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陳寒收了不少有才華的戲曲方面的學子,現在在寧波成就顯現出來了威力。

其實在明朝各地戲曲就已經層出不窮,甚至誕生出了像湯顯祖這種大戲曲家。

戲曲早已是深入到了老百姓們的心中,閒暇之時聽取也成為了一項娛樂。

也正因此以後積極推動民間的戲曲大家把他們收集起來,讓他們在編寫戲曲之時,要將如今的國策編在其中,要將現在大明王朝所發生的這些事編在其中,要將改革之後的格局編在其中。

讓老百姓們透過這種喜聞樂見的娛樂專案,能瞭解到,大明王朝現在到底在發生一些什麼事?

大明王朝到目前為止的資訊傳播渠道來源太少,即便有所謂的邸報不夠,發明出報紙也傳播有限。

因為老百姓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太低,根本看不懂報紙上面到底記錄了一些什麼東西。

所以還是得透過一些平易近人的傳播方式,讓老百姓們在寓教於樂當中看到了如今大明王朝的發展。

讓老百姓們知道原來現在大明王朝已經改變了很多。

就比如在寧波城所推行的這場關於,對稅務稽查司的宣傳戲曲當中。

有許多讓老百姓恨的咬牙切齒的典型案例都被編入了其中,既表現了稅務稽查司雷厲風行,英勇無畏的英雄一面。

同時也表現瞭如今朝廷對於假鈔抓的有多嚴格。

讓那些個本來還想著透過假銀票兌換銀子,從而發財的投機分子看到。

在稅務稽查司的雷霆手段之下,如果你真的做好了一切的最壞的打算,那你就來,如果你沒有這種手段,你沒有那樣的條件,反倒是要以身試險鋌而走險去搞這一行。

那你將要面臨的就會是,稅務稽查司這些人對你展開的屠刀。

尤其是當梁員外,他們這些人已經找到了最為厲害的民間拓印大師,可是依舊被大明銀行一眼就識別之時。

更讓老百姓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既然如此厲害的一位人物,都能在短時間之內被識別,更遑論自己。

尤其是老李頭其實在寧波還是有些人聽過他的名諱的。

有些上了年紀的人一下就知道,那裡的那個老頭到底是誰。

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寧波,城裡不少附庸風雅的人都知道,在圈內出了一位可以以假亂真模仿古畫的高手。

他摹寫出來的那些畫,即便是畫者過來,也未必能夠把自己的畫作跟臨摹的畫作分辨出來,那是沸沸揚揚。

可是如此一位厲害的人物,居然也在大明銀行的火眼金睛之下,露了原形,那那些一個投機分子,就知道犯罪成本太高,抓到一次那就是砍頭啊。

在戲曲當中梁員外,他們這些人僅僅只是仿製了一百多兩銀票,就被抓到後殺死了兩個人,而且是直接被稅務稽查司不加審訊的幹掉。

這種血淋淋的事實,讓老百姓們畏懼的同時,也對銀票更加放心。

有如此強有力的武裝力量在保證銀票的順利通行,那誰還會擔心手中的銀票會變成一張廢紙?有了這個保障之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已經不需要大明銀行再次提高利息,老百姓們都紛紛拿出了自己家中所藏的金銀,到大明銀行前去存起來,然後得到了一張一張的銀票。

