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晉中市《和順縣》
華夏神州放光彩祖國繁榮昌盛求下聯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山西省的東部,太行山中段,有一座寧靜而充滿魅力的縣城——和順。和順縣總面積達2250平方公里,是晉中市版圖最大的一個縣。全縣轄5鎮3鄉1城區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76個行政村 ,不同的鄉鎮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和順豐富的地域風貌。
鄉鎮簡介
- 義興鎮:作為縣政府駐地,義興鎮是和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省道董榆線橫穿東西,207國道縱貫南北,是連線和順與外界的重要樞紐。鎮上人口密集,商業繁榮,高樓大廈與古樸街巷相互交織。漫步在義興鎮的街頭,既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便捷,又能尋覓到歷史的痕跡。街邊的小店琳琅滿目,傳統的手工藝品與現代的商品在這裡和諧共處,展現出獨特的生活氣息。
- 李陽鎮:李陽鎮位於和順縣北部,是一個以工業和農業共同發展的鄉鎮。它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工業發展頗具規模,為當地經濟做出重要貢獻。同時,李陽鎮的農業也獨具特色,農產品種類豐富,品質優良。這裡的自然風光也毫不遜色,山巒起伏,綠樹成蔭,山間的溪流清澈見底。值得一提的是,李陽鎮還是石勒的故里,石勒這位在西晉後期十六國時後趙的開基者,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濃厚的歷史底蘊。
- 松煙鎮:地處和順縣東南部的松煙鎮,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是一個天然的綠色氧吧。松煙鎮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這裡的傳統村落儲存完好,古民居錯落有致,展現著古樸的建築風格。每年舉辦的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此外,松煙鎮還盛產優質茶葉,茶香四溢,聲名遠揚。
- 青城鎮:青城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有許多歷史遺蹟和傳統建築,見證了歲月的變遷。鎮內的前虎峪村是戶部尚書王佐的故鄉,王佐一生耿介忠直,在朝為官功勳卓著,他的故事在這裡代代相傳。青城鎮的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彷彿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 橫嶺鎮:橫嶺鎮位於和順縣西部,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它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農作物種植廣泛,尤其是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橫嶺鎮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也有一定儲量。這裡的鄉村生活寧靜祥和,田野間麥浪翻滾,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
- 平松鄉:平松鄉自然風光旖旎,有許多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境內的合山村東南50米處的臥虎崗下,坐落著著名的懿濟聖母廟。這座廟宇歷史悠久,據重修碑記載“宋朝建至,宋金兵劫火焚之餘”,元代重修,歷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聖母殿仍呈柔和絢麗的宋代建築風格,元代斜梁彎材的建造特點。平松鄉的鄉村旅遊也在逐漸興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
- 馬坊鄉:馬坊鄉地理位置獨特,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相傳戰國時的軍事家樂毅曾隱姓埋名,隱居於此,現在馬坊鄉有樂毅村,村後的樂毅廟遺蹟猶存。這裡的自然風光原始而壯美,山巒連綿,森林茂密,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馬坊鄉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當地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
- 餵馬鄉:餵馬鄉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鄉內的東餵馬村西有一座榮華寺,唐代建立,明代重修,歷代均有修葺。主體建築為長方形四合院,東有禪院,佔地面積700平方米,有殿堂禪舍30餘間。正殿內3尊石雕佛像立於蓮臺,通高5.22米,唇厚、目長、鼻高、頤豐,一掌朝上,一手復下,頗有雄壯氣魄,為北魏所塑。餵馬鄉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村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熱鬧非凡。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和順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春秋時期,那時它名為蓋與,為晉大夫梁餘子養封邑。戰國時期,這裡改名閼與,先屬韓,後屬趙,隸上黨郡。秦王政十一年(前236),成為秦國領地,仍屬上黨郡。西漢時,為上黨郡沾縣、涅氏二縣地;東漢為涅縣之閼與聚。
北魏孝昌二年(526),閼與改名為樂平縣,屬樂平郡;北齊更名為梁榆縣,屬太原郡。隋開皇十年(590)改為和順縣,因縣東北有古和順城得名,此後縣名一直沿用至今。唐武德三年(620),又分置義興縣,與和順縣同屬遼州;平城改屬榆州。武德六年(623),廢義興縣併入和順縣,仍屬遼州。
