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熱鬧的話題,無疑是南來子迎娶大宋最美的帝姬!

正常來說,一個尚帝姬的駙馬算不得什麼,更是毫無前程可言,每日裡只能混吃等死,就連跟帝姬男歡女愛,也半點做不了主。

可南來子是誰啊!

殺童貫如殺雞,會在乎這些皇家規矩?

京師百姓完全可以斷言,南來子絕對不是屏息以待河東獅吼的尋常駙馬都尉。

茂德帝姬被譽為大宋第一美人,南來子如何會沉迷於帝姬的美貌中,連權勢都不要了?

人們對於花邊新聞都是喜聞樂見的,於是各種傳聞流傳於市井中。

傳得最為活靈活現,也最為真實的,是南來子當著官家的面唱了首(大眼睛)調戲了茂德帝姬,於是,(大眼睛)成為人人哼唱的神曲。

大宋炙手可熱的神武大將軍尚帝姬,婚禮場面之宏大,自不待言。

東京城中,從皇宮到公主府的街巷兩旁,但凡高處,早已經人頭攢動,就等著看這場熱鬧盛典。

錦衣甲士,策馬而過。五彩儀仗,煊赫如雲。無數珍玩器物,一挑挑一車車的從百姓們眼前經過。

京師百姓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對這般排場也不免讚歎不已。

婚禮的步驟之繁瑣,自不待言。

有滿朝文武、勳貴,麾下神武軍捧場,場面之熱鬧,自不待言。

一整套步驟下來,到了洞房花燭,即使是顧誠,也不免感到有些疲憊。

婚床之上,一身吉服的茂德帝姬蓋著紅蓋頭,早已經三妻的顧誠,見狀也不由得激動起來。

挑起蓋頭,一張羞澀的小臉呈現在燭火中,是那麼的美豔絕倫嬌嫩欲滴!

顧誠將羞澀的小嬌妻擁入懷裡……

皎若秋月,柔弱無骨,處子幽香……

過程……

自行腦補,自不待言。

-----------------

“官家,顧誠裹挾大宋走上主戰的道路,當謹防顧誠擁兵自重效法,效仿……”

梁師成一頭磕在地上,咬牙道:“謹防顧誠效仿太祖皇帝黃袍加身。”

梁師成這是破釜沉舟了,實在是被逼到了牆角。

李彥這牆頭草般的賊廝鳥投向顧誠不說,還聯合顧小順處處打壓梁師成,更要命的是,麾下狗腿子紛紛倒戈。

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童貫、王黼和朱勔的下場,就是梁師成的前車之鑑。

梁師成找到一個單獨面對官家的機會,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趙佶聽了梁師成的話,臉色變得陰沉下來。

自打國宴事件過後,梁師成不是第一個向趙佶說這話的人。

當面說的不下七人,寫奏摺這麼說的人不下二十人。

顧誠的手段和目的並不高明,古人不是傻子,能看得出來的不在少數,大宋養士百七十餘年,也是有些忠臣的。

太祖皇帝是怎麼建立大宋的,趙佶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顧誠不當曹操般的權臣,並不是這廝不戀權,而是實力明顯不夠,在朝中也沒有絲毫根基,而裹挾大宋走上主戰的道路,那麼兵權就抓在手中,養天下軍民聲望。

太祖皇帝就是這麼黃袍加身的。

趙佶也不是傻子,說的人多了,也漸漸地感覺像是那麼一回事。

疑心一旦升起,就跟一粒發芽的種子,開始瘋狂地成長。

“此事朕自有決斷!”

趙佶畢竟是皇帝,再無能、再昏庸,帝王術也是骨子裡自帶的,多少都會那麼一些。

梁師成見官家聽進去了,不由得大喜。

只是梁師成不知道,趙佶身上的冷汗已經出來了。

趙佶權衡了一番,顧誠這個女婿在自己的縱容下已經手握重兵,禁軍被高俅玩壞後,京師已經沒有兵力能將之一網打盡。

趙佶叫來了高俅。

-----------------

自打南來子將蹴鞠變成足球賽,顧誠就成為京師的熱門話題。

搞足球聯賽的公平公正,率領軍隊戰無不勝連平數路反賊,禍國殃民人人痛恨的童貫、朱勔、王黼接連被斬於刀下,毀盟約打金人喊出口號……

都使得南來子在京師百姓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南來子不戀權勢愛美色,即使百姓對此恨鐵不成鋼,可也讓百姓認為南來子接地氣。

天子腳下的百姓,也不乏明眼人,看出了南來子是想要效仿太祖皇帝,這讓他們又驚又喜,又擔憂又期盼。

“沒錯了,南來子就是要效仿……”

