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號 我今天沒有睡午覺,但是我現在一點都不困,還精神奕奕。
打的飽嗝都是咖啡味的我異常的精神,可能就是眼睛會有點累。
吐槽詞庫。
汩汩,你們知道這個詞念什麼嗎?
我看了那麼多小說用這個詞描寫流血,結果我光打這個詞就費了好長時間,才發現它同音,咕咕。
離譜不。
這還算好的了,至少的確這詞平常不怎麼用,看到知道什麼意思就行,沒人糾結拼音。
但是,擒賊先擒王這樣的短語,你詞庫裡沒有是不是過分了?
我把五個字的拼音全部打出來之後,再一個個找擒賊、先、擒、王,現在只能詞庫才記住這個詞。
不過這個過程是越來越方便的,還算不錯,這種事情怎麼說呢?有點像是煉製你自已的本命法器。
你看別人用他們的詞庫打字很順暢,但是給你,你也做不到他們那個樣子。
每個人的初始靈劍,呸,詞庫是一樣的,隨著你的蘊養,你的詞庫才能像是你的本命法器一樣,指哪打哪,它甚至能夠在你打出第一個字的時候,完美地預判出你的這一句話。
好吧,可能有點誇張了。
但是我覺得,用本命法寶這個比喻來描述還是挺準確的。
像我寫這篇日記,大部分用來表達思想的詞都差不多,我已經打得很熟練了,可以像是聊天那樣輕鬆完成四千字每天。
但是我很多需要描寫景物和動作的其他網文小說不行,我有的字可能我也不清楚拼音和讀法,根本打不出來。
好了,亢奮完了,繼續更《縱橫都市》去了。
因為開始驗證前需要三天每天連更4000字,加上七天的驗證期。
最穩妥的就是先屯四萬字,但是我估計我完結都沒有這麼多字,所以我可能先把總字數寫到十萬,然後開始推薦驗證,慢慢發存稿。
然後完結的話,可能還會在推薦驗證結束之前?
有這種先例嗎?讓我試試?
要吃晚飯了。
不對啊!
我好像寫太快了,我可能寫不到50章啊,這樣。
果然對故事的把控能力還是太弱了。
連多少故事可以寫多少章都不知道。
我就是個菜雞,又菜又愛玩!
現在剛寫到44章,我已經要去搶婚了。
那麼我寫個六七章也不是不行。
先是蕭瑜踩點,然後聽說了有關婚禮的一切,然後是單方面見到了並不開心的北冥綺。
蕭瑜不打算帶著北冥綺私奔,他現在的實力已經罕逢敵手了,他給北冥綺留訊息之後,決定當眾搶婚。
先敗姬攸。
遇到了北冥綺家族的四大老祖。
琴、棋、書、畫,四大關卡攔路虎。
打臉姬家,姬家家主的實力也是這個世界的極限,以指為劍,一劍分京城。
暴露了京城地底的金龍,得知世界已經坍縮到無法連線其他世界了。
後面的再說,應該寫滿五十字不難吧?
反正早就寫跑題了,我下次打死不碰大雜燴和純歷史。
架空歷史應該不會這麼變態,當然,要是不小心大雜燴那另當別論。
2024年5月17號 晴,不想工作
我想寫北冥綺婚禮的場景,然後冒出來的畫面和語句是: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我最近沒有看小品啊?是以前看太多被洗腦了嗎?
我有點懷疑,這本日記可能會先開啟驗證。
因為現在已經六萬多字了,而《縱橫都市》現在也才七萬多,我不過存了五章左右的存稿。
我在想,我是先開始這本日記的推薦,等結束後再去搞《縱橫都市》還是,先把《縱橫都市》完結了再開啟這本的推薦驗證。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看看兩邊的存稿先。
主要是日記這本我有一堆牢騷可以堆字數,另外那本容易卡文。
聽說上古時期的作者是周更的,一週兩更四千字,只不過當時寫小說沒錢,他們純粹為愛發電。
隨著資本的湧入,小說行業湧入了越來越多的勞動力。
然後,捲起來了,有錢誰不卷?
想了想自已對於小說的看法,大概就是止痛藥。
這個描述不準確。
嗎啡知道嗎?
這是止痛用的藥物,直接注射的。
但是嗎啡不能隨便用,因為具有成癮性。
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血戰鋼鋸嶺》中,戰場上使用嗎啡的那一幕。
之一吧,這部電影我就不多說了,當時好像是高中英語課老師放的還是什麼時候看的。
說個你們可能比較熟悉的,《血戰鋼鋸嶺》的主角是二代蜘蛛俠,對,演員是同一個。
我後來才發現的,我覺得說蜘蛛俠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三個不同時期的蜘蛛俠我就不說了,這個經常有人爭論。
不好意思,又跑題了,意識流就是這樣的,我想到什麼說什麼,剛剛說到我對小說的看法。
然後我提到了嗎啡,是覺得嗎啡和小說很像。
其實更準確的詞語是,X。
黃賭X中的X。
嗎啡作為一種止痛的注射劑,其實也有一定的致幻性和成癮性。
我們都知道有各種新型毒品,那些都是害人的玩意。
但是一開始的原料不是。
就像中醫裡面什麼都可以當藥材。
原料管制得好,也可以製作嗎啡這樣的止痛藥劑。
我說這個就是想表達,我覺得小說、網文,就是這麼一種東西。
它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它也具有一定的成癮性和致幻性。
不過沒有十分明顯的對於身體的傷害。
但是對於精神和思想是有影響的。
我有很多方面想說的,為了條理性,我分點講。
第一,著書立說。
這個詞也不太準確,因為網文小說都是故事性的,雖然作者會夾帶私貨,但是並不會有去邏輯論證什麼這樣的理論性。
但是作品就是作者思想認知的延伸。
如果你能將自已的想法和三觀種種與思想有關的東西,透過一定的載體形式傳遞下去,無論是作為榜樣還是批判的物件,起碼他們是留下來了。
那麼未來的人總有接觸這些東西的一天,不用多,有時候一個人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