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滄州市《東光縣》
華夏神州放光彩祖國繁榮昌盛求下聯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探秘東光縣:華北平原上的歷史與現代交融之地
東光縣,地處華北平原冀東南部,位於東經116°28′至116°53′、北緯37°44′至38°02′之間 ,隸屬河北省滄州市。全縣橫距36.5公里,縱距32.5公里,總面積達730平方公里。它南鄰吳橋縣,北與南皮縣毗連,西與阜城縣以南運河為界,西南與景縣接壤,西北與泊頭市相鄰,東隔漳衛新河與山東省寧津縣相望,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道和經濟交流的重要區域。
一、鄉鎮風采與發展
東光縣下轄8個鎮、1個鄉,每個鄉鎮都有著獨特的地理風貌、歷史文化和經濟特色,共同構成了東光縣豐富多彩的地域景觀。
(一)東光鎮
東光鎮作為縣政府駐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7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萬畝,下轄60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這裡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滬高速、京臺高速穿境而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光鎮形成了塑膠、印刷、紙箱、機械兩大特色產業,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在全國包裝機械和塑膠包裝領域佔據重要地位。農業生產以棉花、小麥、玉米為主,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序的推進,特色種植和養殖產業也逐漸興起,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途徑。鎮內基礎設施完善,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居民生活便捷舒適。
(二)連鎮鎮
連鎮鎮地處東光、吳橋、景縣、阜城四縣交界處,總面積8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萬畝,總人口4.65萬人 。其工業基礎雄厚,化工、包裝、機械、棉花加工、食品加工四大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先後被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10億元鎮等榮譽稱號 。連鎮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歷史遺蹟和民俗文化,每年舉辦的傳統廟會吸引了周邊地區大量遊客前來觀光購物,促進了當地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同時,連鎮鎮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了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
(三)找王鎮
找王鎮位於東光縣東南部,總面積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萬畝,下轄51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找王鎮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主導產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近年來,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蔬菜、水果、中藥材等多個特色種植基地。工業方面,以機械製造、塑膠製品、服裝加工等產業為主,各類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為當地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找王鎮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鎮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四)秦村鎮
秦村鎮位於東光縣西南部,總面積7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畝,下轄48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人。秦村鎮是東光縣的農業大鎮,農業以小麥、玉米、蔬菜種植為主,其中蔬菜種植規模較大,品種豐富,主要供應周邊城市市場。工業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等產業為主,擁有一批規模以上企業。秦村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古老的傳說和民俗文化,如舞龍、舞獅、雜技等,每逢重大節日,村民們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五)燈明寺鎮
燈明寺鎮位於東光縣東北部,總面積7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萬畝,下轄44個行政村,總人口3.3萬人。燈明寺鎮以農業和工業並重發展,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業,形成了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模式。工業以塑膠製品、機械製造、建材等產業為主,近年來,透過招商引資和技術創新,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燈明寺鎮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燈明寺,據說是唐代所建,寺廟建築風格獨特,吸引了不少信徒和遊客前來參觀朝拜。
(六)南霞口鎮