“放屁,南來子就是愛美人不戀權勢,這傢伙一到大宋就跑去梁山拐美人,從這點就完全看得出來了。”

京師官民百姓分作兩派,一派認為南來子要效仿趙匡胤,一派認為南來子就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主。

對於百姓而言,人們傾向於南來子是一個想要效仿太祖皇帝的人,實在是大宋已經爛到了根子裡,人們一想到昏君和那群宰相,就感到很絕望。

這個氛圍,還真有些像王莽當皇帝前。

這樣的話題,新晉宰相李邦彥,太宰蔡攸和少宰白時中等人聽多了,也就受到了警省。

同時也明白了,蔡京王黼童貫等人,為什麼要那麼堅決地除掉南來子。

大家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跟南來子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會共存的。

一旦南來子真的效仿了太祖皇帝,那麼他們這些人的腦袋,就是收買民心最好的祭品。

雙方還真要分個高下,決個雌雄,也了個生死。

只是官家……

李邦彥等新上位的奸臣,對官家寵信顧誠,感到很絕望。

高俅來了。

得知高俅的來意,李邦彥等人喜上眉梢!

-----------------

李綱和宗澤,朝野公認顧誠的人。

只是沒來得及參加顧誠的婚禮,到了六月初,李綱和宗澤這才來到京師走馬上任。

六月中旬。

李綱和宗澤來到公主府。

“大將軍!”

“哈哈!”

顧誠滿面春風,笑道:“汝霖公,伯紀兄,請坐!”

三人分賓主落座,婢女送來香茗,見駙馬揮手就退了下去,這個公主府跟其餘的公主府完全不一樣。

在這個公主府裡,帝姬事事順從一心要當個賢妻良母,駙馬爺才是最大的。

廳堂裡,就三個人,轉為正題。

正題就是針對官家和大臣們即將發起的挑戰。

顧誠、宗澤和李綱,三人的臉色都非常凝重。

只因為局勢的發展,超出了預估。

誰也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

到了這個地步,終究,還得要靠拳頭說話。

也應了那句話,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

時間進入六月中旬。

方天定和方傑,率領的第一批一萬餘人前往流求已經一個多月了。

這天,空船隊終於返回到了杭州灣,這讓等得提心吊膽的明教上下都鬆了一口氣。

“阿杰,流求怎麼樣,可適合居住?”

“流求有多大,能不能安置下咱們數萬人?”

面對叔父等人迫不及待的追問,方傑笑道:“叔父,諸位,流求真是一塊寶地,我親自縱馬,南北至少五百里,東西至少二百里,土地肥沃一年兩三熟……”

隨著方傑的娓娓道來,方臘等人的眼睛越來越亮,不住地擊掌歡呼!

至於島上都是土著還很荒蕪,但這,不是更好嗎?

方傑還帶回來了流求島上的特產和各種水果,更是安了大家的心。

“多收集各種良種,雞鴨鵝豬羊都要帶全,農具鐵器多多益善……”

第一批是武裝人員打地盤的,既然土著的戰鬥力很弱,流求的地盤又足夠大,那麼第二批就是良種、農具鐵器和青壯家屬了。

明教上下四下蒐集購買,動員百姓前往流求。

有婁敏中出的主意,第一批去流求的的人員中,有一批人是被強制拉去流求的,這回也跟著方傑回來了。

在這批人的親自宣傳下,帶動了一大批人自願前往流求淘金。

隨著方臘地盤的不斷讓出,神武軍的包圍圈也越來越小。

巨門軍進入餘杭和臨安,祿存軍進入會稽,磐石軍進入杭州北面各縣鎮。

神武各軍在東京招兵買馬,在江南更不用說。

巨門、祿存和磐石三軍的兵力,都已經超過一萬五千人。

會稽城。

祿存軍的帥營。

營指揮使以上的人,無不是臉色潮紅,一個個喘著粗氣胸膛起伏不定。

宣贊沉聲說道:“事情就是這個事情,該如何抉擇,由你們自己決斷,只要不背地裡下陰招,大家兄弟一場好聚好散。”

魏大勇豁然而立,怒喝:“直娘賊的,大宋被昏君奸臣禍害得烽煙四起民不聊生,氣數已盡就該大將軍黃袍加身,俺魏大勇誓死效忠大將軍。”

張武跟著怒喝:“這時候,誰他孃的拉稀擺帶,休怪老子不念兄弟之情。”

隋園、喬槍等營指揮使,紛紛怒吼附和。

大家跟大將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大將軍要是一步登天,那大傢伙就是開國功勳,這份傳於子孫後代的潑天富貴,值得拿腦袋來搏一把。

呼延灼緩緩說道:“既然已經圖窮匕見,那麼就是你死我活,其它軍咱們不管,咱們祿存軍得做萬全之策。”

宣贊點頭道:“我是這麼計劃的,呼延,東京我熟悉,祿存軍由你來帶,我率張武和喬槍兩營進京!”

