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蛟龍氣
紅樓從落第秀才到蓋世人皇三百度 我愛紫鵑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看來朕沒有看錯,你的這個女婿的確是一個能臣,不然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就開啟了局面,掃蕩群盜,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景帝從龍椅上面站起身來,笑看著林如海,顯然他對賈芸的功績相當滿意。
又說:“這次他回京城之後,朕決定提拔他為遊擊將軍,林愛卿以為如何?”
正值壯年的皇帝顯露出與太上皇截然不同的野心勃勃。
相比起行將就木,時日無多的太上皇,林如海面前的這位皇帝更想要創造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來,好青史留名。
自古以來都是神仙蹤跡難覓,從秦始皇開始多有方外道士蠱惑帝王心,吹噓所謂的長生不老的丹藥。
歷朝歷代的皇帝莫不是熱衷於此事。
今日景帝喊林如海過來,不僅僅是為了表彰賈芸的功績,還為了太上皇求仙的事情。
不過,此事機密且不便外傳,唯有皇帝身旁的幾個親信為之奔走勞累。
“之前朕命你們在民間訪求得道高人,不知道此事辦的如何了?太上皇對此頗為關心,時常催促朕為此事奔走,而今太上皇已顯老態,你們可得上點兒心,得抓點兒緊。”
哪怕是景帝心裡面其實不太可能真的願意看到太上皇長生,但表面功夫也還是維持的,難免就要多叮囑林如海等人幾句:“當然,朕也知道,這自古以來都沒有長生的天子,但此事你們要在意,儘快給朕一個答覆。”
若非是太上皇逼迫的緊,景帝又要維持一個孝順皇帝的仁孝形象,只怕他都不會過問此事。
當然,要是林如海等人真的有所收穫,最先享受的人也不可能是太上皇,而是他。
不管此事成與不成,都對他是有好處的。
林如海等人聞言則是臉色微變,心中其實並不看好景帝與太上皇所追逐的長生夢,但他們身為臣子,可不敢當面質疑皇帝的抉擇,只能說毫不遲疑的點頭執行。
林如海等人道:“臣遵命。”
待他們出了皇宮之後,六部尚書碰了一個頭,說著:“太上皇追逐長生仙丹,欲要求長生不死,可這歷史上並無什麼長生仙丹,此事恐也是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他們都是過來人,尋遍史書都找不到一個長生的皇帝,也更無什麼長生的神仙。
要是真的有這樣神仙似的人物存在,只怕也不可能在乎什麼世俗的高官厚祿,皇權富貴。
人家都神仙長生了,怎還會在乎這點兒皮毛好處?
林如海亦是知道此事艱難,就怕辦事不力,被太上皇與皇帝抓住尾巴不放,到時候責問下來,也是難以招架的,就忙說:“都上些心思,在民間尋一尋這神仙道士。”
“只要我們做了,即便是事情不成,陛下也不會將我們如何。”
“可若是我們不去做,以後太上皇與陛下責問下來,你我都要倒黴。”
“不管怎麼樣,我們不能捲入這場長生禍端當中。”
長生不死,從來都是痴人說夢,至少林如海他們不認為這個人世間有人能夠做到長生不死。
帝王求長生不死也不是這一朝一代的事情,也就只能夠是盡人事,聽天命。
眾人聽了,沉默不言,突然問:“你們說,這陛下是真心求仙尋丹,還是...”
接下來的話語,是不方便說出來的,林如海目光與他對上,片刻反問:“你可見過長生的神仙?”
“只在野史坊間的故事中聽聞過,還真不曾見過。”戶部尚書錢大人忙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來一抹淡然之色,擺頭:“不過,神仙傳說自古流傳,想來這天下之事並非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情,或許這人世間真的有這般神妙的人物也不一定。”
當了官員,掌握了權勢,無非兩種需求。
一種是當皇帝,一種是成仙長生。
他們的官位已經差不多走到極限了,接下來除非謀反,自己當皇帝,不然的話,也難以有所進步。
可長生不死是所有眾生的追求,不僅僅皇帝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他們心中也存有這樣的奢求。
林如海瞧見錢大人的模樣,就知道這錢大人只怕也是一個迷信長生的官員,說著:“盡力尋找吧!若是真的能夠尋來一兩個江湖上的奇人異士,也好給陛下與太上皇交差,不至於為難我等。”
旁邊的眾人聞言都輕輕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林如海的說法。
不管這長生之事是否為真實,他們都要尋幾個“得道能人”出來,給太上皇與皇帝一個交代。
.........