這些銀票面值有大有小,最小的就是一兩銀子,最大的是一千兩。

而在銀票推出來的單月就有許多商人來到寧波之後覺得十分方便,尤其不僅大明銀行在寧波開設,在杭州在紹興在往北的江蘇揚州也有開設。

在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很快就有複製出來。

甚至在更遠的地方,比如往內地走的南直隸徽州府也有設立,以及江西的南昌府等等經濟較為發達的江南水鄉,通通都有大明銀行的分部。

幾乎在一夜之間似乎都已經形成了,只不過其他的分部相對大明銀行總部寧波的要小一些,但也足夠承兌能力。

因為陳寒一開始想要把銀行的概念給推行下去,就已經讓各地的寶鈔都提舉司在當地開始搭建框架。

一開始設立寶鈔都提舉司跟稅務稽查司就是為了開設銀行做準備,寶鈔都提舉司在各地設立的同時,就相當於設立了一個平準庫,裡邊就會存放一定量的銀兩。

而當陳寒在日本國不停的運來搶劫過來的黃金白銀之時,寧安長公主並沒有將這所有的黃金白銀都存進寧波的總行,而是四散開花的分佈到了其他的銀行。

因為寧安長公主很明白,一旦取得了老百姓們的信任,而陳寒在小日本那裡將會弄來更多的戰利品來填補大明總行的平準庫,所以還是得先讓其他的分行有一定的承兌能力。

當然最有效的辦法是,每一個銀行都配備了一個戲曲班子,到地方上就開始宣揚稅務稽查司的厲害,宣揚大明銀行的政策,如此一來很快就在當地就吸納了不少的平準銀。

有了這些平準銀當做本錢,每個銀行之間,都不再害怕出現擠兌的風潮。

甚至寧安長公主還非常有建設性的在每一個分行中間,再選擇一個衙門,設立一定的週轉庫。

週轉庫裡主要是放置一定量的白銀黃金,一旦臨近的分行遭遇到擠兌風波,這個庫房的黃金白銀就可以直接調往各處。

而如果沒有出現這種風波,這個週轉庫則會成為在繁忙之際,承擔各地賦稅轉運之時的臨時存放地。

這一整套的基礎框架正在慢慢的搭建。

陳寒絕不是那種一蹴而就的人,他很明白,如今搭建的這個框架只不過是方便做買賣的人,並不見得方便老百姓們平日的生活。

因為老百姓們平日裡用不著那麼大額的錢財,就算是一兩銀子,對於老百姓來講那都是一筆小小的鉅款。

所以老百姓們將家中的積蓄存進銀行,完全是為了吃利息。

銀行有了這筆錢之後,也很快就要進行第二步,那就是放貸業務。

畢竟要給那麼多老百姓發利息,總不能寅吃卯糧,永遠等著陳寒在小日本透過戰爭掠奪,也得開源節流。

像這種業務民間叫做驢打滾,早就已經非常熟悉,只不過民間的驢打滾可能會讓很多的小老百姓家破人亡,甚至會讓不少的做買賣的人虧得血本無歸。

但是大明銀行所推出來的放貸業務,卻比民間的驢打滾這些的利息要低得多。

當然想要借也有一定的門檻,絕不是平日裡的那些個遊手好閒的人就能借出來的。

想要借銀行的錢來做生意,必須得有抵押。不管你是房屋還是店鋪又或者田產,有抵押之物才能借出錢來。

當然這個利息要比所謂的驢打滾低得多。

如此一來大大方便了那些想要做生意卻沒有本錢的人。

這一舉措很快就促進了大量的生意人出現,尤其是一些小本買賣的生意人,有了正規的金融渠道在為小老百姓們兜底,所產生的效益是非常好的。

不少腦子靈活,但是就因為沒有本錢的年輕人,直接將自家房產抵押之後,從銀行借來二十兩銀子就開始做自己的買賣。

而且這些銀行借出去之後,雖然會有一定的利息,卻不會讓你一次性償還,而是分十二期二十四期這樣來還。

甚至利息都是非常公平公開透明,讓你在借的時候就非常放心大膽。

這一切都來自於陳寒的規劃。

寧安長公主他們只需要按照陳寒所規劃的來做就可以。

這一個月下來,寧安長公主其實終於是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充實的生活。

之前他在當公主之時,雖然家中也有一些田產,可是卻不需要他多操心。

只需要在到了收租的日子,安排人到百姓家裡去收租就行,日子過的是窮奇無聊。

可是自從認識了陳寒之後,她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她的事業也迎來了第二春。

如果沒有遇到陳寒的話,她怎麼可能想象得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會操控如此大的盤子。

當一個月過去之後,李海來給他彙報,此時大明銀行總行以及各地分行彙報上來的專案,他都嚇了一跳。

李海自己作為寶鈔都提舉司,寧波的都提舉,如今銀行總行的大掌櫃,當收到了從各地以及總行彙報上來的賬目之時,也嚇了一大跳。

“公主,您知不知道咱們這一個月來吸納了多少銀兩?”