北宋熙寧七年(1074),廢遼州,平城、和順2縣入遼山縣;元佑元年(1086)復置2縣,仍屬遼州。金貞元二年(1154)廢平城縣;貞佑四年(1216)於平城故治置儀城縣,屬遼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廢儀城縣,併入和順縣,屬晉寧路遼州轄。
明洪武九年(1376),和順直隸于山西布政司,後併為遼州屬縣;清建置未變。1914年,屬冀寧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37年屬山西省第三行政區;1940年分置和東、和西2縣,分屬冀太聯辦冀西專區和太行第一辦事處;1941年分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一專區與二專區;1945年復為和順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山西省榆次專區(後改稱晉中專區,晉中地區);1958年10月,和順與左權合併,仍稱和順,縣治不變;1959年6月和順、左權分置,仍屬晉中專區;1968年晉中專區改設晉中地區,和順屬晉中地區;1999年9月,晉中地區撤地設市,稱晉中市,和順隸屬於晉中市。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和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這裡是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縣境東南留存有牛郎廟、南天門、喜鵲山等與牛郎織女故事息息相關的遺址。2008年,國務院將牛郎織女傳說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和順的七夕“乞巧”文化也別具特色,由此傳承而來的和順牽繡,民間牽繡品形象逼真,淳樸秀麗,以前多為日常用品,如今逐漸成為民間手工藝品。此外,和順還有鳳台小戲、跑蓮燈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著當地獨特的文化魅力。
歷史人物
和順這片土地人傑地靈,孕育出了許多傑出人物。
- 石勒:羯族,西晉後期十六國時後趙的開基者。他乘西晉大亂,以十八騎起兵,憑藉卓越的政治手段和軍事才能,發展為稱雄北方的割據勢力。公元312年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西南),319年稱趙王,330年稱皇帝,建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石勒是和順唯一當過皇帝的人,現在和順縣李陽鎮石勒村是他的故里。
- 王雲鳳:自幼聰慧,所學之書過目不忘,所寫文章提綱挈領,揮筆立就。19歲中舉人,20歲登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從政30多年,歷經三朝,耿介忠直,敢於直諫,勇鬥權奸,政績卓著,被時人稱為剛正不阿、勤政為民、清正廉潔的廉臣。
- 王佐:和順縣青城鎮前虎峪村人,明成化十四年進士,後官至光祿卿、戶部尚書。一生耿介忠直,不趨炎附勢,在朝為官功勳卓著,累有政聲。
- 楊曉昀:清朝道光進士,歷任東明縣、永寧縣、廬陵縣知縣,後擢升吉安知州。在吉安知州任上,臨難不懼、捨生取義、閤家殉職,其事蹟壯烈,朝廷誥贈了列祖三代。
必遊景點
- 雲龍山:雲龍山位於和順縣城西,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異。春日,山花爛漫,五彩斑斕;夏季,綠樹成蔭,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處;秋天,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山上還有趙襄王的避暑臺遺蹟,增添了濃厚的歷史韻味。登上山頂,俯瞰和順縣城,景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 太行龍口:太行龍口景區風光秀麗,集雄、奇、險、秀於一身。這裡有壯觀的太行山大峽谷,峽谷幽深,峭壁林立,谷底溪流潺潺。龍口瀑布氣勢磅礴,水流從高處飛瀉而下,濺起層層水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美麗的彩虹。景區內還有茂密的森林,棲息著眾多珍稀動植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
- 合山景區:合山景區以懿濟聖母廟為核心,周邊自然風光優美。懿濟聖母廟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廟內供奉著懿濟聖母,每年都有大量信眾前來朝拜。景區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還有清澈的泉水,傳說飲用這裡的泉水可以祛病消災,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一探究竟。
古剎、寺廟、道觀
- 懿濟聖母廟:位於平松鄉合山村東南50米處的臥虎崗下,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據重修碑記載,其宋朝始建,宋金兵劫火焚之餘,元代重修,歷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聖母殿仍保留著柔和絢麗的宋代建築風格和元代斜梁彎材的建造特點。佔地面積8400平方米,共有殿堂樓閣、廊廡禪房108間,是和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保護單位。
- 榮華寺:坐落於餵馬鄉東餵馬村西,唐代建立,明代重修,歷代均有修繕。主體建築為長方形四合院,東有禪院,佔地面積700平方米,有殿堂禪舍30餘間。正殿內3尊石雕佛像立於蓮臺,通高5.22米,為北魏所塑,頗具雄壯氣魄。1996年1月12日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 麻衣寺:相傳北宋時期河南南陽的麻衣道人遊歷至和順,在此傳藝相術,施展神奇的預知未來之術,還創立了和順占卜學。傳說中的麻衣寺便是麻衣道人修行傳藝的地方。它承載著和順獨特的歷史文化記憶,吸引著眾多對神秘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前來探尋。
