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同市《渾源縣》
華夏神州放光彩祖國繁榮昌盛求下聯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渾源縣,隸屬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游,北緯39.67° - 39.83° 、東經113.72° - 113.92°之間 ,總面積1968平方千米。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稜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全縣轄6鎮10鄉,共計213個行政村和11個社群,縣政府駐永安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渾源縣常住人口為237,749人 ,是山西省雙擁模範縣。
一、鄉鎮簡介
(一)永安鎮
作為渾源縣政府所在地,永安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商貿繁榮,集中了眾多政府機構、學校、醫院和商業設施。城區內儲存著一定數量的傳統建築和歷史遺蹟,與現代建築相互交融,展現出獨特的城市風貌。同時,永安鎮也是遊客前往恆山、懸空寺等景點的重要中轉站,住宿、餐飲等旅遊服務設施較為完善。
(二)西坊城鎮
西坊城鎮位於渾源縣西部,地勢較為平坦,農業基礎較好,是當地重要的糧食和蔬菜產區。鎮內有一些傳統村落,保留著古樸的民居和生活方式,展現出濃厚的鄉村氣息。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西坊城鎮也在探索將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推出了一些採摘、農事體驗等旅遊專案。
(三)蔡村鎮
蔡村鎮地處渾河河畔,水資源相對豐富,漁業和灌溉農業發展良好。這裡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宜人,周邊有一些溼地和自然保護區,吸引了眾多鳥類棲息,是觀鳥愛好者的好去處。此外,蔡村鎮還有著獨特的民俗文化,如傳統的廟會、民間藝術表演等,每逢節日,熱鬧非凡。
(四)沙圪坨鎮
沙圪坨鎮位於渾源縣北部,是一個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鄉鎮。當地土地廣闊,適合發展大規模的農牧業生產。沙圪坨鎮的羊肉肉質鮮美,在周邊地區享有一定聲譽。鎮內的集市貿易也十分活躍,是周邊鄉村物資交流的重要場所。
(五)王莊堡鎮
王莊堡鎮地處渾源縣南部,東南與靈丘縣接壤,西鄰忻州市繁峙縣,北接本縣千佛嶺鄉。這裡地理位置獨特,是周邊地區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王莊堡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一些古老的寺廟和古建築,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此外,當地的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礦業在經濟中佔有一定比重。
(六)大磁窯鎮
大磁窯鎮靠近恆山景區,旅遊資源豐富。依託恆山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旅遊業成為鎮裡的支柱產業之一。鎮內有許多農家樂和民宿,為遊客提供了便捷的住宿和餐飲服務。同時,大磁窯鎮還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在歷史上,陶瓷製造業曾較為發達,其生產的陶瓷製品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
(七)東坊城鄉
東坊城鄉位於渾源縣城東部,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產業。這裡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農作物產量較高。東坊城鄉還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產業,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
(八)裴村鄉
裴村鄉地處渾源縣中部,地勢較為平緩。農業以種植玉米、穀子等傳統農作物為主,近年來,也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專案。裴村鄉民風淳樸,鄉村文化氛圍濃厚,村民們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生活習俗和民間技藝。
(九)駝峰鄉
駝峰鄉位於渾源縣西南部,因境內有形狀似駝峰的山峰而得名。這裡的地形多樣,既有山地,也有平川。農業方面,除了傳統的糧食種植,還發展了林果業,種植了大量的蘋果、梨等果樹。駝峰鄉的交通較為便利,有利於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
(十)南榆林鄉
南榆林鄉位於渾源縣南部山區,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當地以林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同時,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發展了一些生態旅遊專案,如徒步旅行、登山等。南榆林鄉的自然風光原始而秀麗,吸引了許多喜歡親近自然的遊客前來。
(十一)吳城鄉