宣贊說出了他的計劃,得到了一致贊同。

巨門軍和磐石軍高層,也在做著抉擇。

至於陷陣營和貪狼軍,早已經打著支援京東的旗號北上了。

-----------------

七月初一。

大朝會。

梁師成扯著公鴨嗓子:“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樞密使徐處仁率先站出來,奏道:“臣有本啟奏!”

趙佶說道:“徐卿何事要奏!”

“啟奏官家,臣不善兵事,擔任樞密使實屬力不從心,臣奏請官家免去臣樞密使一職。”

徐處仁的話,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引得朝臣們一片譁然。

李綱和宗澤相視一眼,眼神中都露出震驚之色。

特別是李綱,作為知樞密院事,跟徐處仁關係很好,他搞這麼一出,之前李綱一點都不知情。

靖安司也沒有得到一點訊息。

趙佶問道:“徐卿要是卸任樞密使,何人可勝任樞密使?徐卿賢良,又該任何職?”

太宰蔡攸奏道:“啟奏官家,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种師道鎮守西邊多年勞苦功高,且擅兵事,臣以為可調任為樞密使。”

蔡攸的話,再次引得朝堂上一片譁然。

种師道一躍成為樞密使,這個跨度有些大了,不過相比於之前的王黼朱勔,又或者南來子,這都算不得什麼。

令朝臣們譁然的,是蔡攸居然會舉薦种師道擔任樞密使,難道蔡攸和种師道有勾連不成?

李綱和宗澤更是吃驚,目光炯炯地看著趙佶。

“就依蔡卿所奏,傳旨种師道來京擔任樞密使。”

趙佶毫無意外的神色,一口就同意由种師道擔任樞密使,這讓很多機靈的朝臣們醒悟過來,之前西軍不聽話,是在逼迫官家要好處,現在兩方已經達成了共識。

只是為何讓种師道擔任樞密使,朝臣們還沒有想明白這個中緣由。

李綱和宗澤的神色更加凝重,官家聯合种師道的目的就是對付己方,現在又多了西軍這個變數,局勢也就更加複雜了。

一旦搞不好,大宋就有四分五裂的下場。

顧誠沒有參加朝會,這讓李綱和宗澤很是著急,二人不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會不會有渠道在第一時間送到顧誠的手中。

禮部尚書第五常奏道:“啟奏官家,臣年老體衰,已經無法勝任禮部尚書一職,臣請致仕。”

朝臣們看著第五常,這身子骨還硬朗得很,而且這老傢伙前些日子還說自個老當益壯,還能為官家效力二十年,這怎麼就主動致仕了?

趙佶點頭道:“愛卿這些年勞苦功高,朕是看在眼裡的……”

趙佶當場批准了第五常的致仕,又當場任命徐處仁接任禮部尚書一職。

朝臣們也看出了端倪,這其中一定蘊含某種目的和用意。

於是,一個個打起十足的精神頭來。

宰相李邦彥道:“啟奏官家,京兆府尹王處端病重不能處事,且京兆府近來吏治有些敗壞,京兆府又是重地,臣以為當派一能臣前往擔任京兆府尹。”

趙佶問道:“愛卿認為何人可勝任?”

李邦彥奏道:“啟奏官家,知樞密院事李綱李院事治理淮西井井有條,臣以為可勝任京兆府尹一職。”

李邦彥此言一出,不少朝臣心頭一震,心下駭然,難道?

趙佶看向李綱,問道:“李卿,你意下如何?”

李綱出列道:“啟奏官家,臣願往。”

“擬旨,由李綱擔任京兆府尹,即刻上任。”

“臣接旨!”

李綱的臉色古井不波。

白時中奏道:“啟奏官家,臣舉薦汪伯彥擔任知樞密院事。”

“准奏!”

秦檜的老師汪伯彥,就接任了李綱擔任知樞密院事。

蔡攸又站出來奏道:“啟奏官家,方臘叛軍雖壓制在杭州府,可兩浙路剛收復,民心不穩急需安撫,臣以為當派一能臣前往擔任兩浙路安撫使。”

趙佶問道:“愛卿可有何人推薦?”

蔡攸說道:“啟奏官家,兵部尚書宗澤宗尚書是兩浙路婺州人,臣以為由宗尚書擔任兩浙路安撫使最為合適。”

蔡攸此言一出,不少朝臣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好,難道官家和宰相們要聯手對付南來子了?

趙佶看向宗澤,問道:“宗愛卿意下如何?“

宗澤站了出來說道:“臣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