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四合院和廢鈔

“奶奶,我爸的電話。”

張國欣拿著手機喊道。

李大娟掏出老花鏡戴上,然後從孫女手中接過手機:

“老四,你們這是在哪兒啊?”

楊華卿趕忙將手機塞給了老公,老太太眼神不好,手機螢幕又太小,即便戴著老花鏡,也認不清人。

張昊接過手機,大聲回答道:“媽,昨天不是告訴您老了麼?我們在隔壁桂州,過兩天就能回去。”

他並沒有告訴老媽桃源特區的事,老太太腦袋越來越糊塗,說了隔段時間就忘了,乾脆等明年搬家的時候再說。

“桂州?桂州在哪裡?”

“桂州在咱們粵州西邊,兩個州緊挨著,很近的。”張昊不厭其煩道。

“外面很亂,你們儘量早點回來。”

李大娟隨口囑咐道。

“知道了。”張昊連連點頭,“這是我的最後一次出訪,以後都不出去了。”

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明年正式退休,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交接班,事實上很多工作已經由周江宇接手了。

接下來,夫妻倆一邊逛著公園,一邊陪著孫子孫女們聊天,結果這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

結束通話電話後,張昊抹了抹額頭上的虛汗,忍不住發出感慨:“伺候這幫小祖宗,比工作還累,而且再過幾年,小胖虎他們也要有孩子了,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想想都頭皮發麻!”

“自作自受,要不是某人非要生個女兒,咱們家也沒這麼多孩子。”

楊華卿直接懟了一句。

“這可賴不到我身上,你懷安安的時候,我就說過了,怕你辛苦,咱們就生一個好了……”張昊據理力爭。

楊華卿頓時沒好氣道:“虧你說得出口,你這個人,雖然嘴上說著不生了,但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女兒,都是滿滿的羨慕,認不得當場抱回家。”

“咳……”張昊假裝咳嗽了一聲,好掩飾自己的心虛,“不說這個了,剛剛你應該逛累了,咱們去別墅坐坐吧?”

“那還等什麼?趕緊帶路吧!”

“走,咋們家別墅就在公園的東南角,距離這邊不到三百米。”

張昊說完,主動牽起了老婆的手。

五分鐘後,別墅到了。

看著眼前的四合院,楊華卿不由得詫異道:“我說老張,這不是四合院嗎?哪裡像別墅了?”

“四合院不好麼?”

張昊反問道。

他之所以選擇四合院的房型,而不是傳統別墅,主要是因為家裡孩子多,平房更安全,私密性也更好。

“我沒說不好,只不過有些好奇罷了,你是怎麼想到要建四合院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應該沒在燕都生活過吧?”楊華卿疑惑道。

張昊點點頭:“你說的沒錯,我確實沒在燕都生活過,不過這有什麼關係?不管怎麼樣,反正我覺得四合院是最適合咱們家的。”

“哪裡適合了?”

楊華卿連忙追問道。

“嘿嘿,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老大他們兄妹五人,到時候每家都修一個四合院,然後在牆上開個門連通起來。

這樣就會變成一套五進四合院,或者六進四合院,不僅活動空間變大了,互相之間也有個照應,兩全其美。”

張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楊華卿覺得這個點子很不錯,但嘴上卻是不饒人:“你不是嫌小傢伙們鬧騰嗎?怎麼又想到住一塊了?”

“再鬧騰也沒有安全重要,以後桃源特區這邊幾乎都是新移民,左鄰右舍都是陌生人,只有咱們家團結起來,才不會被人欺負。”

張昊信誓旦旦道。

“算你說的有理,不過這裡的土地夠用嗎?你總共買了多少畝宅基地?”

楊華卿緊接著詢問道。

“放心好了,土地絕對管夠。”張昊說完,伸出了一根手指頭:“我買了整整三十畝宅基地,有兩千平呢!”

“三十畝?怎麼不多買一點?”

楊華卿皺了皺眉。

三十畝雖然看著不小,但只有他們老宅面積的十分之一。

張昊伸手指了指家門口的地鐵站:“你也不看看這裡是什麼位置,又是地鐵口又是公園,能在這裡有這麼大一塊宅基地,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嗎?”