南霞口鎮位於東光縣東部,總面積7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萬畝,下轄50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南霞口鎮交通便利,104國道、京滬鐵路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工業以化工、五金、機械製造等產業為主,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農業以小麥、玉米、蔬菜種植為主,特色農產品有金絲小棗、鴨梨等,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南霞口鎮注重文化建設,建有多個文化廣場和農家書屋,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大單鎮
大單鎮位於東光縣東部,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全鎮總面積75.6平方公里,有45個行政村,總人口5.05萬人,耕地面積8.5萬畝 。大單鎮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以精細化工、新材料、五金裝備為主的工業體系和以傳統農業種植、養殖為主的農業體系,全鎮共有企業364家。大單鎮地理位置特殊,商貿活動活躍,是周邊地區的物資集散地之一。同時,大單鎮注重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了一批生態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休閒。
(八)龍王李鎮
龍王李鎮位於東光縣西北部,總面積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萬畝,下轄46個行政村,總人口3.1萬人。龍王李鎮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產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養殖產業以牛、羊、豬為主。近年來,龍王李鎮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培育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龍王李鎮文化資源豐富,有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如廟會、戲曲演出等,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九)於橋鄉
於橋鄉位於東光縣中部,總面積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萬畝,下轄54個行政村,總人口3.0萬人。於橋鄉是東光縣的農業和工業重要發展區域,農業以小麥、玉米、蔬菜種植為主,工業以塑膠包裝產業聞名,被評為塑膠包裝名鎮 。於橋鄉的塑膠包裝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品種類繁多,涵蓋了食品包裝、日用品包裝、電子產品包裝等多個領域,在國內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同時,於橋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旅遊開發,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打造了一些鄉村旅遊景點,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東光縣歷史源遠流長,其建置沿革歷經多個朝代的變遷,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滄桑鉅變,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東光縣正式設立,時屬幽州渤海郡,開啟了它在歷史長河中的獨特歷程。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東光縣改隸樂成國,之後在漢和帝永元七年(95年)又還屬冀州渤海郡。三國時期,天下紛爭,東光成為魏國領地,依舊隸屬冀州渤海郡。西晉時期,東光縣的歸屬多次變更,初屬冀州渤海國,晉武帝咸寧三年(277年)廢國改郡,太康十年(289年)改隸冀州國,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再次還屬冀州渤海郡 。
南北朝時期,北魏時東光屬冀州渤海郡,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渤海郡郡治遷至東光縣城,這無疑提升了東光在當時的政治地位。東魏時(534年 - 550年),東光縣仍屬冀州渤海郡,北齊、北周時也均屬渤海郡。
隋代,東光縣初屬渤海郡,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隸冀州,開皇九年(589年)置觀州,東光縣屬觀州。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廢觀州,東光還屬冀州,大業三年(607年)改隸平原郡。
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觀州,東光縣隸屬觀州,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廢觀州,設河北道,東光縣隸屬河北道滄州。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河北道設景州,轄東光縣,此後,東光縣在景州和滄州之間多次變更歸屬,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廢景州,東光縣還屬滄州,長慶二年(822年)再設景州,東光縣復屬之一,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又廢景州,東光縣屬滄州,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復置景州,東光縣遂屬景州 。
五代時期,東光縣皆屬景州,後周世宗顯德二年(955年)東光縣改隸滄州。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東光縣改隸河北東路定遠軍,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定遠軍改稱永靜軍,繼轄東光縣。金初永靜軍升為景州,東光縣為其所轄,金衛紹王大安年間(1209年 - 1212年)更名觀州,仍轄東光縣屬河北東路 。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改觀州為景州,屬河間路,轄東光縣。明初,東光縣為京師省河間府所轄,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東光縣曾一度被廢,併入阜城縣,直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才復置東光縣,屬河間府景州。
