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縣位於遼寧省北部,是瀋陽市下轄縣。其地理座標為東經122°44′23″-123°45′14″,北緯42°8′46″-42°39′29″,總面積2320平方千米。法庫縣南與瀋陽市隔遼河相通,北與康平縣、昌圖縣、開原市接壤,東與調兵山市、鐵嶺縣毗鄰,西與新民市、彰武縣相接,地理位置優越。

行政區劃與鄉鎮簡介

法庫縣下轄17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開發區,政府駐地位於法庫縣興法東路58號。

- 慈恩寺鄉:辦公地址在慈恩寺鄉慈恩寺村。這裡環境優美,鄉村氣息濃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淳樸的民風,是體驗鄉村生活的好去處。

- 和平鄉:以寧靜祥和的鄉村氛圍著稱,境內農田廣袤,農作物種植豐富,展現出一派田園風光。

- 四家子蒙古族鄉:是法庫縣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具有濃郁的蒙古族風情。這裡民族文化特色鮮明,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在這裡得以傳承和發揚,遊客可以領略到獨特的蒙古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 雙臺子鄉:地處山區與平原過渡地帶,自然風光優美,有獨特的地質地貌和豐富的植被資源,適合開展戶外徒步等活動。

- 臥牛石鄉:名字富有特色,境內地勢較為平坦,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法庫縣重要的農產品產區之一。

- 大孤家子鎮:前身是皇室釀酒作坊,具有深厚的酒文化底蘊。鎮內的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為皇室園林建築風格,是國家4a級景區。這裡還是省級特色白酒小鎮,白酒年產值5000餘萬元,半拉山子村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 三面船鎮:因獨特的地理形狀得名,境內河網密佈,水資源豐富,漁業和水上運輸曾是當地重要的產業,如今則以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

- 秀水河子鎮:是法庫縣的經濟大鎮之一,交通便利,商業繁榮。這裡還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葉茂臺鎮:是瀋陽西部邊陲重鎮,南與新民,北與阜新、內蒙古接壤,101線貫穿全境。境內的聖蹟山上有聞名全國的“遼代墓葬群”,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登仕堡鎮:以林果產業聞名,尤其是蘋果梨等水果種植規模較大,每到果實成熟季節,果香四溢,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採摘。

- 柏家溝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法庫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同時,鎮內有豐富的民間文化活動,民俗文化底蘊深厚。

- 丁家房鎮:自然風光秀麗,山林資源豐富,是法庫縣的生態保護區之一。這裡空氣清新,適合發展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產業。

- 孟家鎮:農業基礎雄厚,近年來積極發展設施農業,蔬菜、花卉等種植產業逐漸興起,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 十間房鎮:有櫻桃溝村“知青之家”民宿,遊客可在此尋找到久違的鄉村記憶,還能親自下廚,體驗燒柴、炒菜等六七十年代鄉村生活樂趣。鎮內部分割槽域地勢較高,可俯瞰周邊田園風光。

- 馮貝堡鎮:原名注哈屯、紅旗堡,清初時有滿族正紅旗人來此墾荒,後因馮殿卿貝勒遷來居住而得名。鎮內有豐富的歷史傳說和民俗文化,民間手工藝傳承較好。

- 依牛堡鎮:是法庫縣的農業強鎮,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同時畜牧業也較為發達,有多個規模化養殖場。

- 包家屯鎮:地處法庫縣西部,自然景觀獨特,有大片的山林和草原,是戶外探險和草原風情體驗的好去處。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法庫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根據考古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石斧、石刀及陶片等遺物可得以證明。

清代,康熙年間為鞏固邊疆,修築柳條邊,在此設“法庫門”作為出入關卡,因地近遼河魚梁區而得名。“法庫”為滿語“魚梁”音譯,寓意水草豐美、山川秀麗、物阜糧豐。清光緒七年,設康平縣,邊門以北部分地區劃入康平縣。光緒三十二年七月設治“試辦法庫門撫民廳”,劃開原、鐵嶺、康平、新民三縣一府毗連之地449村歸廳領轄。民國二年二月,改廳為縣,隸屬洮昌道。1993年1月,法庫縣劃歸瀋陽市管轄。

法庫縣是遼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境內現存葉茂臺聖蹟山遼墓群等22座遼代古州城遺址。遼墓群中出土的印浮雕雙鶴紋銅鏡等文物,見證了遼代時期文化與白鶴文化的融合。同時,法庫也是滿族文化的傳承地,滿族傳統釀酒工藝在這裡得以延續,大孤家子鎮的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和老北味酒文化旅遊景區是滿族酒文化的典型代表。

歷史人物

法庫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歷史人物。遼代時期,這裡是契丹族活動的重要區域,遼代北府丞相蕭義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墓葬位於葉茂臺鎮聖蹟山遼墓群中,是已發掘墓葬中最重要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碑刻、壁畫、絹畫等文物,為研究遼代歷史和契丹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

此外,清代督陶官唐英也是法庫人。他在陶瓷製作領域成就斐然,對中國陶瓷工藝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相關事蹟和陶瓷文化也成為法庫文化的一部分。

必遊景點

- 白鶴樓:位於法庫縣,是中國北方最具遼代建築風格的標誌性文化景觀,被譽為“大遼第一樓”。白鶴樓主體建築面積4916平方米,高51.9米。2016年,白鶴樓與黃鶴樓締結為“姊妹樓”,形成“南有黃鶴樓,北有白鶴樓”的文化格局。2022年重新裝修後,內設遼文化博物館、唐英紀念館等,全面展示遼代歷史文化、白鶴文化、陶瓷文化。