“至於嗎?偏一點也沒啥吧?”

“那你告訴我,是小命重要?還是房子重要?再說了,三十畝已經夠大了,看過電視劇《情滿四合院》沒?六百平的四合院住了十幾戶人家。

照此推算,咱們家如果擠一擠的話,理論上可以住下五十戶家庭,等到咱們重孫子那一代,都能住得下。”

楊華卿表示不解:“為什麼不建高層?這對你來說,應該不難吧?”

“空房子太多,並不一定是好事,萬一官方安排了其他家庭住進來,到時候難受的還是咱們。

我特地算過,三十畝的五進院子,不多不少剛剛能住滿,而且院子裡還能種點瓜果蔬菜,補貼一下口糧。”

張昊耐心解釋道。

“怎麼可能?你好歹也是執政官,就算退休了,難道連自己的房子都做不了主?”楊華卿難以置通道。

張昊哀嘆一聲:“政策這東西說變就變,我的身份不一定是保障,搞不好還會起到反作用,總之越低調越好。”

“有你說得這麼玄乎麼?”

楊華卿眉頭緊皺。

張昊朝隨行人員揮了揮手,然後拉著老婆進了院子裡,低聲解釋道:

“我記得告訴過你,下一任執政官的人選已經出來了,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會有一系列重大改革。

尤其像咱們家這樣的有錢人家庭,以後怕是要夾著尾巴過日子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讓老二他們捐出家產。”

楊華卿聞言,頓時緊張起來:“你別嚇我?真有你說得那麼嚴重?”

“你要是不信,我隨便舉個例子好了,據我所知,周江宇上臺後的第一把火,就是廢鈔。”張昊鄭重其事道。

“廢鈔?什麼意思?”

楊華卿滿臉都是狐疑。

“就是你想得那樣,直接將當前正在使用中的鈔票全部作廢,然後重新發行一種新鈔。”

“真的假的?”

張昊當即冷哼一聲:“我雖然快退休了,但畢竟還沒正式退下去,就目前來說,任何事情都瞞不住我。”

“這也太誇張了,難道他們不怕下面的人造反嗎?”

“其實,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嚴重。”

張昊頓了頓,隨即解釋道:

“這幾年經濟大環境不好,普通民眾活著都難,根本沒多少積蓄,我估計超過九成家庭都是月光族。

周江宇之所以這麼做,相信你也看出來了,他們真正想割的是富人的韭菜,而且連韭菜根都要挖掉。”

“為什麼啊?你說的那個什麼公有制改革,難道還不夠嗎?非要把人逼到絕路?”楊華卿氣憤填膺道。

畢竟,他們家也是其中一員。

“要怪就怪有錢人都太聰明瞭。”張昊無奈解釋道:“這些年下來,有相當部分的大財團和大企業家們,他們訊息靈通,嗅覺敏銳,早就拋售掉了主要資產,落袋為安,目前正在持幣觀望。”

“那也不能犧牲老百姓啊?老百姓攢點錢容易嗎?”

“這個簡單,到時候以補償的名義,再給全民發一次錢,每人發個幾千塊,我相信絕大部分阻力都會消失的,不管是本土還是海外。”

楊華卿頓時目瞪口呆:“所有的一切都被你們算計到了,果然跟網上說的一樣,政客的心是最黑的。”

“咳,老婆,雖然我跟你一樣,並不贊成周江宇的政策,但我能理解他的苦衷,為了挽救聯邦,只能出此下策。”張昊勸道。

“你們這麼做,我覺得歐羅巴人一定會抗爭到底的,他們可沒有'舍小家保大家'的傳統。”

“你放心好了,歐羅巴人別無選擇。”張昊沒有多做解釋。

楊華卿深深嘆了一口氣:“難怪你這麼小心,原來形勢已經嚴到了如此嚴重地步,不管怎麼看,明年都會有一番腥風血雨,看來咱們搬過來太對了。”

“放心好了,外面不管怎麼亂,大首都圈最起碼是安全的,你不用擔心老大他們,以及咱們家的那些親戚。”

張昊試著安撫道。

楊華卿調整了一下情緒,擺了擺手:“不說這個了,咱們還是抓緊時間看房吧!你不是想早點回去嗎?”