清代,世祖順治五年(1648年)設直隸省,東光屬直隸省河間府景州,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升河間府滄州為直隸州,增領東光縣,雍正九年(1731年)東光縣改隸直隸省河間府。
到了近現代,1913年東光縣屬直隸省渤海道,1914年屬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東光縣直屬河北省,1937年劃屬河北省第八督察區 。1937年9月,日軍侵佔東光縣城,東光縣陷入淪陷的黑暗時期。1938年8月,東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南第六督察專員公署。1941年初,東光縣屬冀魯邊區一專署,1944年1月冀魯邊區同清河根據地合併,組成渤海區,同年4月東光、吳橋、南皮三縣合併建立東南吳縣,屬山東省渤海行政公署一專署 。同年9月,以東光通往南皮縣黑龍村的日偽公界,又將東南吳縣劃為兩個縣,公路以北為東南縣,公路以南為東吳縣。1946年2月,東光、南皮、吳橋三縣恢復原建置,東光縣仍屬山東省渤海行政公署一專署。1949年8月,山東省渤海行政公署一專署改稱滄南專區,繼續管轄東光縣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山東省撤銷滄南專區,東光縣劃屬山東省德州專區。1952年11月7日,東光縣劃歸河北省,屬滄縣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銷滄縣專區,東光縣改屬天津專區,同年12月20日天津專區撤銷,東光縣歸天津市轄,同時撤銷東光縣併入交河縣。1961年5月23日設滄州專區,同年7月9日東光縣恢復原建置,隸屬滄州專區。1970年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東光縣繼續由其管轄 。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東光縣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眾多傑出人物,他們在不同領域展現出卓越的才華,為東光縣的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劉摯,字莘老,嘉佑四年中進士甲科,他撰寫的《忠肅集》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被後人廣為流傳,對後世文學和思想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馬致遠,族譜稱馬視遠,號東籬,一說自千里,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風格獨特,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遠著稱,代表作《天淨沙·秋思》等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畫面和深沉的情感,被譽為“秋思之祖”,在元曲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其作品不僅在當時廣為傳唱,而且對後世戲曲和文學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東光,清末愛國武術家,他以精湛的武藝和高尚的愛國情懷聞名於世 。霍元甲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武術,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人“東亞病夫”的歧視,創辦精武體操會,培養了眾多武術人才,他的事蹟和精神激勵著無數中國人,成為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徵,其愛國精神和武術文化也成為東光縣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荀慧生,名秉彝,後改秉超、慧生,藝名白牡丹,字慈,號留香,是全國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曾任河北省梆子劇院第一屆院長 。他在京劇表演藝術上獨樹一幟,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荀派藝術,其表演細膩入微、生動活潑,善於塑造各種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對京劇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藝術成就不僅為京劇界所推崇,也為東光縣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成為東光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門炳嶽,字湘文,國民黨陸軍中將,他在軍事領域有著豐富的經歷和卓越的表現,其軍事生涯也為東光縣的歷史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東光縣的民俗文化同樣絢麗多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裡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舞龍、舞獅、雜技等表演精彩紛呈,每逢重大節日和慶典活動,這些民間藝術便成為人們歡慶的重要方式 。舞龍表演中,巨龍在舞者的舞動下上下翻飛、氣勢磅礴,寓意著吉祥如意、風調雨順;舞獅表演則生動活潑,獅子的各種神態和動作惟妙惟肖,展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雜技表演以其高超的技藝和驚險的動作,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體現了東光人民的智慧和勇氣。此外,東光縣還有獨特的民間手工藝,如剪紙、麵塑、草編等,這些手工藝品造型精美、工藝精湛,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剪紙藝術以其獨特的鏤空技法,創作出各種富有寓意的圖案,如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既具有裝飾性又具有文化傳承價值;麵塑則以麵粉為原料,透過藝人的巧手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等形象,色彩鮮豔、形態逼真;草編利用各種天然草料,編織成實用美觀的生活用品和裝飾品,體現了東光人民對自然資源的巧妙利用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些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不僅是東光縣人民的精神寄託,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必遊景點與宗教聖地
