”

“說僧眾讓百姓多上當受騙,輕者錢財被騙,重者病重死亡,甚至家產被奪,家破人亡,如今坑騙國公,更意圖謀害聖上。”

“難道?道教就沒有人乘人之危,就沒有裝神弄鬼,就沒有和人勾結奪人田地之事?”

“怎麼能因為一人之失,而牽連整個數十萬的僧眾,如此暴虐,若是後世留名豈不是暴君?”

玄奘和神秀點了點頭,十分認同慧能的話。

慧能有說道:“若是聖上不能收回禁令,那至少要一同實行禁令,不能厚此薄彼!”

按常理來說一個教派動則十幾萬人,怎麼可能沒有一兩個老鼠屎呢?

因此佛教幹過的這些事,誰能保證道教沒有幹過,坑蒙拐騙,裝神弄鬼道教不一樣很擅長麼?

佛教出現了法雅,那秦朝的時候還出過徐福呢?

既然這些是大家都幹過,都危害過百姓,那憑什麼佛教要收到這樣的制裁,道教不用制裁呢?

這幾條政策用在佛教十分適合,但是用在道教的不也十分合適麼?

神秀不免十分懷疑:“袁天罡深受聖上寵溺,若是聖上執意對佛教實行,或者偏頗,那又該怎麼辦呢??”

慧能沉默了片刻,袁天罡和李淳風成為了國師,這還真有這個可能。

“若是如此這般不公,那貧僧只能率領數錢僧眾去宮門前敲響冤鼓,無論如何也要拉著道教一同受此劫難。”

反正佛教註定不好過,道教也不能好過。

要麼一起想辦法讓李世民收回政令,要麼佛教就鬧著道教一同實行政令,大不了兩敗俱傷,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誰怕誰呢?

這個辦法明顯有些魚死網破的意思,但眼下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神秀嘆了口氣道:“既然沒有其他辦法,那也只能舉辦辯駁法會,邀請道家人一辯高下了。”

玄奘聽了良久,淡淡的開口道。

“如今佛教僧人眾多,品行參差不齊,這般禁令之後,我等也可以不問紅塵之事,隱居山林,一心向佛,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在玄奘看來,爭權奪利,根本不是一個出家人應該做的,出現政令,自己也能安心的休整佛經了。

這話聽著兩人一愣,能毫不猶豫的放下一切,專門研究佛法,玄奘佛法確實比他們高。

只是說的倒輕鬆,直接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但這不是開玩笑麼?

這寺廟這麼多人,要是沒有信眾的香火錢,沒有信眾的田地,就憑藉寺廟的幾畝地,能夠養活幾個人啊!

兩人皆搖了搖頭,雖然覺得玄奘是個真正的得道高僧。

可太過不切實際,根本沒想過數十萬的僧尼,這麼多人的吃喝花銷從哪來,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成為這樣的苦行僧的。

神秀轉頭對著慧能說道:“時間緊迫,今日聖上剛剛開完朝會,詔令指不定在送往全國的路上。”

慧能點了點頭,提筆便寫下了一封類似挑戰的信件,寫好後,仔細認真叮囑著沙彌道:“快交給道教的袁天罡和李淳風。”

說著,神秀也拿起了毛筆飛速的寫了起來:“還有聖上,以及文武百官的信!”

只有玄奘默默的翻開了經書,想要重新差錯和反應,但卻難以靜下心來。

兩人的做法和經書上所言的相差甚遠,佛教真的能夠度過此劫麼?

———

不多時,佛教的挑戰書便送到了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府上。

袁天罡拆開過後撫了撫長鬚,臉色十分的難看,說起辯論,往往是道教敗得體無完膚。

歷史上有記載的佛道辯論一共有14次,其中道教輸了7場,只贏了4場,平了1場,還有兩場的結果不明。

道教的勝率不足三成。

這其中有裁判的緣故,很多皇帝都喜歡佛教,因此故意判道教輸,當然也有一點道家實力確實有點低的緣故。

不去,明顯不可能,眼下道教風頭正盛,不去豈不是怕了佛教,而且就算是輸了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畢竟,而且李世民身為裁判,如今都在他這邊,這還能不贏?

雖說袁天罡有點擔心會輸,但一想到裁判是自己人,當即就不慌了。

“去告知慧能,此次辯駁我應下了!”

同時無數的邀請函也送到了文武百官以及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拿起信一看,發現是佛教的要求辯論會做裁判之後,當即皺起了眉頭。

佛教這又是要搞什麼名堂?

明知道朕奉老子,還請朕去做裁判,這是何來的自信??

莫非是藉著辯論會的目的,想讓朕收回成命?

他想不太明白佛教哪來的自信,但大概知道,但想來袁天罡應該不會決絕此次辯論會。

看著這上面的請帖,李世民隨手扔在了一旁,冷笑一聲道:“不過是垂死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