吳城鄉地處渾源縣西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這裡氣候乾旱,水資源相對匱乏,農業生產主要依賴於地下水灌溉。吳城鄉的農民們積極探索節水農業和耐旱作物的種植,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吳城鄉也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的生活條件。
(十二)黃花灘鄉
黃花灘鄉位於渾源縣北部山區,土地貧瘠,自然條件相對艱苦。但當地人民因地制宜,發展了適合山區生長的黃芪種植產業。黃花灘鄉是渾源黃芪的重要產區之一,所產黃芪品質優良,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黃花灘鄉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鄉村文化和民俗風情,具有獨特的魅力。
(十三)大仁莊鄉
大仁莊鄉位於渾源縣東北部,地處山區,森林覆蓋率較高。這裡的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豐富,有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大仁莊鄉以林業、畜牧業和中藥材種植為主要產業,同時,也在積極開發鄉村旅遊資源,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欣賞這裡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
(十四)千佛嶺鄉
千佛嶺鄉位於渾源縣南部,因境內的千佛嶺而得名。千佛嶺景區是渾源縣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這裡峰巒疊嶂,景色秀麗,有“塞外小黃山”的美稱。千佛嶺鄉依託景區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當地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村落和寺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十五)官兒鄉
官兒鄉位於渾源縣南部山區,是一個以農業和林業為主的鄉鎮。官兒鄉是“恆山黃芪”的核心產區之一,擁有良好的黃芪種植傳統和技術。近年來,官兒鄉加大了對黃芪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黃芪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黃芪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十六)青磁窯鄉
青磁窯鄉靠近恆山,旅遊資源豐富。這裡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青磁窯鄉內有一些古老的村落和歷史遺蹟,如古長城遺址等,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同時,青磁窯鄉也在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推出了一些特色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渾源縣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我國人類最早的開發地區之一。其歷史發展軌跡豐富多樣,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與變遷,每一個時期都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
夏商時期,渾源屬冀州;西周時,歸屬幷州;春秋時,成為代國的一部分。到了漢代,設定崞縣、繁峙縣,都隸屬於雁門郡。東漢末年,這兩個縣被廢除,晉代又重新設定。然而,在永嘉五年(311年),它們都被納入代國的版圖。
北魏時期,崞縣改名為崞山縣,東魏天平二年(535年),崞山縣改屬繁峙郡,同年繁峙縣遷往如今的繁峙縣東部。後來,北周又廢除了崞山縣。
隋代時,這裡是雲內縣的屬地,唐代為雲中縣地,之後分出設立渾源縣,隸屬於應州。五代晉時期,縣隨州一起歸入遼國,依舊稱為渾源縣。金貞佑二年(1214年),設定渾源州。元朝初期,渾源縣改名為恆陰縣,至元四年(1267年),恆陰縣併入渾源州,隸屬於大同路。
明清時期,渾源均為州制,隸屬於大同府。民國元年五月,渾源州改為渾源縣,後來隸屬於雁門道。
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南北山區均為抗日根據地,屬於晉察冀邊區。1937年,歸屬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9年,屬晉察冀邊區政府察南雁北辦事處;1940年至1945年,先後隸屬於晉察冀邊區政府二、五、一專署。1945年,全縣獲得解放;1947年,屬察哈爾省雁北專署;1952年,重新迴歸山西省,屬山西省雁北專署,後來又先後改屬山西省晉北專署、山西省雁北地區行政公署;1993年,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併,渾源縣成為大同市轄縣。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渾源孕育出了以北嶽文化為主,融合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等多元共存的文化體系。北嶽恆山作為五嶽之一,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前來遊覽祭祀,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碑刻墨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恆山文化。始建於北魏時期的懸空寺,建築風格獨特,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而且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寺廟,體現了中華民族包容和諧的文化精神,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其為“天下巨觀” 。