出征數月,從炎夏到了晚秋,眼看著就要入冬了。
北方的冬天是極端寒冷的,大雪封門,厚重的山雪遮天蔽日。
不僅僅令人行路艱難,要是防寒保暖的舉措不到位,甚至會被直接凍死在寒冷的冬天。
所以,今年的剿匪任務,賈芸就算是想要繼續進行下去,亦是艱難。
看了一眼面前的戰利品,賈芸環顧四周,朝著身旁的官兵吩咐一聲,道:“打掃好戰場,繳獲的戰利品按照老規矩分成,然後,打道回府,鳴金收兵!”
得了賈芸的吩咐,眾人的臉上也流露出一抹歡喜之色,心中的疲憊頓時一掃而光。
自從出征以來,他們便是失去了與家人的聯絡,更是日夜行軍,不是在趕路就是在與盜匪們廝殺,已然是一支疲憊不堪的疲憊之師,歸心似箭。
而今賈芸說要打道回府了,眾人收拾東西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口口相傳之下,竟是比賈芸預期的時間還要早了一個時辰。
當一切都收拾妥當之後,賈芸才帶著眾人返回京城附近的京營駐地,交還兵權。
京營節度使齊寧笑看著賈芸,說著:“賈大人,當真神勇不凡,出征數月竟然將這京城附近匪患一掃而光,可謂是居功至偉啊!”
面對著齊寧的恭維與吹捧,賈芸卻知這一路上的艱難。
旁邊只看到他攻城拔寨,無往而不利,卻不知道他在幕後所做的準備究竟有多少。
其中艱難,不足為外人道也。
下一刻,賈芸也是忙謙虛的笑說:“都是仰賴陛下的聖恩,將士的死戰,倘若是獨我一人出征剿匪,恐也是艱難的。”
“剿匪之功,非我一人之功,乃是大家的功勞。”
謙虛謹慎,不敢居功自傲,不敢為天下先。
為官者,當有三思:思危,思退,思變。
別看現在的齊寧對賈芸顯得客氣,但實際上的心思,誰人也說不準。
人心隔肚皮。
官場上面的人,但凡有了品級,即便是一個九品芝麻官都是厲害之輩,絕非表面看上去的那般簡單。
齊寧看了一眼賈芸,也覺得這賈芸不凡。
得了功勳,還能保持冷靜的頭腦,不驕傲自大,已是不俗。
齊寧笑說:“這次賈大人立下大功,此次回京必定是更上一層樓,我就在這裡提前祝賀賈大人高升了。”
相比起朝廷裡面的其他官員來說,賈芸太年輕了,堪稱少年英雄。
年輕就意味著潛力大,能夠活得久,對於朝廷格局的影響力也就越大。
官官相護,無非是人情世故。
哪怕是身為京營節度使的齊寧也不會願意得罪這樣一個有潛力的年輕人。
既然他們不是敵人,自然就要往朋友的方向靠近。
二人又在營帳內寒暄了幾句,隨後,賈芸才辭別了齊寧,帶著少數幾個人返回了京城,回朝面聖。
........
寧國府。
早有賈芸身旁的親衛提前返回家中報信,說:“賈大人已經回京了!”
