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趙佶沒有派監軍。

是李彥認為撿了個現成足帥有些過意不去,在趙佶面前說了話。

趙佶一想也是,顧誠忠心能幹,又何必多此一舉,於是就沒有派監軍給顧誠添亂。

顧誠也沒有抽調禁軍,只是以此要挾高俅領取了一批裝備。

高俅手下那些歪瓜裂棗,送給顧誠都不要,要上一批精良器械更為划算。

七月初一。

顧誠誓師出征。

先鋒索超,率破軍軍二千五百騎疾馳太原,支援太原確保河東首府不失。

顧誠率掌旗營、陷陣營、貪狼軍(霍童)、祿存軍(宣贊)、天權軍(張清),前往奪取隆德府。

令巨門軍(關勝)、開陽軍(韓世忠)、廉貞軍(楊志)三軍速速北上河東,三軍以關勝為正,韓世忠和楊志為副,奪取晉州。

顧誠麾下北斗七星軍,是經過趙佶認證,由道君皇帝親自命名的禁軍編制。

-----------------

隆德府和晉州失守,處於南面的澤州一片慌亂和逃亡。

逃到澤州的各州官員武將,得知河東大總管是顧誠,這南來子之前去淮西第一個就拿逃官知州開刀,之後更是殺得人頭滾滾。

逃是死,戴罪立功還有活路。

於是,逃到澤州的文武官員為了將功贖罪,紛紛鼓起餘勇,齊心協力地將攻入澤州的叛軍給打了回去。

這讓逃官們猛地發現,叛軍也不過如此,認定之前不過是被打個措手不及而已,於是攻入隆德府……

結果,中了鈕文忠的請君入甕,大敗。

敗逃回澤州的官兵又鼓起勇氣,拼死守住澤州北部高平和陵川二城。

鈕文忠派猊威將方瓊、貔威將安士榮率軍支援,依舊沒有拿下高平和陵川二城,得知顧誠即將率軍來到,當機立斷撤出澤州固守隆德府。

敗逃到相州、絳州、隰州、邢州等地的文官武將和地方官吏,同樣驚懼於顧誠的屠刀,也都拼死抵抗,擋住了叛軍的攻勢。

人的名,樹的影。

顧誠絕對沒有想到,在淮西的殺猴儆雞,依舊威懾到了千里之外的河東。

顧誠人還沒到,只憑著一個名字,就有效地遏制了叛軍的擴張之路。

-----------------

顧誠率軍進入河北西路最南的懷州。

途徑三林鎮,停下隊伍。

燕青領著一人來到顧誠面前,笑道:“許兄,這位便是大總管。”

此人拜道:“小人許貫忠,拜見大總管。”

顧誠看向許貫忠,一身褐布道袍一幅道士打扮,心中大喜上前一步將他扶起,道:“久聞先生文武全才,終得相見深感榮幸。”

顧誠求賢若渴,燕青就說他認識一人,名叫許貫忠,在政和三年中過武狀元,兵法、武藝、謀略樣樣精通,琴棋書畫無所不曉。

更是精通契丹、女真、党項、吐蕃、蒙古各國語文,深曉天下地理,曾遍遊名山大川,被人譽為“活地圖”。

顧誠一聽,不由得一拍腦門,怎麼把水滸中這等隱士高人給忘了,又想起書中許貫忠貌似是個閒雲野鶴的人,這就很難招攬了。

問策燕青。

燕青笑道:“許貫忠是因為對朝廷失望這才歸隱,哥哥雄才大略求賢若渴,只要哥哥以誠待人,許貫忠會投效哥哥的。”

顧誠大喜問道:“此人何在,我這就親顧茅廬。”

顧誠還沒動身,田虎勢大攻城拔寨的軍情傳來,只得暫時擱置,待顧誠當上河東大總管,就讓燕青前往說服許貫忠來協助平叛。

燕青果真帶著許貫忠而來。

許貫忠連忙道:“小人才疏學淺,不敢勞大總管如此稱讚。”

顧誠帶著十足誠意說道:“此番平叛少不得先生協助,暫且委屈先生在大總管府當個參軍從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小人遵命!”