此外,渾源古城也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五代後唐天成年間遷至現址。建城時按照八卦和龜形設計,城牆呈八邊形,街巷逶迤曲折,對應北方玄武星象,如蛇行一般,故被稱為“龜城蛇街”。古城內儲存了眾多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蹟,金代圓覺寺磚塔、元代永安寺、元代擴建文廟等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渾源州署、60多處明清大院和各類精巧細緻的磚雕影壁,構成了一座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院,展示著渾源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在歷史上,渾源還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人物。例如,慄毓美是清代著名的水利專家,他在治理黃河水患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慄毓美墓位於渾源縣城東,其建築風格莊重典雅,墓內儲存了大量的碑刻和石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三、必遊景點
(一)恆山
恆山,作為中華五嶽之一,位於渾源縣東南郊6公里處 ,有著“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的美譽。它東西綿延五百里,擁有一百零八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著名的恆山十八景。
恆山的自然風光十分壯美,山體雄偉壯觀,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異。春季,山花爛漫,萬物復甦;夏季,鬱鬱蔥蔥,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處;秋季,層林盡染,漫山紅葉,美不勝收;冬季,銀裝素裹,宛如仙境。
在恆山眾多的景點中,天峰嶺和翠屏峰最為著名。天峰嶺是恆山的主峰,海拔2017米,登頂可俯瞰群山連綿的壯麗景色,令人心曠神怡。翠屏峰則以其險峻的山勢和秀麗的風光吸引著眾多遊客。兩峰之間,懸空寺凌空飛架,成為恆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
恆山的人文景觀也極為豐富,山上廟宇樓閣星羅棋佈,碑刻墨跡比比皆是。恆山廟群規模宏大,廟宇林立,清乾隆年間曾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的盛況 。這些廟宇建築風格各異,有的氣勢恢宏,有的小巧玲瓏,它們承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和歷史內涵,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二)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渾源縣東南郊恆山腳下,建在恆山金龍峽翠屏峰的懸崖峭壁間 ,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是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之一 。整個寺院懸在陡峭的崖壁上,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巧妙依勢而建,顯得格外錯落有致。其建築結構獨特,採用了榫卯連線的方式,不用一顆鐵釘,卻能歷經千年風雨而屹立不倒,展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和智慧。
懸空寺不僅建築奇巧,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寺內供奉著佛教、道教、儒家的眾多神像,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容和諧的精神。詩人李白當年遊覽過懸空寺後,揮筆寫下“壯觀”二字,寫完仍覺得不夠體現自己激動的心情,又在“壯”上多加了一點,這兩個字至今還刻在寺院腳下的岩石上 ,成為了懸空寺的一大文化符號。
(三)渾源古城
渾源古城位於大同市渾源縣中心永安西街 ,始建於五代後唐時期,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置縣歷史,1993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古城儲存了蛇形微曲、東西貫通、魚骨分佈的街巷格局,城內文物古蹟豐富集中,傳統風貌建築集中成片,整體風貌儲存較好。
古城內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歷史建築14處,古民居154處,是晉北民居建築群的典型代表 。金代圓覺寺磚塔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元代永安寺名剎歷史悠久,殿內的壁畫色彩鮮豔,題材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元代擴建文廟莊嚴肅穆,是傳承儒家文化的重要場所。渾源州署展示著明清官府的風華,氣度恢弘,傳承有序;麻家大院、慄家府大院、田家大院等60多處明清大院,以及縱橫交錯的古街古巷,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傳遞著歷史的溫情。
