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盯著寧夏,寧夏笑笑問道:
“你來天啟多久了?”
“兩年了。”
“楊珍珠呢?”
“我們差不多,前後差三個月而已。”
小宋和寧夏年紀差不多,寧夏是警察,更容易讓人信任,所以小宋慢慢放鬆下來。
“你覺得李文瑞為人怎麼樣?”
“怎麼評價呢?作為總監能力很強,我們公司很賺錢的,我雖然在前臺,賺的錢卻不少。”
“但是啊。”
小宋想想繼續道:
“除了工作,其他方面我卻不敢恭維,尤其男女關係方面,不過這種東西沒法說。”
“那你試圖說說,包括楊珍珠和李文瑞的關係,你怎麼看?”
小宋緊盯著寧夏,有些欲言又止。
“你不用有顧慮,咱們談話是瞭解案情需要,我問你的目的也是想知道楊珍珠,周小丹,李文瑞三個人的真實關係。”
“一會兒除了你,我還會問其他人,一個人的證詞對我們查案而言沒有那麼重要,你想,大家都需要問話,你是不是就沒那麼大壓力?”
“嗯,楊珍珠怎麼說呢,我們都瞧不起她,可是有什麼辦法,總監喜歡。”
“這點我明白。周小丹呢?既然三個人在公司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周小丹不覺得尷尬嗎?”
“周總裁了不起,我們很多人都羨慕她,可也覺得她可憐,有什麼用呢?長得好,有錢有能力,可是老公不待見。”
“我聽說這是周小丹爸爸的公司。”
“嗯,不過我入職後公司李總監說了算,周總裁不怎麼來公司。”
“業務什麼都不管?”
寧夏不解,這和剛才楊珍珠的話有出入。
“不管,咱們投資公司上層的事我也不清楚,但是前臺我接待這些來往客戶,都是李總監接待。”
“周小丹和她辦公室的秘書有關係嗎?”
小宋輕輕笑了:
“警官真是什麼都知道,這都調查出來了?要我說,沒有!怎麼可能,我感覺都是大家不瞭解情況亂猜。”
寧夏搖頭:
“這種事捕風捉影就這麼亂講?”
“怎麼傳出來這些話我不知道,以前總裁都不來公司,秘書都跟著李總監,李總監出事後才幫著周總裁處理工作,。”
“我明白了,兩個人就算接觸,可能也沒多久。”
小宋猛點頭:
“我就是這個意思。”
寧夏恍然,關於周小丹和秘書有感情的話,很可能就是楊珍珠在誣陷。
“周小丹和李文瑞的關係呢?既然兩個人的夫妻關係已經名存實亡,有沒有其他事發生?比如吵架?準備離婚?”
“我沒聽過,但是楊珍珠說她聽過,警官,說句不好聽的,楊珍珠的話我一句都不信。”
“平時你與楊珍珠接觸最多,她想過要嫁給李文瑞嗎?”
“嫁李總監?不,不會的,那是個非常勢力眼,非常現實的女人,她不會的,再說幹嘛要嫁?況且李總監也不會娶她。”
“這是什麼意思?”
“啊呀,警官,多好理解,二十多的小姑娘找個大叔,年輕時還行,過幾年沒了激情還不是走前妻的老路,還不如趁現在多撈點錢。”
“你多大了?”
“24。”
寧夏看著這個與自己同齡的女孩,這是完全不同的一種人生觀。
“我不明白,既然這樣周小丹為什麼不和李文瑞離婚?”
“那我不知道,不過我聽說李總監運營公司這幾年,與公司的利益完全捆綁,如果李總監離開,公司損失更多。”
這點寧夏認可,這也與周小丹的說法一致。
“那麼你再分析分析,如果周小丹出事,公司會怎麼樣?”
“周總?前幾天不就是麼,給我們嚇壞了,李總監好幾天沒來上班,周總又出事了,那我們公司就完了。”
“不,我不太明白你們經濟上的事,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李總監沒出事,而周小丹出事了,那會怎麼樣?”
“啊,這樣啊……那公司就全都是李總監的了唄,我知道雖然公司李總監在運營,但其實還是周總的股份最多。”
寧夏這次明白了,周小丹不存在謀殺李文瑞的動機,為了利益最大化,她會忍耐無望可恥的婚姻。
但是李文瑞不一樣,謀殺周小丹會實現李文瑞利益的最大化。
這三個人的三角關係,也排除了楊珍珠謀殺周小丹,藉機上位的可能性。
“平時楊珍珠在工作上表現怎麼樣?”
“可差了,前臺只有我們兩個人,她經常藉口離開,要不去咖啡廳刷手機,要麼明目張膽去找李總監。”
說到這小宋臉上都是不痛快:
“可是有什麼辦法?誰叫她攀上高枝,全公司的人誰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連周總都不在乎,咱們誰敢惹她。”
寧夏覺得挺無奈。
“這也有失公平啊。”
小宋嘆口氣:
“這世道就這樣,哪有什麼公平不公平,誰能靠上大樹誰就好乘涼,有錢有勢才是人生理想。”
“如今李文瑞死了,楊珍珠在公司還能待下去嗎?”
“她都辭職了,前天知道李總監遇害,她馬上就遞交辭呈,只是我們公司規定得一週後才能離職,她還在等著周總簽字。”
“原來是這樣。”
小宋的神情從開始的憤憤不平變成最後有點羨慕:
“警官,咱們倆差不多大吧。”
“嗯。”
“你看,我知道你們吃公糧,但是你可能還沒我賺得多,你說咱們這輩子圖啥?”
寧夏沒想過這個問題,兩個人同時靠向椅背看向窗外。
“我以前瞧不起楊珍珠,那就是個不要臉的小三,可是現在我還挺羨慕她,如果周總不為難她,楊珍珠這幾年順風順水還在李總監那裡得了不少錢。”
“你很羨慕?”
寧夏有些不理解。
“當然,那些錢足夠楊珍珠在京海市買個大房子,我呢?多少年才能買房子?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實現。”
寧夏被小宋的話驚住了:
“我沒把在京海市有個大房子當成人生理想。”
小宋冷哼一聲:
“那是警官你過得不錯吧。”
“不,我過得很簡單。”
小宋笑了:
“人各有志吧,也許正因為警官是這樣的人,才會選擇當警察這條路?”
寧夏沒有回答。
楊珍珠,小宋,她們三個人年紀相仿,但是因為不同的人生觀,三個人已經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寧夏問自己,答案是肯定的,警察這條路沒有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