東光縣擁有眾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旅遊景點,融合了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之美,同時,這裡的宗教場所也承載著深厚的宗教文化和歷史價值。
(一)鐵佛寺
鐵佛寺是東光縣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其始建於唐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噸,是我國最大的座式鑄鐵佛像 ,工藝精湛,造型莊嚴,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佛像鑄造工藝獨特,體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其面部表情慈祥,線條流暢,給人以莊重、肅穆之感。鐵佛寺整體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寺內古木參天,環境清幽,每逢佛教節日,寺內香火旺盛,信徒和遊客紛至沓來,在這裡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尋求心靈的寧靜與慰藉。鐵佛寺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場所,也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吸引了眾多學者和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研究。
(二)泰山行宮
泰山行宮位於東光縣普照大街西首北側,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 。它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清時期的特色,佈局嚴謹,氣勢恢宏。泰山行宮主要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民間信仰中被視為保佑平安、賜福消災的女神,深受百姓敬仰 。行宮的建築結構精巧,木雕、石雕、磚雕等工藝精美絕倫,各種圖案和造型栩栩如生,展現了古代建築藝術的魅力。寺內儲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碑刻,這些文物和碑刻記錄了泰山行宮的歷史變遷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如今,泰山行宮已成為東光縣重要的文化旅遊景點之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瞭解古代宗教文化和建築藝術。
(三)二郎崗永清觀
二郎崗永清觀位於東光縣城東5公里處的二郎崗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宮觀 。據記載,該觀始建於明代,歷經多次修繕和擴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二郎崗永清觀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等。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飛簷斗拱,雕樑畫棟,體現了傳統道教建築的獨特魅力。
步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靈官殿,殿內供奉著王靈官神像,其紅臉虯髯,身披金甲,手持金鞭,怒目圓睜,威風凜凜,相傳他是道教的護法神,能鎮妖除邪,守護道觀安寧。穿過靈官殿,便是三清殿,這裡是道觀的主殿,供奉著道教最高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像莊嚴肅穆,神態安詳,周圍壁畫色彩鮮豔,描繪著道教神話故事和神仙傳說,展現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玉皇殿內供奉著玉皇大帝,神像高大雄偉,象徵著天界的至高權威。
觀內古柏參天,綠樹成蔭,環境清幽靜謐,瀰漫著濃厚的道教氛圍。每逢初一、十五,以及道教的重要節日,如三清誕辰、玉皇大帝誕辰等,永清觀都會舉行盛大的法事活動。道士們身著道袍,誦經祈福,鐘鼓齊鳴,香菸嫋嫋,吸引了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觀光。在法事活動中,還能欣賞到傳統的道教音樂演奏,其曲調悠揚空靈,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彷彿能讓人超脫塵世的喧囂,進入寧靜祥和的境界。
除了宗教活動,二郎崗永清觀還經常舉辦一些文化展覽和民俗活動。例如,在春節期間,會有民俗表演,舞龍舞獅、踩高蹺等傳統節目輪番上演,熱鬧非凡;有時還會舉辦道教文化展覽,展示道教經典、法器、書畫作品等,讓人們更深入地瞭解道教文化的內涵。此外,觀內還設有茶舍,遊客可以在此品嚐香茗,與道士們交流,探討人生哲理,感受道家的智慧與豁達。
(四)馬致遠紀念館
馬致遠紀念館坐落於東光縣馬祠堂村,是為紀念元代著名戲曲家馬致遠而建。整個紀念館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築風格古色古香,採用傳統的中式院落佈局,青磚灰瓦,雕樑畫棟,與周圍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
進入紀念館,首先看到的是馬致遠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展現出他文人儒雅的氣質。館內分多個展廳,透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實物等資料,全面展示了馬致遠的生平事蹟、文學成就以及他的作品在國內外的影響。展廳中陳列著馬致遠作品的各種版本,包括元雜劇的手抄本、刻本,以及現代的翻譯版本,還有與他相關的書畫作品、戲曲道具等,讓遊客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馬致遠所處時代的文化氛圍。