近年來,渾源縣對古城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整體還原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對歷史建築物開展認定、掛牌、建檔工作,對傳統民居進行修繕、加固,改造地下管網,鋪裝復古石材,佈置過街門口並懸掛銅製楹聯,實施燈光裝飾工程,裝點古城夜景。同時,在主幹道及街巷透過公共服務設施、景觀小品、步道鋪裝等形式展示渾州八景、北嶽真行圖、忍冬紋、玄武神獸圖等文化符號,全面重現渾源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
(四)神溪國家溼地公園
神溪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渾源縣城西北2.5公里處,是以神溪泉為主要水源的淡水草本沼澤溼地,也是桑乾河支流渾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公園內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有獨特的溼地風光、豐富的鳥類資源和古老的村落文化。
神溪溼地水域面積廣闊,水草豐茂,荷花搖曳,每逢夏季,滿池荷花競相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這裡還是眾多候鳥的棲息地,每年春秋兩季,大量的候鳥在此停歇、覓食,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品種,如白天鵝、黑鸛等,為溼地公園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公園周邊的神溪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儲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如古戲臺、古廟宇等。村落中的民居建築風格獨特,具有典型的晉北民居特色,體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神溪村還傳承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如渾源鑄鐘、渾源扇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
(五)龍山
龍山位於大同市渾源縣龍山村內,海拔2266.8米,遠望峰巒起伏,狀如龍蛇,故名龍山。龍山自然風光秀麗,山上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有許多珍稀的動植物資源。這裡的山峰峻峭,峽谷幽深,瀑布飛瀉,景色十分迷人。
龍山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學家元好問曾多次遊歷龍山,並寫下了許多讚美龍山的詩篇。山上還儲存著一些古老的寺廟和道觀遺址,如法雲寺、長春觀等,這些歷史遺蹟見證了龍山曾經的宗教繁榮和文化昌盛。
在龍山上,遊客可以進行徒步旅行、登山探險等活動,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時,還可以參觀歷史遺蹟,瞭解龍山的歷史文化,豐富自己的旅行體驗。
(六)千佛嶺
千佛嶺位於渾源縣城南30公里處,四周層巒疊嶂,氣勢雄偉,素有“塞外小黃山”的美稱。千佛嶺景區內景點眾多,有千佛寺、碧峰寺、望海峰等。
千佛寺是千佛嶺景區的核心景點之一,寺內有一座千佛塔,塔身上刻有眾多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碧峰寺則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寺內建築古樸典雅,環境清幽寧靜。望海峰是千佛嶺的最高峰,登上望海峰,可以俯瞰周圍的群山和壯麗的自然風光,尤其是在晴天的早晨,還可以觀賞到美麗的日出景色,令人陶醉其中。
千佛嶺景區還是一個戶外運動的好去處,這裡有完善的登山步道和露營設施,吸引了許多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挑戰自我,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七)黃芪文化園
黃芪文化園位於大同市渾源縣恆山北路 ,是一個集黃芪文化展示、生產加工、康養休閒、研學旅遊、民俗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渾源縣是名貴中藥材黃芪的集中產區,也是全國“正北芪”的原產地,被譽為“中國黃芪之鄉” 。
園區內設有黃芪博物館,透過圖文資料、實物標本、多媒體展示等多種形式,詳細介紹了黃芪的起源、生長環境、藥用價值、種植歷史以及渾源黃芪的獨特優勢。在這裡,遊客可以深入瞭解黃芪從種植到加工的全過程,認識黃芪在中醫藥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博物館中陳列著不同年份、不同規格的黃芪標本,展示了渾源黃芪條長順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足、空心小的特點,這些都是其他產地黃芪所無法比擬的。
黃芪文化園的生產加工區,展示了現代化的黃芪加工工藝。遊客可以親眼目睹黃芪清洗、晾曬、切片、炮製等環節,感受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園區內還設定了互動體驗區,遊客可以參與黃芪的簡單加工過程,如親手嘗試切片,在實踐中加深對黃芪產業的認識。
康養休閒區域則以黃芪養生為主題,打造了特色養生餐廳和休閒場所。養生餐廳推出了一系列以黃芪為主要食材的特色菜品,如黃芪燉土雞、黃芪藥膳粥等,這些菜餚不僅美味可口,還具有補氣養血、增強免疫力等養生功效。此外,園區內還設有溫泉養生區,將黃芪的藥用成分融入溫泉水中,遊客在泡溫泉的過程中,能夠讓肌膚吸收黃芪的有效成分,達到放鬆身心、保健養生的目的。