“嗯,我先帶你參觀一下。”

張昊說完,帶著老婆在四合院裡轉了一圈。

總的來說,這一套四合院顯得有些中規中矩,面積不大,但也不小,大概有五畝的樣子,加起來有十幾間房。

整體裝修風格偏現代,簡約風。

另外,院子裡還有四塊小菜地,不是露天的,上面搭了個玻璃房。

楊華卿看著腳下的大理石地面,不由得詫異道:“怎麼不是木地板的?”

畢竟,木地板對老人孩子更友好。

“你沒發現嗎?咱們家不僅沒有木地板,也沒有木製傢俱,就連吃飯的筷子,都是不鏽鋼的。”

張昊提醒道。

“難怪我總覺得那裡怪怪的,為什麼要這麼做?”楊華卿好奇道。

“原因很簡單,為了防火,這裡畢竟位於地下,一旦發生火災,對空氣的汙染會非常大,後果是災難性的。”

張昊回答道。

“不對啊,咱們家不少傢俱都是塑膠的……”楊華卿很快就發現了漏洞。

張昊拍了拍桌子,連忙解釋道:“這些都是專門研發的特殊塑膠,具有不易燃燒、不熔滴和低煙等特點,因此被廣泛用於桃源特區。

另外,你再看看咱們家的電器,同樣也都是用這種塑膠製成的,即便發生短路,也很難引發火災。”

“總會有意外吧?如果真發生火災,怎麼解決?”楊華卿追問道。

張昊指了指頭頂上的消防噴淋頭:

“首先,桃源特區裡的每一棟建築,每一間房間,都安裝有噴淋頭,除此之外還有煙霧報警系統,大部分火災都能被消滅在萌芽狀態。

其次,這邊的消防局密度很大,幾乎每個小區都有消防局……”

“這也太誇張了吧?”

楊華卿直接打斷道。

張昊搖搖頭:“一點都不誇張,因為這邊的住宅普遍都是幾十層高的高層公寓,住宅區的面積估計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存在浪費現象。”

“還有呢?”楊華卿若有所思。

“第三,桃源特區對於火災的相關責任人,懲罰力度非常大,一旦發生火災,這些人不僅要進監獄,而且所有直系親屬都要被驅離出境。”

“這不是連坐嗎?是違法的?”

楊華卿眉頭緊鎖。

張昊聳了聳肩:“沒辦法,火災的後果太嚴重了,所有人都承受不起。”

楊華卿沒有再繼續糾纏這個話題,而是將注意力轉到了供暖上,因為她剛剛找了一圈,沒發現暖氣片。

十幾度的溫度,沒有供暖也是正常的,不過她還是隨口問了一句:

“老公,市裡有集中供暖嗎?”

“既有也沒有。”

“什麼意思?”楊華卿一頭霧水。

“沒有地面上的那種集中供暖,但卻開發了地熱資源,所以溫度長年維持在十幾度,基本上不存在零下的可能,所以沒有集中供暖。”張昊回答道。

“那咱們家呢?老太太怎麼辦?”

十幾度的溫度,對老年人來說,仍然有些不友好,況且地下陰冷潮溼,時間待長了肯定要生病。

張昊攤了攤雙手:“燒鍋爐是甭想了,官方嚴厲禁止,只能靠空調了,反正咱們家也不差那點電費。”

“好吧!也只能這樣了,那做飯怎麼辦?用電磁爐嗎?”

“嗯,總之不能出現明火,不過為了方便民眾就餐,各小區都有社群食堂,吃飯問題很好解決。

對了,這邊的垃圾分類很嚴格,而且很複雜,需要專門學習,只有透過考核,才能拿到移民資格。”

張昊突然又補充了一條。

“規矩真多!”楊華卿抱怨了一句。

“無規矩不成方圓,多忍耐一下,這裡畢竟是新環境,很多東西都在摸索當中,最好不要輕易出錯。”

張昊勸了一句。

楊華卿點了點頭:“我只是說說而已,又沒說不學。”

ps:求推薦票和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