歷史遺址
- 兵憲石坊:全名“兵憲石坊”,位於縣城中和街北端,系明末山東按察司昌平兵備道副使藥濟眾的門生—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劉弘光立,建於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石牌坊弓門三道,由八十八塊巨石組成,明間寬3.3米,次間寬1.7米,主坊通高9.57米,面闊8.5米。雖歷經多年風雨剝蝕和人為損傷,仍堅實矗立,是和順縣標誌性建築,1996年被列為省級保護單位。
- 陽曲山保衛戰遺址:見證了重要的歷史戰役,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裡曾發生過激烈的戰鬥,如今遺址雖歷經歲月,但仍能讓人感受到當年戰爭的硝煙和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它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緬懷歷史。
民俗風情
和順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每年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七夕節等,都是當地民俗文化展示的重要時刻。
春節期間,和順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熱鬧非凡。人們貼春聯、掛燈籠,舉行盛大的社火表演。社火表演形式多樣,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等,演員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盡情表演,展現出濃濃的節日氛圍。
元宵節時,花燈展覽是一大亮點。各式各樣的花燈造型精美,色彩斑斕,有動物形狀的,有人物形象的,還有神話故事主題的,讓人目不暇接。人們在花燈下穿梭,猜燈謎、賞花燈,其樂融融。
七夕節在和順有著特殊的意義,作為牛郎織女文化的發源地,這一天,當地會舉辦盛大的七夕文化節。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有傳統的“乞巧”儀式,年輕女子們會向織女祈求智慧和靈巧;還有民俗表演、愛情主題展覽等,吸引著眾多情侶和遊客前來感受浪漫的愛情文化氛圍。
此外,和順的民間藝術也獨具魅力。鳳台小戲是和順特有的戲曲劇種,曲調優美,表演形式活潑,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當地群眾喜愛。跑蓮燈則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舞者手持蓮花燈,翩翩起舞,動作輕盈優美,寓意著吉祥如意。
特色美食
- 和順牽面:這是和順的傳統麵食之一,麵條細長均勻,口感筋道。製作牽面需要一定的技巧,師傅將麵糰反覆拉伸,使其變得細長如絲。煮好的牽面可以搭配各種滷汁,如炸醬、西紅柿雞蛋滷等,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
- 抿圪蚪:一種獨具特色的麵食,外形小巧可愛,呈蝌蚪狀。它是用特製的抿床將和好的面抿入鍋中煮熟而成。抿圪蚪可以涼拌,也可以做成熱湯麵,搭配上鮮嫩的蔬菜和鮮美的湯汁,口感爽滑,營養豐富。
- 寒湖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和順的特色糕點。它採用傳統工藝製作,選用優質的食材,如麵粉、芝麻、花生、紅糖等。月餅外皮採用,內餡香甜,甜而不膩,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是和順人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美食。
旅遊指南攻略
- 最佳旅遊時間:和順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2 - 6.3c,夏季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時節,因此夏季(6 - 8月)是旅遊的黃金時期。此時,山間綠樹成蔭,景色優美,還可以參加各種夏季旅遊活動。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景色也別具一番韻味,春季山花爛漫,秋季紅葉滿山,也非常適合旅遊。冬季雖然寒冷,但可以欣賞到銀裝素裹的雪景,對於喜歡冰雪景觀的遊客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 交通指南:和順交通較為便利,省道董榆線橫穿東西,207國道和陽涉鐵路縱貫南北。隨著陽左高速、汾邢高速的相繼開通,與外界的聯絡更加緊密。如果選擇自駕,可以透過高速公路直達和順;乘坐火車的話,可以先到達附近的城市,再轉乘汽車前往和順;也可以選擇乘坐長途客車,許多城市都有直達和順的班車。
- 住宿推薦:在縣城內,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設施齊全,服務周到。如果想要體驗鄉村生活,還可以選擇鄉村民宿,如松煙鎮、平松鄉等地的民宿,環境優美,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鄉村氛圍。
- 行程規劃:如果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選擇遊覽縣城內的主要景點,如麻衣山公園、雲龍山公園,參觀兵憲石坊等歷史遺蹟,品嚐和順的特色美食。如果有兩天時間,可以前往太行龍口、合山景區等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遊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三天及以上的時間,則可以深入各個鄉鎮,體驗不同的民俗文化,參觀古剎寺廟,來一場深度的和順文化之旅。
和順,這座充滿歷史韻味與自然魅力的縣城,正等待著更多的人去探索、去發現。無論是歷史文化的追尋,還是自然風光的欣賞,亦或是民俗美食的體驗,和順都能給你帶來獨特而難忘的旅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