研學旅遊是黃芪文化園的一大特色。園區與多所學校和教育機構合作,開發了豐富的研學課程。學生們可以在這裡學習黃芪的種植知識,參與田間的種植實踐活動,瞭解農作物生長的奧秘;還能透過中醫藥知識講座,學習中醫藥文化,感受傳統醫學的魅力,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民俗體驗區則集中展示了渾源當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這裡有傳統的民居建築,還原了渾源百姓的生活場景。遊客可以參與剪紙、麵塑、皮影戲等民俗活動,品嚐渾源涼粉、黃糕等特色小吃,欣賞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親身感受渾源濃郁的民俗風情。每到節假日,民俗體驗區還會舉辦特色民俗節慶活動,如春節的廟會、元宵節的燈會等,熱鬧非凡,讓遊客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四、古剎、寺廟、道觀
(一)永安寺
永安寺坐落在渾源縣城內鼓樓北巷,是一處元代建築風格的佛教寺院,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建立於金代,後於元延佑二年(1315年)重建,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寺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6700平方米,主要建築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護法天王殿、過殿、大雄寶殿等。
大雄寶殿是永安寺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廡殿頂,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殿內儲存有珍貴的元代壁畫,總面積達170多平方米。這些壁畫題材豐富,內容主要以佛教經變故事和儒釋道三教人物為主,線條流暢,色彩鮮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化和繪畫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壁畫中所繪人物服飾、器物等細節,也為研究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二)圓覺寺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東南隅,始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是一座密簷式磚塔與寺院相結合的佛教建築,同樣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坐北朝南,原建築規模較大,現僅存磚塔和清代所建的山門、大殿及西配殿。
圓覺寺磚塔是寺內的精華所在,為八角九層密簷式實心磚塔,高約30米。塔基為八角形須彌座,束腰部分雕刻著獅子、花卉等圖案,造型精美。塔身第一層較高,每面均有磚雕仿木結構的門、窗、倚柱和闌額,轉角處為圓形倚柱,柱上施普柏枋。塔簷採用疊澀出簷,各層簷角均懸掛風鈴,微風拂過,鈴聲清脆悅耳。塔頂為攢尖頂,上置鐵剎,由仰蓮、相輪、寶蓋、寶珠等組成,造型古樸莊重。
(三)律呂神祠
律呂神祠位於渾源縣西南約15公里的神溪村,始建年代不詳,據考證現存建築主體為元代遺構,是祭祀樂律之神伶倫的廟宇。神祠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佈局,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過殿、大殿等。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樑架結構簡潔合理,體現了元代建築的特點。殿內供奉著律呂神等神像,四周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內容與音樂、祭祀等相關,色彩絢麗,線條細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律呂神祠不僅是研究古代建築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場所,也為研究古代音樂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四)千佛寺
千佛寺位於渾源縣千佛嶺景區內,歷史悠久,相傳始建於唐代,歷經多次修繕。寺廟規模雖不算宏大,但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
寺內最著名的是千佛塔,塔高約10米,為八角形密簷式磚塔。塔身各面均雕刻有眾多佛像,總數達千尊之多,佛像造型各異,神態安詳,雕刻工藝精湛,充分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千佛寺四周群山環抱,景色秀麗,寺內環境清幽寧靜,是一處修身養性、感受佛教文化的好去處。
(五)碧峰寺
碧峰寺位於千佛嶺景區內,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古剎。寺院始建年代久遠,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清時期的特色。寺內殿堂錯落有致,主要供奉著佛教諸神像。
碧峰寺周圍植被茂密,綠樹成蔭,寺前溪水潺潺流過,環境十分優美。每逢佛教節日,寺內都會舉行盛大的法會活動,吸引了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參加。在這裡,人們可以聆聽悠揚的佛音,感受寧靜祥和的氛圍,領悟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三清殿