- 巴爾虎山風景區:作為“遼代聖山”,是瀋陽最高峰,為國家3a級景區。共有大小山峰99座,主峰廟臺山海拔447.2米,是遼河入海口正北方向的第一座高峰,也是法庫八百麓嶺的生態脊樑。這裡植被豐富,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滿蒙文化底蘊,山西麓的王爺陵村、東麓的公主陵村等是大清朝滿蒙聯姻的見證地。

- 財湖旅遊度假區:是一處集鄉村休閒、水上娛樂、空中旅遊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財湖原名尚屯水庫、塞北湖,有2萬畝水面,是瀋陽以北庫容量最大的湖泊,也是天鵝、野鴨等珍稀候鳥的棲息地。財湖北岸的財宮是全國最大以供奉財神為主的道觀,文化深厚。南岸的瀋陽法庫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是東北首家通航機場,擁有高空跳傘、空中游覽等特色體驗專案。

- 葉茂臺聖蹟山風景區:位於葉茂臺鎮,聖蹟山原名葉茂臺西山,海拔203米,山勢陡峭。山上的遼代墓葬群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科考、科普、遊覽觀光於一體的遼金故地歷史遺址。已開掘的遼代蕭義墓出土了“深山棋繪圖”“郊園野趣圖”等絹畫,引起海內外考古界震驚。

古剎、寺廟與道觀

- 財宮:位於財湖景區內西畔的財山上,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有400多年曆史,2002年恢復重建。財宮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設有山門殿、三清殿及六棟配殿,東西設有鐘樓、鼓樓和啟運閣、轉運閣,是祈瑞迎祥、招財納福的風水寶地。

民俗風情

法庫縣有著濃郁的東北民俗風情,遼北大秧歌是當地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每到節慶日,人們便會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扭起大秧歌,動作誇張、熱情奔放,展現出東北人民的豪爽與熱情。

此外,法庫的剪紙藝術也頗具特色。當地剪紙藝人以剪刀為工具,以紙為載體,創作出各種精美的圖案,題材廣泛,包括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充滿了生活氣息,體現了法庫人民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

法庫還是“中國白鶴之鄉”,每年春秋兩季,白鶴等珍稀鳥類會遷徙至法庫縣。此時,當地會舉辦相關的觀鳥活動,吸引眾多鳥類愛好者和遊客前來,人們可以近距離觀賞白鶴翱翔天際的壯觀景象,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特色美食

- 法庫羊湯:選用野生山羯羊熬製,湯汁奶白濃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搭配高粱麵餅一起食用,暖胃又滋補,是法庫人冬季喜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遊客到法庫必嘗的特色佳餚。

- 法庫牛肉: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法庫縣地勢和氣候為肉牛養殖提供了優越條件,產出的牛肉肉質鮮嫩不柴。無論是炭火烤牛排,還是醬滷牛腱子,都備受食客喜愛。

- 藏香豬肉:法庫十間房鎮的藏香豬肉有著“人參豬”和“豬肉界天花板”的美譽,營養價值高,肉質鮮美。這裡的藏香豬以綠色食材為食,養殖環境優越,使得豬肉品質上乘。

- 八虎山山楂製品:法庫八虎山山楂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以其為原料製作的山楂錦鯉、果丹皮、山楂片等產品酸甜可口,深受遊客喜愛。

- 沙地花生:法庫的沙地花生,顆粒飽滿,酥脆香甜,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作為烹飪食材,都別有一番風味,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之一。

旅遊指南攻略

- 交通:法庫縣交通便利,從瀋陽出發,可乘坐長途客車前往,也可自駕,車程約1小時左右。境內公路網發達,形成“三縱四橫”的公路格局,前往各景點較為方便。

- 住宿:法庫迎賓館是當地不錯的住宿選擇,位於吉祥街道,環境舒適,服務設施完善,早餐豐富多樣,且有獨立停車場。此外,十間房鎮櫻桃溝村的“知青之家”民宿能讓遊客體驗獨特的鄉村住宿氛圍。

- 最佳旅遊季節:春季可前往大孤家子鎮敖牛堡村的芍藥花莊園欣賞花海,還可參與賞花、釣魚、露營等活動。夏季適合到財湖風景區,可泛舟觀鳥、體驗飛行專案避暑解熱。秋季是觀賞巴爾虎山紅葉和採摘水果的好時機,葉茂臺鎮的遼墓群也適合在秋季參觀,天氣涼爽更適宜戶外活動。冬季則可參加財湖“遼文化”冬捕季,觀冬捕、品魚宴、戲冰雪,感受濃郁的東北冬季民俗風情。

- 遊玩路線推薦:一日遊可選擇“白鶴樓 - 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 - 財湖水庫”路線,上午登白鶴樓領略遼代文化,中午在附近品嚐法庫美食,下午前往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感受滿族酒文化,最後到財湖水庫欣賞湖光山色或體驗飛行專案。二日遊可在此基礎上,增加巴爾虎山風景區和葉茂臺聖蹟山風景區,第二天上午前往巴爾虎山徒步登山,下午參觀葉茂臺聖蹟山遼墓群,深入瞭解法庫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

法庫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美味的特色美食,為遊客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旅遊體驗,是瀋陽周邊不容錯過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