在專門的戲曲展示廳,透過多媒體技術,迴圈播放馬致遠經典作品的戲曲表演片段,如《天淨沙·秋思》《漢宮秋》等。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戲曲表演,還能瞭解到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藝術特色。此外,紀念館還設有互動體驗區,遊客可以在這裡學習簡單的戲曲表演動作,嘗試穿上戲服拍照留念,親身體驗戲曲文化的魅力。
馬致遠紀念館不僅是紀念這位文學巨匠的場所,更是傳承和弘揚元曲文化的重要基地。它定期舉辦元曲文化講座、戲曲表演培訓班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元曲愛好者和學生前來學習交流,對於推動元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這裡也成為了東光縣重要的文化旅遊景點,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東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傑出的文化名人。
(五)東光縣烈士陵園
東光縣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們而修建的,佔地面積約平方米。陵園內松柏蒼翠,莊嚴肅穆,氣氛凝重。走進陵園,首先看到的是高聳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字型蒼勁有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紀念碑周圍環繞著眾多烈士墓,每一座墓前都立有墓碑,上面詳細記載著烈士的姓名、籍貫、生平事蹟等資訊。陵園內還建有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和文獻資料,展示了東光縣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不同歷史時期,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奮鬥的光輝歷程。
在這些展品中,有烈士們使用過的武器、衣物、信件等,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透過這些實物和資料,遊客可以深入瞭解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蹟和崇高精神,感受到他們為了理想信念不惜犧牲一切的偉大情懷。
東光縣烈士陵園不僅是緬懷先烈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日,都會有大量的機關幹部、學校師生、群眾代表前來祭掃,向烈士敬獻花籃,表達對烈士的敬仰和哀思。同時,陵園還經常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如主題講座、紅色故事宣講等,讓人們銘記歷史,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四、民俗風情
東光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這些民俗文化代代相傳,成為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民間花會
民間花會是東光縣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種類繁多,包括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竹馬等。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各村鎮都會組織花會表演,走街串巷,熱鬧非凡。
舞龍表演中,一條彩龍由十多名舞者共同操控,隨著鼓點的節奏,巨龍時而騰空而起,時而盤旋遊走,龍身翻滾,龍鬚飄動,氣勢磅礴,象徵著祥瑞與繁榮。舞獅表演則生動有趣,“獅子”在舞者的操控下,做出跳躍、翻滾、登高、採青等動作,活靈活現,憨態可掬,寓意驅邪避兇、吉祥如意。
高蹺表演極具觀賞性,表演者腳踩高蹺,身著鮮豔的戲服,裝扮成各種戲劇人物,在鑼鼓聲中表演走、跑、跳、扭等動作,有的還能做出劈叉、翻跟頭等高難度動作,引得觀眾陣陣喝彩。旱船表演中,演員們坐在裝飾華麗的“船”中,模擬船在水中行駛的姿態,配合艄公的划船動作,邊唱邊舞,生動地展現了水鄉生活的場景。竹馬錶演時,演員們身系竹馬道具,模仿騎馬的動作,在樂曲聲中表演各種隊形變化和舞蹈動作,充滿了生活氣息。
(二)傳統手工藝
東光縣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其中剪紙、草編、柳編等頗具特色。
東光剪紙風格獨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涵蓋了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吉祥圖案等。剪紙藝人以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為工具,透過精湛的技藝,將心中的美好願望和生活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其剪紙作品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無論是裝飾家居,還是作為禮品贈送,都深受人們喜愛。
草編和柳編是利用當地豐富的草料和柳條資源發展起來的傳統手工藝。草編藝人以麥秸、玉米皮等為原料,透過編織、盤繞、縫製等工藝,製作出草帽、草籃、草墊等生活用品,以及各種精美的草編工藝品。這些草編作品色彩自然,質地柔軟,既實用又美觀。柳編藝人則用柳條編織出筐、簍、簸箕、傢俱等物品,其作品造型簡潔大方,結構堅固耐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裝飾性。這些傳統手工藝不僅傳承了民間技藝,也為當地百姓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三)廟會文化
東光縣的廟會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以鐵佛寺廟會、泰山行宮廟會最為著名。廟會期間,寺廟內外張燈結綵,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廟會上,除了傳統的焚香祈福活動外,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和商貿活動。戲曲表演是廟會上的重頭戲,當地的戲曲劇團會在廟前的戲臺上表演京劇、河北梆子、哈哈腔等傳統戲曲,精彩的表演吸引了眾多戲迷前來觀看。此外,還有雜技、魔術、民間歌舞等表演,讓遊客大飽眼福。
