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府。

尤氏看著這群被自己抓到的刁奴,也是氣不打一處來的摔了杯子,臉色陰沉的怒罵道:“一群刁奴才,你們平日裡吃咱們家的,喝咱們家的,吃穿不愁,還能夠每個月領取一筆數額不菲的月錢,怎麼?難道我們寧國府還真虧待了你們不成?”

“為何還要這般吃裡扒外,做這盜賊之事?”

面對著雷霆震怒的尤氏,府中的下人們都是瑟瑟發抖,不敢言語。

畢竟,尤氏說的不錯,寧國府對待他們這些下面的奴才的確是沒得說。

即便是最下面的奴才過的日子,也堪比外面的普通人家,稍微好點兒的奴才更是比外面普通人家的日子好過了不知道多少倍。

可以說,這家裡面奴才雖然是奴才,生活質量卻是極高的,完全不似奴隸。

但人心中的貪婪,就好似高山上落下來的滾石,一旦滾落,必將永無止息。

得了千錢想萬錢。

這些寧國府的奴才們即便是日子過得比外面的普通人家好,但仍舊還是不知足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奶奶們,老爺們過得是什麼樣子的生活?他們整日都看在眼裡,豈能知足。

在見識了天宮裡面的生活之後,宮中的奴婢下人們也覺得自己是天宮的一員,也想著享受主子們的天宮生活。

奴才們心中日益滋生的貪婪念頭,若是在以前的時候,他們亦是不敢如此放肆大膽的。

但現在寧國府的賈珍病重,賈敬從來就不管這家裡面的事情,只知道一味的煉製丹藥,夢想著得道飛昇,而賈蓉又被關押在京兆府的監牢中,一時間這家裡面群龍無首,僅靠尤氏這麼個賈珍迎娶的續絃奶奶來管家,無疑是不可行的。

大廈將傾之時,下面的奴才們總是跑得最快的那一批人。

因此,哪怕是面對尤氏的責罵,他們仍舊是死性不改,只是懊悔自己的手腳沒有處理乾淨,被人提前發現了。

尤氏看著下面保持沉默的刁奴,立刻就揮了揮手,朝著身旁的奴才吩咐一聲:“去,去報官,將這些人扭送官府衙門,讓官府衙門的人法辦。”

聽見尤氏要將他們送去官府衙門,眾人臉色頓時慘白下來,連忙呼喊著:“奶奶饒命,奶奶饒命。”

“我們以後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不要送我們去官府衙門啊!不要啊!”

一時間,哭喊聲音震天響,鬧得整個庭院不得安寧。

尤氏身旁的奶媽婆子們也是走了過來,壓低身段,為這些人求情道:“奶奶,依我看此事還是輕饒了他們吧!將他們的月錢罰沒了也就得了。”

“莫要將他們送去官府衙門,教西府裡的奶奶看了咱們家的笑話,說奶奶的不是。”

因這寧國府的家奴多數都是家生子,幾代人在這寧國府內當奴才。

所以,論起來,他們多半都是認識的熟人亦或者是親戚朋友關係。

而今見到自己熟悉的人落得如此下場,無論如何他們都要幫忙的。

況且,他們這些人都有參與,沒有人不貪汙腐敗,吃拿卡要的。

上上下下,沆瀣一氣。

能被尤氏追查出來的人,也只是這府中刁奴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下面的奴才們瘋狂勸說尤氏息事寧人,莫要將此事擴大化,鬧出笑話來。

給出的理由則是:“家醜不可外揚!本來咱們家因為老爺與少爺的事情,就已經夠亂了,何必又要節外生枝呢?”

“依我看啊!奶奶只需讓他們將偷拿的財物如實上繳,將他們身上賞下去的東西,全部都收上來,把他們給攆出去,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就行。”

一眾婆子們在勸說,尤氏也是有些遲疑不定,心神動搖了稍許,就看一眼站在旁邊的賴二,問道:“賴二,你是這家裡面的大總管家,你說,這件事情應該如何處理?”

賴二。

寧國府大總管家。

負責整個寧國府的外宅諸事,權勢極大,亦是家中的老人。

平日裡就算是賈薔這位寧國府的正派玄孫,見到了賴二之後,也得喊一聲賴爺爺。

可以說,奴才竟比主子還要有派頭,說的便是此人。

眼看著眾人苦勸,尤氏也沒有多少威懾力,騎虎難下,就想著讓賴二這個大總管家來出出主意,聽聽他的意見。

賴二剛才也是一直站在旁邊看著,心裡面也不願意將這些人送去官府衙門法辦。

一來,他作為寧國府的大總管家,貪腐腐敗的最厲害,吃拿卡要的也最多。

主子們或許不太清楚此事,可這下面的奴才們可都是一門清兒。

倘若是將這些人送去京兆府衙門法辦,萬一這些人頂不住壓力,抱著臨死也要拖著他賴二墊背的心態,將他也給供出來,只怕他也活不成了。

二來,寧國府現在內亂嚴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沒有必要將此事鬧大,讓人看了寧國府的笑話。

當然,前者關係到自身利益,後者無關痛癢,賴二做何選擇,自然是不言而喻。

就見賴二忙看向尤氏:“奶奶,我也認為不該將這些人送去官府衙門法辦,要是將此事鬧大,對所有人都沒好處的。”

“西府的老太太她們若是知道了,只怕也不會將這些人送去官府的。”

“還不如直接將他們給攆出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番話語,讓本就猶豫不定的尤氏漸漸沒了報官的想法,思來想去,也覺得賴二等人所言有理。

要是真的將這些人送去官府衙門法辦,肯定會將此事鬧大,讓旁人看了他們家的笑話。

現在的寧國府本就是多事之秋,要是再鬧起來,就更讓尤氏難以招架了。

旋即,尤氏就同意了賴二等人的建議,吩咐道:“將他們身上的財物全部充公,然後,給我全部都攆出府去。”

聽了尤氏的話語,下面的奴才們自然是連連磕頭道謝,不敢有絲毫的怨言。

相比起財物充公,一無所有的被攆出去,他們也不願意去官府衙門裡面走一趟,落得一個秋後問斬。

於是,寧國府的內亂就這般在尤氏的安排下,看似平息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