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對於陳寒做事風格的這種跳脫,實在是有點應接不暇。

他們怎麼都沒想到陳寒在沒有達到信件的情況下,也能說得頭頭是道,將他們給騙得團團轉。

這真的是一個一品官,能做出來的事嗎?

這不就是流氓無賴嗎?他做事怎能這般不講道理?

怎麼能如此沒有官威?在當官的眼裡,做官必須要讓別人感覺得到他身上的威嚴,不怒自威那是最好。

可是陳寒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身上有一股令人不得不屈服的威嚴。

他用的是殺人的手段,讓人產生害怕。

用的是戲耍的手段,讓官員們不敢和他對抗。

就像如今明明只拿到了張四維寫給叛軍的信件,他卻能夠讓百官們自己心虛地站出來,連審問都不需要。

陳寒還真就只拿到了張四維的信件。

當然他回來的時候也想過要用這種方法哄騙這些官員,主動站出來,然後順藤摸瓜。

果然就得到了正確的反饋。

這些官員一個個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還真就主動站了出來。

陳寒看到這些人跪在地上求饒的模樣,哈哈大笑,“你們說你們這些當官的,何必呢?茫茫人海當中能掌握學識的,那都是非常小的一撥人,而你們在掌握了學識學的人當中,又非常小機率的當上了官,當上了官之後還又更加小機率地到了京城當四品以上的高官。

你們可以說是人中之龍鳳,你們可以傲視多少黎民百姓,可如今,卻為了苟活性命,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你們不覺得丟人現眼嗎?你們不覺得枉讀了詩書嗎?”

陳寒戲謔地說道,跪在地上的官員是又恨又無奈。

陳寒說的每個字都好像鋼針一樣地紮在了自己的心上。

他們何嘗不想光明正大地活著。

可就因為陳寒這種人的出現,令他們以如此卑微的方式跪在地上。

他們很想大吼大叫謾罵陳寒和陳寒的十八大祖宗,但現實裡卻只能跪求陳寒原諒。

可自己的內心深處,卻在喊,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你的性命。

這就是他們矛盾的地方。

陳寒笑過了之後說道:“好,本督就給伱們個機會。”

說著他沒有,直接讓官員們做什麼事,而是借皇帝的口氣,一道命令,讓全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部彙集到了午門廣場之上。

整個京城一共兩千多官員,全部彙集在午門廣場上。

他們聽到陳寒回來的訊息之後,很多人都有些不安。

尤其是來到了午門之後看到地上躺著禮部侍郎張四維的屍體時,更覺得胸口發緊。

張四維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且不說他張家在山西的地位,世代經商、富的流油。

就光說他們在官場上面的關係,吏部尚書楊縛、宣大總督王崇古,都是他的親戚。

他年紀輕輕就躋身禮部侍郎,靠的也是這層關係。

可現在卻被陳寒一槍打死。

人家連宣大總督都不放在眼裡,自己等人又沒有什麼背景,陳寒更加不會重視。

陳寒等所有官員都集中之後,向跪在地上那些官員說道,“別說本督不給你們機會,現在只要你們揭發檢舉與叛軍通訊的官員,如查有實據,本督就……”

他還沒有說完光祿寺少卿跪在地上膝行而來:“都督我要檢舉!”

陳寒真的很不明白為什麼這些人總是要搶答,不過也行,他也不挑:“你說!”

光祿寺少卿說道:“我要舉報禮科都給事中鄭青,他其實與武岡王一直都有聯絡。

因為曾經武岡王在擔任楚王一系代理人之時,禮儀上面不通,朝廷原本要褫奪他的資格,是禮科給事中親自幫他申訴,從而令武岡王有資格掌管楚王府各項事務。

武岡王為了感激他,還給他送過來一尊重達五斤的黃金佛,他甚至還邀請下官前去他家中炫耀過此事。

故而這次武岡王也與他有所聯絡,他們之間互通情報,這一切下官都可以作證。”

文官當中的禮科給事中大叫:“都督冤枉啊冤枉啊,下官未曾與武岡王聯絡,未曾與他聯絡呀,這是都是他的冤枉。”