得知訊息的寧國府眾人莫不是臉色歡喜。
賈芸凱旋歸來,必定是要高升的。
身為寧國府的家奴,主子高升有了好的前程,他們也能夠享受富貴待遇,雞犬升天。
可莫要小看了這家裡面的家奴,隨隨便便拿出一個人來,那過的日子可比普通百姓滋潤的多。
尤其是廚房等地方的油水多,上上下下的吃用等等,稍微卡一點,就足夠讓他們享福許久。
雖然寧國府的家風經過賈芸的整頓,要比以前好不少,但過的日子仍舊是要比外面的普通人好過的。
賈芸回京城,最高興的人莫過於林黛玉了。
當林黛玉得知了此事,也是突然就站起身來,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掩蓋不住,笑的合不攏嘴巴,直說:“紫鵑,雪雁,快去給我將之前我研磨出來的胭脂水粉拿出來,我要好好梳妝打扮一番。”
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者容。
平日裡賈芸不在家中時,林黛玉是不怎麼梳妝打扮的,總是淡雅的素裝,不顯得風韻。
唯有賈芸在家時,才會在意自己的容貌打扮,只為取悅賈芸而打扮。
這就是封建女子的常態。
無論是大家閨秀也好,小家碧玉也罷,多是如此。
不多時,賈芸就入了皇宮,朝見天子,拜道:“臣賈芸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坐在龍椅上面的景帝瞧了一眼下方的賈芸,也是忍不住笑說:“這次你剿匪立下了大功,你想要朕如何賞你?”
此刻的景帝心情不錯,對賈芸丟擲了這個問題,試探著賈芸的心意。
賈芸不由深深警惕,只說:“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臣不敢奢求陛下什麼賞賜,只求我大景江山永固,千秋萬代。”
說漂亮話,就是不提要求,也得到了景帝的歡喜。
看似皇帝是在讓賈芸選擇,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給賈芸選擇的餘地。
皇帝可以主動給,但身為臣子卻不能夠主動提要求,去找皇帝索要。
要是賈芸真的昏了頭,對皇帝提了條件與要求,才是犯了為官的大忌。
景帝看著下面站著的賈芸,心底裡面是對這個臣子愈發的滿意。
得了功勳,卻不居功自傲,自命不凡。
反而是謙虛得體,這樣的臣子,便是尋遍整個朝廷上下的臣子,只怕都找不到幾個似賈芸一樣的德才兼備之人。
景帝笑著:“我大景自太祖立國以來,向來都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而今你既然立下了功勳,朕就不能夠不賞賜你。”
說罷,景帝就轉過身去,朝著戴權看了一眼。
伺候在旁邊的戴權立刻會意,向前走了一步,扯著自己的嗓子,高喊道:“賈芸上前聽封!”
賈芸往前走了一步,跪下領旨。
戴權沒在意,只是略看了一眼,就拿出早已經擬定好的聖旨,當眾宣讀:“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茲有賢臣賈芸剿匪有功,實乃國之棟樑,朕心甚慰,特提拔為從三品遊擊將軍,欽此。”
賈芸高喊了一聲:“謝主隆恩。”
隨著聖旨落地,賈芸的腦海當中再次響起來一聲久違的龍吟,伴隨著龍吟聲音響起,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官爵再進,每日可獲得一絲蛟龍氣。”
蛟龍氣?
獎勵發生了變化。
從正四品到從三品,這是一個巨大的鴻溝與門檻。
官場上面抵達這個檔次的人物,放眼整個京城也不過才寥寥無幾的數百人而已。
可以說,抵達這一步,就已經站在了權力中樞的高位上。
他從一個無名小卒,靠著自己的拳頭,一步步走到了現在遊擊將軍的位置,全靠我自己的努力。
我這一輩子如履薄冰,你說我能當皇帝嗎?
系統,給我狠狠提升!
此刻的賈芸略微感知,就就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變化,沉吟思想:“這次竟然不再是獲得普通氣運了?”
“是了,蟒蛟命格若是想要再次蛻變,只怕普通氣運是無法起到多少效果的,必定需要更上等的氣運加持才可!”賈芸觀摩腦海當中的傳國玉璽,一條正在蛻變的蟒蛟正在吞噬蛟龍氣,騰空挪移,顯露出非同一般的驚人氣象。
可在常人看來,這就是賈芸在發呆,喜極而愣神,也是常有的事情。
待下了朝後,各部衙門的官員,認識賈芸的,不認識賈芸的,全部都圍攏過來,笑說:“恭喜賈大人,賀喜賈大人。”
“我大景朝能有賈大人這樣的賢良幹臣,當真是我大景百姓之幸,大景百姓之福啊!”就連一直以來都比較古板的文官們也在讚頌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