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死亡教育並並不普及?

或許相對於死亡,人們更恐懼的是痛苦和未知。

如果生前的痛苦超過死亡時的痛苦,死亡教育又沖淡人們對於死後未知恐懼的話,從結果上來看,或許就知道死亡教育為什麼得不到普及了。

想寫一個故事,一個革命起義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故事的結局會不會成功,不過起碼是為更好的生活努力了不是。

中學的時候看過一本書,作者號稱是外國的金庸。

不記得書名,但是記得這是一個少年穿越沙漠追尋寶藏的故事。

他遇到過好心的茶具老闆,許諾給為自已解夢的吉普賽老婦人部分寶藏,他和太陽和風對話。

具體的記不清了,但故事的主題只有一個,當你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我的經歷讓我有點感觸,翻譯成中文其實就是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有個電視劇也是這種情況,我也不記得名字了。

人在不同的時候的確會對同樣的事物有著不同的感受。

曾經,對於道德和法律,我也堅定地認為法律對人的約束作用更大。

可是,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

因為我發現,法律裡沒有比死刑更嚴重的刑罰。

死亡,很多人中學開始就在思考甚至追求的東西,竟然是法律裡面最重的刑罰。

所以,對我來說,違法犯罪只有一次和無數次。

畢竟殺一人是死刑,殺一百人也是死刑。

然而,殺一為罪,屠萬為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存在於鄉土之中的道德約束要遠早於法律約束的原因。

道德約束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至少是和禮同時出現,甚至比禮要早得多。

而法律的雛形出現在商鞅時期的秦國。

很多時候,思考的結果往往違背常識。

因為常識是環境灌輸給個體的,他們需要你按照他們的需求好好活著。

7.14

今天是最後一天上班了。

工資夠我熬過暑假了。

說實話,如果可以,我挺喜歡工作一個月,休息兩個月的。

但是大環境估計不允許,現在連找個工作都難。

接下來我可能會忙一些其他的事情,但同時也會開始把小說撿起來。

一粒蜉蝣見青天。

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嗎?

沒入門覺得寫小說不過爾爾。

現在我不敢口出狂言了。

真要寫小說,我要學的東西可真不少。

聊點什麼呢?

上班摸魚,吹水怎麼樣?

說實話,我看了那麼多技巧,發現想寫好小說,只能靠練。

你們說,我讓竇娥,算了,寫出來你們自已看吧:

竇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堪賢愚枉作天!雷公助我。\"

是有點累人哈。

都不用雷公了,這臺詞就可以把讀者雷得外焦裡嫩。

就是腦子裡面亂七八糟的東西,一會想到叫屈的竇娥,一會想到聯九州之庶黎、撼一家之王庭的大賢良師張角,臺詞一串,就成了這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

比雷公厲害,這臺詞賊雷人。

7.15

中國人歷史讀的是什麼?

可能是陳勝“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寧死,死國可乎?”

是“聯九州之庶黎,撼一世之王庭”的張角

亦或者是“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

誰知道呢!?

7.15晚

番茄作者端上線了新的任務系統,等級機制也改了。

7.18

還是不對,沒有辦法穩定寫作狀態。

7.22

番茄的一個舉動在作者圈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AI正式面世。

讀者可能不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但是對於作者來說,反響就大了。

頂層的作者可能短期內是完全沒有影響的,但是中下層作者……現在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AI就是人工智障,寫出來的東西狗都不看,距離被AI替代的時間還長著呢。

另外一派認為,AI被寫進了番茄的合同,在番茄寫書不但會被餵給AI,AI寫書後會分走自已的流量,自已的書還有可能因為和AI內容相似,被判抄襲,追回稿費。

起碼,AI這件事,對番茄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但是我也看不清事情究竟會如何發展,所以我保留意見。

7.25

說說企業的那些降本增效吧。

其實就是節流和開源。

企業要獲利,一是將成本打下去,包括員工的工資在內,二是將產品賣出去,買的人越多越好,能賺得越多越好。

記得好像是這麼論述資本主義為什麼必定走向滅亡:

因為每一個企業都會剝削自已員工,員工的工資能給多低給多低,然後他們又期望能有人買自已的產品,能賣多少賣多少。

可是每一個員工都是消費者,沒有工資的員工如何消費?

企業也必然不可能考慮這個,不是他們想不到,而是想到了也不可能多發工資,因為,這樣是別的企業賺錢,這個企業本身虧錢。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消費者沒錢花,企業同樣沒錢賺。

企業越沒錢,越不發工資,企業越不發工資,員工越沒錢消費,所有的企業越沒錢。

這就成了一個惡性迴圈,最後緊縮的鏈條繃斷,原有的鏈條破碎。

不過在我看來何止是資本主義。

所以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讓所有的企業都合併成一家,這樣發工資和賺錢的是同一家企業,就不那麼容易出現上述的問題。

或許你可以管這個一家獨大的企業叫國家,這種行為,也被稱為壟斷。

不同於行業壟斷,行業壟斷,通常是在某個方面沒有其他替代性的可供選擇的商品,例如透過虧本降價等行為消滅競爭對手佔領市場,然後壟斷這個行業再提高價格回血,甚至暴利。

打破緊縮資本鏈條的壟斷應該是全方面的壟斷,即不存在競爭對手的同時,也沒有其他方面的企業。

可是這樣或許不會出現惡性迴圈的問題,但是這種壟斷也不完美,因為沒有競爭對手,這就是一攤死水,其實我覺得更難的是壓制所有的活躍分子,保持這死水都難於登天。

所以現在的基本情況,就是在前者的情況下,加以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