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話,一個個故事中都會有世界本源的設定,在我看來就是世界種子的變種,

說回世界種子不值錢這件事,想要讓一個世界種子長成蒼天大樹是真的難。

那些爆火出圈的文章,就是一個個屹立不倒的世界樹,他們的作者把他們培育成如今的樣子你們不會覺得很簡單吧。

可能有的人的確是有天賦,就像有的人沒天賦養什麼死什麼一樣。

同樣基因的種子,不同人來養,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網文裡面的世界種子數不勝數,其中被養死的更是不在少數,對此我自已深有體會。

剛剛眼睛有點累,看了一會紙質書回來,我想到了一個很久之前的點子。

大與小。

就像人類從來沒有看到過宇宙的邊界一樣,人們也從來沒有發現最小的基本單位。

很久以前,有人認為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後來發現原子可以分為質子和電子。

後來又發現了夸克。

越來越小的粒子,讓人們不敢再定義最小粒子這一件事。

小時候可能是看陀螺還是什麼的,有感而發,太陽繞著地球轉就跟電子繞著質子轉好像。

當然,實際上差別挺大的。

可能是另外的粒子類比會更準確。

當時我也有了一種類似“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感覺。

我們的世界生活的地球可能是某個超宏觀的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那裡的“人們”也在研究著我們這些圍觀粒子為什麼會有星系,為什麼行星會繞著恆星轉。

往下推,我們研究的原子電子上又是否存在著我們不可理解的生物。

他們對於我們,就像是我們對於超宏觀世界一樣。

再大膽一點,說不定我們一直探索之後會在兩端相遇,就像是咬住尾巴的銜尾蛇一樣,我們探索微觀世界,最後會發現自已存在於裡面,而往天上看去,剛剛的自已還在被自已注視。

或者說如果哪天人類能夠掌握向超宏觀進發的方法,我們最終會發現我們會從實驗室裡出來,回到地球上。

這個頭尾相接的想法其實不止是我有,後來我上高中的時候,看了劉慈欣的短篇小說。

吐槽一下,劉慈欣真的很喜歡將主角命名為丁儀,聽說是因為懶,巧了,我也很懶。

當時看他寫了一篇小說是說丁儀帶領著主角團對最小粒子進行實驗,完了好像是宏觀世界世界日夜顛倒了還是怎麼樣,反正再次撞擊之後世界又變回正常了,然後主角團就發現世界最大和最小是相通的。

不過往大了探索很難,所以主角團是先發現最小粒子從而驗證了這個理論。

這個當然是科幻故事,現實是怎麼樣的沒人知道。

就像霍金的那本時間簡史解釋我也不是很認可一樣,當然或許是我沒有看懂。

霍金說宇宙起源於奇點,起源於宇宙大爆炸,但是這個說法在我看來並不能完美解釋宇宙起源。

因為他沒有說奇點的起源,更像是把宇宙起源這個問題變成了奇點起源。

宇宙是怎麼來的?

奇點發生宇宙大爆炸來的。

奇點是怎麼來的?

不知道,因為書裡沒寫。

這有點像是我問米飯哪裡來的。

水稻來的,水稻哪裡來的。

他就不回答是從田裡種出來的了。

所以我的認知裡,這個問題像是被轉移了,並沒有真正得得到解答,不過現有的物理規律都是基於現實和推理,倒也不能說錯。

有些科學家的思想真的是天馬行空。

我有一本萬有引力的書,當時有點想法,後來想法太多就擱淺了。

萬有引力是可以牽扯到時空的。

愛因斯坦就十分異想天開地將將重力和引力聯絡了起來。

我們會發現力等於質量乘加速度,而引力等於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那麼問題來了,光的速度是不變的,當宇宙飛船加速行駛的時候,從外面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的光會發生偏移,這是加速運動的結果。

而且飛船加速越快,光線偏離得就越明顯。

但是當我們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之中,你可以想象一下坐電梯的時候,上升的過程中間是不是有一段穩定的力的感覺。

如果電梯停住不動,我們會感受到重力,如果電梯勻加速上升,我們會感覺到力變大了,因為這是重力加上了電梯做功的力。

那麼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

你處在外太空的失重密閉的箱子內,突然你重新感受到了力,請問,這個力是因為你回到了地球上產生的重力,還是因為你所在的箱子此時正在勻加速行駛?

你會發現兩者的效果是一樣的,我們根本無法分辨。

光線也是一樣,光透過質量極大的星體的時候會發生扭曲,就和照射進入飛船的光線效果一樣。

是不是感覺發現了什麼,質量和運動效果是可以等同的。

注: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中最具革命性的理論之一,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並在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相對論主要分為兩部分:

狹義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 狹義相對論主要處理在沒有重力作用下,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時的物理現象。它提出了兩個基本假設:

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照系中都是相同的。

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不依賴於光源和觀察者的相對運動。

狹義相對論的著名公式是E=mc²,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理論揭示了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等價性,並且導致了原子彈和核能發電的發展。

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 廣義相對論是一個描述引力的理論,它將引力解釋為時空的曲率。愛因斯坦提出,物體的質量和能量會影響它們周圍的時空結構,而物體則沿著這個彎曲的時空路徑運動。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包括:

彎曲的光線軌跡(引力透鏡效應)

時間的引力膨脹

黑洞的存在

宇宙的膨脹

廣義相對論的一些預測已經透過實驗和觀測得到驗證,例如,引力波的直接探測。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傳統理解,還為高能物理、宇宙學、黑洞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對於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和行為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