光祿寺少卿大喊:“你敢發誓嗎?你敢不敢發誓?咱們可是至交好友,你家裡邊是什麼情況?我會不知道?那尊金佛清清楚楚地擺在你老孃的案頭,都督只要您到他家去搜,一定能搜出往來信件。他與武岡王往來頻繁,在反叛如此重要的事情上,不會沒有書信往來。”

陳寒看向了禮科給事中:“你需要本督派人去你家搜查嗎?要是現在主動承認,可以罪減一等,如若不然……”

他指了指地上張四維的屍體,“他就是最好的下場。”

禮科給事中這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邦邦磕頭,磕得額頭都出了血:“下官知錯,下官知錯了,下官的確與武岡王有所聯絡,但只不過是恭維他起義而已,並未出賣您的情報啊。”

陳寒道:“好,既然承認了,那就有一個算一個殺!”

陳寒一聲令下,錦衣衛端著槍來到他面前,砰的一聲就把他給打死。

這下官員們嚇壞了。

光祿寺少卿看到至交好友被殺死。咬著牙不敢去看那還沒有閉上眼的屍體,陳寒指了指光祿寺少卿,“你到一邊去!”

光祿寺少卿頓時如蒙大赦,站到一邊。

有光祿寺少卿帶頭,接下來跪在地上的那些官員就更加積極了。

陳寒就像是看戲一樣,看著這一出狗咬狗的戲碼。

這可比看連續劇還要精彩啊。

互相檢舉揭發,互相拆對方的醜事,各種貪汙、狎妓之事層出不窮。

官員們看到這一幕撇過臉去。

實在是沒臉看。

太特麼丟人現眼了。

不怪陳寒看不起自己等人,自己都沒眼看。

尤其是工部侍郎一口氣供出了七八個京城官員。

被他供出來的人個個面如死灰,只能是跪在地上磕頭求饒。

因為他們的確與叛軍有聯絡。

等他們的下場便是同樣被一槍打爆了腦袋。

工部侍郎站到一邊去,雖然出賣朋友不好,但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讀書人的機智。

他們一直都在讀孟子的捨生取義。

一直都在讀春秋這些講道德講仁義的經典。

但是人家很識時務,很懂得,書上的知識只是知識,運用到實踐上面,一定要靈活變通,絕不能盲目聽從。

所以他們就要出賣朋友,保住自己的性命。

跪在地上的這四十多人一共供出了二百多號官員。

這才叫同門師兄弟,這才叫同科之誼呀,死道友不死貧道。

不少官員看到這一幕都十分悲哀。

他們悲哀的不僅僅是死在地上的這些官員。

更是看到現在官員與官員之間,沒有任何所謂的友情可言。

為了自己的性命,不惜出賣朋友。

出賣了朋友之後,反倒沾沾自喜,這才是真正的悲哀啊。

難怪陳寒要整頓官場,這樣的官員,的確該槍殺了他們。

他們對朋友對同僚尚且如此絕情,怎能要求他們對百姓有同理心,他們只會對百姓更加的惡劣。

可惜呀陳寒卻給了那樣的人機會,實在是讓他們有一些失望。

然而就在那四十多個人覺得終於保住了一條性命,陳寒確定了再沒有與叛軍聯絡的官員之後,對那活著的四十多個人笑道,“本督很感謝你們大義滅親,出賣朋友!”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那四十多個人覺得只要保住了這條命就夠了。

“都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對啊,這幫人出賣朝廷利益,與叛軍聯絡就該死。”

“我等只不過是做了正確的決定而已。”

“您才是為國為民的好官啊!”

這四十多個人很識相。

其餘官員對他們四十多個人表現得非常不屑。

呸!丟人現眼!

那四十多個人還在等著陳寒的赦免。

可沒想到陳寒卻說道,“為了感謝你們的大義,本督宣佈對你們的獎勵。

本督的原話是,誰要是檢舉有效而且查有實據的話,本督就……”

那四十多位官員翹首以盼,想聽到的是陳寒說本督就給你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然而陳寒咧嘴一笑,露出了一口大白牙,“本督就給你們一個痛快!!”

咔嚓一聲!!

這句話在那些人的耳朵裡跟打雷一樣的炸裂……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