三清殿位於渾源縣境內的一處道觀內,是道觀的主體建築。該殿採用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形式,屋頂為歇山頂,飛簷翹角,氣勢恢宏。殿內供奉著道教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神像,神像造型莊嚴,神態各異。
三清殿的建築裝飾精美,梁枋上繪有精美的彩畫,內容多為道教神話故事和祥瑞圖案。四周牆壁上也繪製有道教題材的壁畫,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生動地展現了道教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道觀內還種植了許多松柏等樹木,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讓遊客在參觀遊覽的過程中,能夠深入瞭解道教文化。
五、歷史遺址
(一)麻莊漢墓群
麻莊漢墓群位於渾源縣城西南約8公里的麻莊村附近,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漢代墓葬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群分佈範圍較廣,佔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現存封土堆40餘座,部分封土堆高大雄偉,最高者可達10餘米。
這些墓葬大多為漢代中、小型墓葬,墓葬形制以豎穴土坑墓和磚室墓為主。墓群的發現對於研究漢代的喪葬制度、社會經濟、文化風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透過對墓葬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人員可以瞭解到漢代的農業生產、手工業技術、商業貿易等情況,為還原漢代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二)界莊古瓷窯遺址
界莊古瓷窯遺址位於渾源縣界莊村附近,是一處重要的古代陶瓷生產遺址。該遺址始燒於金代,歷經元、明、清等朝代,延續時間較長,燒造的瓷器種類豐富,包括白瓷、黑瓷、青瓷等。
遺址內儲存有大量的瓷片、窯具等遺物,透過對這些遺物的研究,考古人員可以瞭解到古代陶瓷的製作工藝、燒製技術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界莊古瓷窯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讓人們對渾源縣古代的手工業發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三)渾源古長城遺址
渾源縣境內留存有古長城遺址,這些長城大多為明代所建,沿著縣境的山脈蜿蜒分佈。古長城遺址歷經歲月的侵蝕,部分城牆已經坍塌,但仍能看出其當年的雄偉氣勢。
渾源古長城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它見證了古代戰爭的風雲變幻。遊客可以沿著古長城遺址徒步遊覽,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想象當年將士們戍守邊疆的情景。同時,古長城遺址周邊的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在遊覽過程中,還能欣賞到山巒起伏、景色秀麗的塞外風光。
六、民俗風情
(一)渾源扇鼓
渾源扇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扇鼓的鼓面呈圓形,直徑約30厘米,鼓框綴有鐵環,鼓柄下端有鐵環和小銅鈴。表演時,舞者手持扇鼓,邊唱邊舞,鼓點節奏明快,舞姿輕盈優美。
扇鼓的表演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也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表演形式包括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舞者透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生動的表情,將故事展現得淋漓盡致。渾源扇鼓通常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期間表演,是當地百姓慶祝節日、增添喜慶氛圍的重要活動。
(二)渾源皮影戲
渾源皮影戲歷史悠久,是當地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皮影戲的表演道具主要是用驢皮雕刻而成的皮影人,這些皮影人造型精美,線條流暢,色彩鮮豔。表演時,藝人在白色幕布後面,操縱皮影人,透過燈光照射,將皮影人的形象投射到幕布上,同時配以說唱和音樂,講述各種故事。
渾源皮影戲的唱腔獨特,融合了當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元素,具有濃郁的地方韻味。表演內容涵蓋了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深受當地百姓喜愛。過去,皮影戲是渾源農村地區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每到農閒時節或重大節日,皮影戲班就會走村串戶進行表演,為村民們帶來歡樂。
(三)渾源社火
社火是渾源縣傳統的民俗活動,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規模宏大,形式多樣。社火活動包括舞龍、舞獅、高蹺、旱船、背棍等表演專案。舞龍表演中,一條巨龍在舞者的操控下,上下翻騰,活靈活現;舞獅表演則生動有趣,獅子時而跳躍,時而翻滾,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