既然跟著燕青從大名府趕來,許貫忠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思,故而沒有推脫。

“我得先生相助,田虎之流不足道也!”顧誠很是欣喜,武將有不少了,可文臣謀士相當的匱乏。

許貫忠笑道:“在大總管心中,田虎本就不足為懼!”

許貫忠直接點出,顧誠也就笑著道:“田虎只配給咱們練練手,咱們真正的強敵是金國,先生想必對金國不陌生吧!”

來了!

許貫忠神情一震,鄭重其事地道:“金國十分強大,金兵銳不可擋,這點屬下跟大總管一樣深有體會,屬下十分認同大總管的平燕策。”

原來,燕青是以這點說服了許貫忠。

許貫忠去過遼國,也去過金國,比大宋朝廷裡的人都深有感觸,對腐朽無知的大宋朝廷感到絕望。

天憐大宋,出了個顧誠這麼清醒的人,又扶搖直上,這讓許貫忠如死灰般的心又復燃起來。

“有咱們在,金國滅不了大宋!”顧誠豪氣干雲地道:“宋金戰場才是咱們的戰場,滅金才是咱們應該乾的事。”

許貫忠瞧著這個年輕的男人,愣住了。

“許貫忠願追隨大總管滅金!”

許貫忠終於朝顧誠心悅誠服地拜倒。

-----------------

田虎是威勝州沁源縣一個獵戶,有膂力,熟武藝,起兵造反勢如破竹,一舉奪佔數州之地。

眼看麾下人才濟濟,精兵如雲猛將如雨,田虎忍不住跟王慶一樣,迫不及待地稱王。

在顧誠剛出汴京的七月初一,田虎在威勝城裡自立晉王。

冊封二弟田豹為二大王,三弟田彪為三大王。

鄔梨為國舅,鄔瓊英為郡主。

冊封鈕文忠為樞密使,駐守德隆府。

冊封孫安為殿帥,駐守晉州。

冊封卞祥為右丞相,駐守汾州。

冊封張雄為副殿帥,駐守遼州。

房學度為太尉、喬道清為左丞相,其餘賊將皆有封賞。

瓊英年方一十六歲,容貌如花亭亭玉立,深得義父鄔梨夫婦喜愛。

數年前,瓊英救了一位傷重垂死的人,此人感念瓊英救命之恩,又見這女娃娃天資聰慧根骨奇佳,就傳授她一身武藝,更有飛石絕技。

瓊英被封郡主,感念義父收養疼愛恩情,勤練武藝要保護義父義母不像親生爹孃那般被歹人殺害。

這日,瓊英如往常那般單騎來到一個山頭,剛準備練習飛石時,猛地嬌喝道:“誰?”

“仇姑娘且慢動手,在下時遷,有隱情相告!”

時遷走出來,手裡還拖著一個被堵住嘴捆綁身體的人。

瓊英見他說出自己的本姓,嬌軀一顫,失聲道:“你到底何人?”

“仇姑娘稍安勿躁,請聽此人說了隱情,便知曉一切。”

時遷抽掉地上人嘴裡的布團,喝道:“如實所說,饒你性命!”

“小人說,小人說!”那人朝瓊英叫道:“郡主饒命,不關小人的事,都是國舅……不是,是鄔梨所為……”

瓊英聽了隱情,如萬箭攢心,痛哭不已。

時遷勸慰道:“仇姑娘且先節哀報仇為重!”

瓊英抹了一把眼淚,問道:“你是何人,為何會知道這等隱秘?”

“在下乃河東大總管麾下偵察營營指揮使時遷,奉大總管之命來探查敵情,此隱秘也是大總管囑咐探查,至於大總管為何會知,待仇姑娘見了大總管一問便知。”

水滸中,瓊英各方面都勝過扈三娘,顧誠又豈會沒有關注。

時遷去河東前,顧誠就交代了時遷,要他設法從鄔梨身邊親信裡找到知情者,而後告知瓊英真相。

書中瓊英是嫁給張清,張清是自己部將,顧誠對瓊英是隨緣,能收就收,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