看到李海臉上的掩飾不住的興奮,寧安長公主也不跟他兜圈子,“有什麼激動的,瞧你還身為一個大掌櫃,如今這麼一點銀子就能把你給激動成這樣,以後要是更多的話,你還不得直接暈厥過去?”

李海臉上發燙笑道:“您是見過大世面的,而我只不過是個小小掌櫃,我是真沒有見過多大的天,就像井底的蛤蟆一樣,總覺得頭頂那片天就跟井口一樣大,所以現在碰到這麼大的一筆數字,我是真覺得跟做夢一樣。”

寧安長公主微微一笑吩咐人給他端上了一杯茶,讓他先喝完,然後再說。

等李海喝完了茶之後才開始彙報。

“公主,我現在就跟你彙報一下各地分行如今吸納的銀兩。

首先是杭州分行吸納銀了五十七萬兩有餘;

紹興分行吸納銀兩四十一萬有餘;揚州分行吸納銀兩七十八萬有餘;

蘇州分行吸納銀兩四十五萬兩有餘;應天府分行吸納銀兩三十萬兩有餘;徽州吸納銀兩二十四萬有餘;

南昌府吸納銀兩三十一萬兩有餘;

至於咱們寧波總行吸納銀兩共計一百七十二萬兩有餘。

總計是四百七十八萬兩有餘。”

快接近五百萬兩銀子果然是一筆大數字,難怪李海會如此激動。

這畢竟是一個月吸納的銀兩,雖說經過頭幾個月,大量吸納營養到後面的速度會放緩,但這個數字也足夠令人驕傲了。

不過吸納了這麼多銀兩每個月要發出去的利息也有個幾萬兩銀子,要計算這些利息,也得請不少的功能雖然解決了,很多賬房先生的工作崗位,卻也新增了很多工錢的支出。

這些都必須得由寧安長公主去掌控,所以還是得那句話,開源節流,絕不能坐吃山空。

再過兩個月,陳寒那邊雖然還會再運來一船的黃金白銀,可能總量達到了一二百萬兩,但還是得要敞開了懷抱來促進商業發展。

接著寧安長公主就問道:“那咱們放出去多少銀子?”

李海也很開心:“我們放出去了,白銀一共一百九十四萬兩有餘,按照如今的利息,我們每月要支付利息共計五萬兩千三百多兩。

這個月能收回利息,共計四萬兩千餘糧利差一萬零三百兩左右。”

其實這個利差能接受,畢竟吸納進來的是將近四百八十萬兩銀子,放出去的還不到二百萬兩,可是利差居然就只有一萬來兩。

寧安長公主還是比較喜歡聽李海彙報利差。

她相信只要再放出去一些,白銀就能夠實現盈利。

第一個月雖說虧出去一萬多兩,但無所謂,大明現在底子非常深厚。

尤其是在陳寒,硬生生弄回來十幾億兩白銀到國庫之後,陳寒的意思是說,讓他們放開手腳來幹,絕對不要心疼錢。

只要先把框架打好,即便前面要賠錢,就當是給老百姓發福利了。

可沒有想到的是陳寒肯定要開心了,因為如今寧安長公主他們不僅沒有了,大明銀行虧太多,更是在第一個月就差點盈利。

這一來是大明銀行如今在執行陳寒的政策之時是對的,第二個就是因為陳寒在江南這段時間雷厲風行的,打擊那些門閥大族,取得了特別好的成效,殺的那些門閥大族人頭滾滾。

讓老百姓們拍案叫絕,尤其是那些趴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門閥大族,一個接一個的像拔釘子一樣被陳寒給起出來之後,老百姓們是相當歡迎的。

所以一旦聽說大明銀行的掌舵人是陳寒之時,老百姓們踴躍的加入其中。

再加上寧安長公主他們在打擊假銀票,這事件上面所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老百姓相信銀票不會貶值,更相信把銀子存進大明銀行會盈利,所以才有了這一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