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但此時的他們並不關心未來如何,因為他們只是把所出現的知識都下載到腦載體中,腦載體是處於三顆大腦下的一顆小腦,他們的所有感知都來源於這裡。

華布納擁有三個龐大的活粒基因,但卻只能存活在液體之中。

而地球雛形時還是一個汪洋大海的星球,被華布納稱作藍海星。藍海星的大海有著一種活氧粒子,在廣闊天空和藍色海洋的所有行星中是唯一一個適合華布納人生存的地方。藍海星看起來還不如旁邊的白星(月球)的大,他們卻在這裡找到了食物。腦載體是一個容量龐大的物體,他們遨遊宇宙中時,經歷了無數個行星,見證了無數個星球毀滅,又有無數個星球形成,週而復始。

藍海星給華布納的印象卻並非如此:在小小得一層薄薄而脆弱的大氣籠罩下的星球並不見得多麼的恐怖,反而出奇得美麗。這也是華布納人在太空見到的星球中藍海星是最美的。

在這裡生活久了他們發現了光明和黑暗。

在無盡的漆黑中,無數行星懸浮在藍海星的天空、白星的光芒照射在藍色海洋中,是那般的幽靜、迷人。

華布納人的大腦彙集著無數個腦卵囊組成,透過紅色的神經脈絡他們能互相交流,也能感知外面的美麗畫面,這一切都歸屬華布納有一個完美的甲殼保護著。

日子也一天天過去,就像是時間一直往前走,他們也隨著時間流逝而開始發生了變化,他們是第一批最早的甲蟲,只適合在地上爬行。

而作為唯一的陸地的土壤,四周都是一片寂靜的死海。當地下板塊開始發生異動時,華布納已經失去了懸浮的功能,根本無法像以前那般離開。

從華布納大腦載體中傳遞下來的警告和躁動的華布納活基因,可以看出華布納已經有了危險意識。

華布納外形有著一個美麗的扇形甲殼,甲殼外表光滑而色彩斑斕,甲殼頂端還長出兩根白色的鬚根,如雷達一般為華布納人接收各種聲音。

而甲殼下乳白色的身軀頂著較大的甲殼,以緩慢的速度爬行著,四周綠色的草地成了他們的棲身之所。

直到一顆不速之客突然降臨地球上,引得整個海洋發生了地殼裂變,洶湧得海水翻滾著,給原始人類帶來不可言語的創傷。

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流走,屬於恐龍的食肉世界悄然截止,大型動物漸漸死去、消失,提早了進入了人的世界,這也是一開始提到的原始猿人。

直到華布納基因開始出現單立變化,加速一部分的華布納基因的死亡,這無疑是華布納人首次面臨種族毀滅的可怕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