高蹺表演者踩著高高的木蹺,在街道上邊走邊舞,表演各種滑稽的動作;旱船表演中,演員們裝扮成乘船的女子和划船的艄公,在鑼鼓聲中表演行船、破浪等動作;背棍表演則是由大人將小孩綁在特製的鐵棍上,隨著音樂節奏進行表演,小孩們身著鮮豔的服裝,猶如在空中飛舞,十分精彩。渾源社火活動不僅展示了當地的民俗文化,也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四)傳統手工藝
渾源縣還傳承著許多傳統手工藝,如剪紙、麵塑、木雕等。渾源剪紙風格粗獷豪放,造型誇張,題材廣泛,包括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吉祥圖案等,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麵塑是用麵粉、糯米粉等為原料,經過揉、搓、捏、塑等手法,製作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花卉等造型。渾源麵塑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常作為節日禮品或裝飾品。木雕則是在木材上進行雕刻,製作出精美的傢俱、門窗、擺件等。木雕作品工藝精湛,圖案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這些傳統手工藝不僅是渾源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七、特色美食
(一)渾源涼粉
渾源涼粉是渾源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聞名遐邇。它以土豆澱粉為主要原料,經過特殊工藝製作而成。涼粉質地細膩,口感爽滑筋道,顏色晶瑩剔透。
食用時,將涼粉切成條狀或塊狀,加入特製的醋、辣椒油、蒜泥、香菜、黃瓜絲等調料。渾源醋香味濃郁,酸味醇厚;辣椒油香辣可口,色澤紅亮;蒜泥提味增香,再配上清新爽口的黃瓜絲和香菜,多種味道相互交融,吃起來酸辣涼爽,令人回味無窮。在炎炎夏日,一碗渾源涼粉是消暑解膩的絕佳選擇,而在其他季節,它同樣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美食。
(二)渾源黃糕
渾源黃糕是用黃米麵蒸制而成的傳統美食,具有悠久的歷史。製作黃糕時,先將黃米麵用適量的水拌勻,然後放入蒸籠中蒸熟。蒸熟後的黃糕色澤金黃,口感軟糯筋道,散發著濃郁的米香。
渾源黃糕的吃法多樣,可以直接蘸白糖食用,香甜可口;也可以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做成黃糕包;還可以將黃糕擀成薄片,切成小塊,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做成油炸糕。無論是哪種吃法,都深受當地人喜愛。在渾源,黃糕是重要節日和宴請賓客時必不可少的美食,象徵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三)黃芪燉土雞
黃芪燉土雞是渾源縣的一道養生名菜,選用當地散養的土雞和優質的渾源黃芪為主要食材。土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渾源黃芪補氣養血,藥用價值高。將土雞和黃芪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和調料,用小火慢燉數小時。
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雞肉變得軟爛入味,湯汁濃郁醇厚,黃芪的藥用成分充分融入湯中。這道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滋補身體、增強免疫力等功效,是一道兼具美味與養生價值的佳餚,尤其適合身體虛弱的人群食用。
(四)蕎麵餄餎
蕎麵餄餎是渾源的傳統麵食之一,以蕎麥麵為主要原料。蕎麥麵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效。製作蕎麵餄餎時,將蕎麥麵用溫水和成麵糰,放入特製的餄餎床子中,壓制成細長的麵條,直接放入鍋中煮熟。
蕎麵餄餎口感爽滑,富有嚼勁。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各種調料,如醋、醬油、辣椒油、芝麻醬、蔥花、香菜等,還可以搭配羊肉臊子,味道更加鮮美。蕎麵餄餎不僅是當地人喜愛的日常美食,也是遊客到渾源必嘗的特色麵食之一。
(五)油炸糕
油炸糕在渾源有著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風味。它以黃米麵為皮,餡料可以是豆沙、棗泥、白糖等。先將黃米麵用溫水和成麵糰,醒發一段時間後,分成小塊,擀成圓形薄片,包入餡料,捏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糕坯。
然後將糕坯放入油鍋中炸制,炸至表面金黃酥脆即可。油炸糕外皮酥脆香甜,內餡軟糯可口,咬一口香甜四溢,是渾源人喜愛的傳統小吃,尤其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製作油炸糕,增添節日的氛圍。
八、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渾源縣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美景和特色。每年的5 - 10月是遊覽渾源的最佳時間。春季(3 - 5月),萬物復甦,恆山、龍山等景區山花爛漫,氣候宜人,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 - 8月),天氣涼爽,是避暑的好時節,此時前往神溪國家溼地公園,還能觀賞到大片盛開的荷花;秋季(9 - 10月),天高雲淡,層林盡染,恆山、千佛嶺等地的紅葉美不勝收,景色如畫;冬季(11月 - 次年2月),雖然天氣寒冷,但如果遇到下雪,恆山、懸空寺等景點銀裝素裹,如童話世界般,別有一番韻味,而且冬季遊客相對較少,可以更安靜地欣賞景點的獨特魅力。
(二)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飛機:遊客可以先乘坐飛機到達大同雲岡機場,機場距離渾源縣約80公里。到達機場後,可在機場乘坐前往渾源的旅遊專線大巴,或者選擇打車前往,打車費用約200元左右 。
