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我為什麼這幾天更日記那麼勤快。

因為我打算每天更兩章練筆,再更兩章日記發牢騷。

後面萬一有事,再發存稿。

對了,我已經二級了,雖然二級作家也沒有什麼用,就是可以多使用幾次AI,但是我自已不在番茄用AI。

AI現在到處都是,我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番茄把AI當寶,我自已都有專門的AI網站用,反正哪裡的AI寫出來的都不盡人意,我用AI也只是查資料,番茄的AI沒有吸引我的地方。

說著我嘗試了一下AI的開書靈感,寫出來的東西,不能說垃圾,只能說差不多。

還是我自已的AI工具好用。

真的爛,插入的大綱狗屁不通。

浪費我時間。

·

文以載道。

這個文可不容易啊。

視角的割裂。

作者和讀者的視角是不一樣的。

我寫出來的東西,由於我已經構建了部分世界觀。

讀者並不知道這些。

我可能並沒有察覺到這個方面的問題,寫出來的東西自認為還不錯,但是讀者缺失了重要的資訊,他們讀起來可能雲裡霧裡,甚至感到厭煩。

有些書,你重新讀的時候,會驚歎作者埋下的伏筆,這些其實在作者落筆的時候就是高潮。

讀者作為缺失資訊的人群,有些作者可以讓讀者在這部分也能有一個不錯的觀感。

但是大部分新手做不到,甚至會出現作品一堆錯誤,讀者完全沒有追讀的慾望。

可是作者也是人啊,也是隻有自已有限視角的普通人。

那些成功的作者,讓我覺得他們擁有著上帝視角,甚至是可以自由地切換讀者視角與作者視角。

我想過透過不斷地改文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完全不對。

新人不要頻繁改文,這是共識,而且我也不喜歡改文這種枯燥的工作。

而且改文你還是帶著全知視角,很難體會到讀者需要什麼,他們缺了什麼。

要解決,沒有一個前人作者能給我提供有效的意見,我只能不斷地嘗試,找到適合自已的方法。

說回《別看,快滾!》

我也的確不知道我的第一章讀者看起來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因為我的觸動完全來自於邏輯和莊嚴,我第一次看這個劇情卻完全沒有對這個的感觸。

所以我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先描寫了空無一人的燭光晚餐,然後白蓉回家,看到了角落裡借酒消愁的邏輯。

我不知道讀者的感覺是怎麼樣的,但是我作為作者的目的是:

引發讀者的好奇,燭光晚餐的兩人為什麼都不在?為什麼邏輯會爛醉如泥?

緊接著,白蓉的話不僅沒有解開疑問,反而是將讀者隱隱的猜測給否決了。她不是這個燭光晚餐的主角,那麼邏輯又是和誰共進晚餐?

然後我把時間線拉回一個月前,解釋了今天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

可能寫得不好,但是這是我水平的極限了。

用著現有的大綱,企圖還原我喜歡的人物,讓讀過故事的,沒讀過故事的,都能感到有趣,將故事看下去。

不對,這件事太羞恥了,你們還是別看吧。

我說的是技法,我以後可以運用於寫作中的技法。

蛤蟆說的故事核我的確沒有歸納,但是我看過的故事數不勝數,可是需要一個錨點。

就像前幾天和朋友吃飯,有個朋友介紹了一位“顧曲周郎”

然後我們聊到了這個典故,第一時間我沒有反應過來,直到他們說“曲有誤,周郎顧”

我腦海中的記憶就被瞬間解開了

就是那種成語故事一樣的錨點。

周是周瑜,歷史上周瑜可比諸葛亮年輕,還是帥氣的謀士。

那姑娘們都喜歡周瑜,怎麼和周瑜拉近關係呢。

於是她們彈奏樂器的時候故意彈錯,就琴曲吧。

然後這時候,已經離開的周瑜,就會回頭過來,手把手教姑娘彈琴。

顧,回頭的意思。

這個故事大體是這樣,擴充個幾百來字應該可以,就是對於我來說有點困難。

我積累的方式和蛤蟆應該不一樣,他是找共同點,然後將有這些點的故事歸納成故事核,隨時可以再化用出來。

我記憶東西更多的是靠著俚語、人物這樣的錨點。

比如三體二的故事,與邏輯相關的劇情,我全部靠著邏輯這兩字,這個人物記住了大概。

邏輯就是我對《別看,快跑!》這本書的錨點。

說說我為什麼喜歡邏輯這個人吧。

章北海可能是更加偉光正的人物,但是他唯一的缺點就是——泰國完美!

這樣的人物距離現實太遙遠了,我們接觸不到,就顯得虛幻,顯得假。

邏輯才是大多數人的樣子。

有點小聰明,對自已的利益比較關心(這是計劃的一部分),但是也有著一定的責任感。

機緣巧合之下,掌握了兩個文明的命運。

偶然的權力,這也是普通人追求的東西。

邏輯的故事太適合網文了,本事就是無比貼近普通人的爽文。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是當爽文來看的。

雖然不得不承認,後面多刷的時候,章北海的印象同樣深刻。

讓我們來看看邏輯人生的起伏吧。

首先是名牌大學教授出身——起

然後是研究宇宙社會學籍籍無名,甚至參加節目成學術騙子——落

勉強溫飽,然後捲入ETO暗殺——落

莫名成為面壁者——起

對面壁者的微笑——落

這是計劃的一部分——起

莊嚴——起

未來等你——落

似乎找到真相,發動咒語——起

被基因病毒命中——落

冬眠前往未來,失去面壁者身份——落

可以解凍莊嚴——起

被殘留ETO追殺——落

正式辭去面壁者——有起有落

混亂中,發現咒語生效,邏輯被奉為救世主——起

邏輯的咒語再難發動,但是他不能說出事實,被人們誤解,莊嚴也被當成籌碼——落

雪地工程讓邏輯再次對話三體人——起

夕陽下的對話——英雄落幕

不同於人生的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小說中的人物都是起起落落的。

這樣才更能吸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