- 火車:乘坐火車可先到大同站,然後在大同站附近的汽車站乘坐前往渾源的長途客車,車程約1.5 - 2小時,車票價格約25元 。也可以選擇在大同站打車前往渾源,費用約150 - 200元。
- 自駕:如果選擇自駕前往渾源,可透過榮烏高速、天黎高速等道路到達。從太原出發,經二廣高速、榮烏高速,全程約300公里,車程約4小時;從北京出發,經京禮高速、榮烏高速,全程約350公里,車程約4.5小時。自駕遊客可以根據導航軟體的提示,選擇合適的路線前往,沿途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
2. 內部交通
- 公交車:渾源縣城內有多條公交線路,可通往主要的景點和鄉鎮。但公交線路的班次相對較少,執行時間也有限,遊客如需乘坐,建議提前查詢好發車時間和線路。例如前往懸空寺可乘坐6路公交車,從縣城中心出發,沿途會經過多個站點,最終抵達懸空寺景區門口,票價僅需幾元,經濟實惠 。不過,若行程安排較緊湊,公交車可能無法滿足靈活出行的需求。
- 計程車:縣城內計程車數量較多,起步價一般在5 - 7元(根據不同時段和具體規定可能有所調整),短途出行較為方便。如果要前往較遠的景點,如千佛嶺、龍山等,建議在上車前與司機談好價格,通常前往距離縣城較近的景點費用在30 - 80元不等,前往偏遠山區景點費用可能更高,需根據實際距離協商。乘坐計程車時,務必選擇正規計程車,可透過打車軟體或在正規計程車停靠點乘車,避免遇到宰客等情況。
- 旅遊專線車:在旅遊旺季,渾源縣會開通多條旅遊專線車,連線恆山、懸空寺、神溪國家溼地公園等熱門景點,執行時間基本與景區開放時間相匹配。旅遊專線車的優勢在於直達景區,無需換乘,方便快捷,車票價格根據線路長短在10 - 20元左右。遊客可在縣城的遊客集散中心或主要酒店諮詢購票資訊和乘車地點。
- 租車:對於追求自由行、想要深度遊玩的遊客來說,租車是個不錯的選擇。縣城內有多家租車公司,提供轎車、suv等不同型別的車輛,租金根據車型不同,每天在200 - 500元不等,需提供身份證、駕駛證和一定的押金。租車後,遊客可以自由安排行程,隨時前往自己感興趣的景點,深入探索渾源的各個角落,但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提前規劃好路線,確保行車安全。
(三)住宿推薦
- 縣城區域:
- 高檔酒店:如渾源恆山國際酒店,位於縣城繁華地段,周邊配套設施完善,距離汽車站較近,出行便利。酒店提供多種房型,房間裝修豪華,設施齊全,配備有健身房、餐廳、會議室等,能滿足商務和旅遊客人的不同需求,價格在500 - 800元/晚。渾源凱德世家酒店也頗具品質,以優質的服務和舒適的住宿環境著稱,酒店內的餐飲提供地道的渾源美食,標準間價格約600元左右,適合對住宿品質有較高要求的遊客。
- 經濟型酒店:像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連鎖品牌在縣城均有分店,價格實惠,價效比高,每晚價格在200 - 350元。房間乾淨整潔,基本的住宿設施一應俱全,提供免費wi-fi、24小時熱水等,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此外,縣城內還有眾多小型快捷酒店和賓館,價格通常在100 - 200元,雖然設施相對簡單,但能滿足基本的住宿需求,且部分賓館位置優越,出行方便。
- 景區周邊:
- 恆山、懸空寺附近:周邊分佈著不少特色民宿和農家樂,如懸空寺客棧,距離懸空寺僅幾百米,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這座千年古寺的魅力,清晨和傍晚還能避開人流,靜靜欣賞懸空寺獨特的景緻。民宿房間風格古樸,充滿當地特色,部分房間還能從窗戶直接看到懸空寺,價格在300 - 500元/晚。還有一些農家樂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遊客可以品嚐到農家自制的美食,住宿價格相對較低,每晚150 - 300元,適合想要深度體驗景區氛圍的遊客。
- 神溪國家溼地公園周邊:以生態民宿為主,例如神溪小院民宿,周邊環境優美,臨近溼地公園,空氣清新。民宿主打親近自然的風格,房間佈置溫馨舒適,還設有庭院,供遊客休閒娛樂。在這裡住宿,遊客可以早起前往溼地公園觀鳥、賞荷,享受寧靜愜意的田園生活,價格在200 - 400元/晚。
(四)注意事項
- 景點遊覽:參觀懸空寺時,由於寺廟空間有限,遊客較多,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循景區工作人員的引導,不要擁擠推搡。恆山海拔較高,登山時建議穿著舒適的運動鞋和合適的衣物,攜帶足夠的水和食物,體質較弱者可準備登山杖輔助。部分古剎、寺廟內禁止大聲喧譁和隨意拍照,遊客應尊重宗教場所的規定和文化習俗,進入寺廟時最好脫帽,不要對佛像指指點點。
- 氣候防護:渾源地處北方,晝夜溫差較大,即使在夏季,早晚也較為涼爽,建議隨身攜帶一件薄外套。冬季氣溫較低,可達零下十幾度甚至更低,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穿戴厚實的棉衣、帽子、圍巾、手套等。此外,當地春季風沙較大,可準備防風沙的眼鏡和口罩。
- 飲食衛生:品嚐渾源特色美食時,要選擇正規、衛生條件良好的餐館和店鋪。尤其是路邊攤的小吃,雖然味道可能很誘人,但要注意食材的新鮮度和餐具的清潔。渾源涼粉等涼拌食物,腸胃敏感的遊客可適量食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如果購買黃糕等食品帶走,要注意儲存方法,避免變質。
- 購物消費:在景區周邊購買紀念品和特產時,要貨比三家,注意價格和質量。渾源黃芪是當地特色產品,但市場上品質參差不齊,購買時建議選擇正規的藥店或特產店,要求商家提供相關的質量證明,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對於一些手工藝品,要仔細檢查是否有瑕疵,與商家協商好價格和售後問題後再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