在商貿活動區,擺滿了各種攤位,有傳統的手工藝品、特色小吃、農副產品等。遊客可以在這裡選購精美的剪紙、草編、柳編等手工藝品,品嚐東光特色美食,如羊腸湯、饊子、炸糕等。同時,廟會上還有各種民間遊戲,如套圈、打槍、投壺等,充滿了趣味性,吸引了男女老少踴躍參與。廟會不僅是人們祈福納祥的場所,也是傳承民俗文化、促進經濟交流的重要平臺。
五、特色美食
東光縣的美食獨具風味,融合了當地的物產和民俗文化,讓人品嚐後回味無窮。
(一)東光羊腸湯
羊腸湯是東光縣極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其製作工藝獨特,選用新鮮的羊腸、羊肚、羊血等食材,經過清洗、煮制、滷製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煮制羊腸湯的湯底是關鍵,通常用羊骨、羊肉長時間熬製,直至湯汁濃白醇厚,散發著濃郁的香味。
食用時,將滷製好的羊腸、羊肚等食材切成小段,放入碗中,澆上滾燙的羊湯,再撒上蔥花、香菜、蒜末、辣椒油等調料。羊腸湯口感豐富,羊腸軟糯有嚼勁,羊肚脆嫩爽口,羊血細膩嫩滑,湯汁鮮香濃郁,喝上一口,暖身又暖胃。搭配上剛出爐的燒餅,將燒餅掰成小塊泡在湯裡,吸收了湯汁的燒餅更是美味可口,讓人慾罷不能。在東光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售賣羊腸湯的店鋪,每天清晨,許多人都會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腸湯,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二)饊子
饊子是東光縣的傳統油炸麵食,以其酥脆可口的口感而聞名。製作饊子的工藝十分講究,選用優質的麵粉,加入適量的鹽、水和油,揉成麵糰,然後將麵糰醒發一段時間,使其更加柔軟有韌性。
將醒發好的麵糰搓成細長的麵條,再一圈圈盤繞在手上,拉成細如髮絲的麵條,放入熱油中炸制。炸饊子的火候和時間也很關鍵,要掌握好油溫,使饊子炸至金黃酥脆。炸好的饊子色澤金黃,造型美觀,口感酥脆香甜,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泡在湯裡,都別有一番風味。饊子不僅是東光人餐桌上的美味小吃,也是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時必備的禮品。
(三)東光炸糕
東光炸糕是一種傳統的油炸糕點,外皮酥脆,內餡香甜,深受人們喜愛。製作炸糕的原料主要有糯米粉、豆沙餡或白糖餡。先將糯米粉用溫水和成麵糰,醒發片刻後,將麵糰分成小塊,擀成圓形薄皮,包入豆沙餡或白糖餡,捏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糕坯。
然後將糕坯放入熱油中炸制,炸至表面金黃、鼓起即可。炸糕的外皮酥脆,咬一口“咯吱”作響,內餡軟糯香甜,豆沙餡細膩綿密,白糖餡香甜流心,口感層次豐富。東光炸糕常作為早餐或小吃食用,在當地的早點攤和小吃店都能買到。
(四)吳定杆燒雞
吳定杆燒雞是東光縣的特色美食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製作工藝獨特,選用當地散養的優質土雞為原料,經過宰殺、清洗、醃製、滷製等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醃製時,使用多種香料和調味料,使雞肉充分吸收調料的香味。滷製時,採用獨特的滷料配方,用老湯慢火燉煮數小時,使雞肉熟透入味。
吳定杆燒雞色澤紅潤,香氣撲鼻,雞肉鮮嫩多汁,脫骨易嚼,味道醇厚。無論是熱食還是冷食,都各具風味。熱食時,雞肉香軟可口,湯汁濃郁;冷食時,雞肉緊實有嚼勁,別有一番滋味。吳定杆燒雞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在東光縣及周邊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六、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東光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 - 5月)氣溫逐漸回暖,萬物復甦,此時的東光縣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田野裡麥苗青青,桃花、杏花等競相開放,適合踏青賞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夏季(6 - 8月)氣溫較高,但東光縣周邊有一些清涼的景點和水上活動可以消暑,如一些鄉村的小型水庫和池塘邊,適合喜歡戶外活動的遊客。秋季(9 - 11月)天高氣爽,是收穫的季節,此時的東光縣瓜果飄香,農田裡金黃的玉米、火紅的高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同時也是觀賞紅葉的好時節,適合攝影愛好者和喜歡田園風光的遊客。冬季(12 - 次年2月)氣溫較低,但如果遇到下雪天氣,東光縣銀裝素裹,別有一番景緻,而且春節期間,各種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如民間花會、廟會等,遊客可以體驗到濃厚的年味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二)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
- 飛機:東光縣周邊較近的機場有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和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從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可乘坐機場大巴到德州市,再轉乘前往東光縣的長途汽車;從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可乘坐機場大巴到滄州市,然後換乘前往東光縣的班車。
- 火車:東光縣有東光站,京滬鐵路經過此地,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濟南等城市。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出發地選擇合適的車次,乘坐火車到達東光站。
- 長途汽車:東光縣有東光客運中心,與周邊城市和地區有頻繁的長途客運班車往來。在滄州、德州、濟南等城市的長途汽車站,都有發往東光縣的班車,出行前可以透過相關客運網站或汽車站諮詢具體的班次和時間。
2. 內部交通
- 公交車:東光縣城區內有多條公交線路,可通往主要的景點、商業區和居民區。但公交線路覆蓋範圍有限,且部分鄉鎮之間的公交班次較少,出行前需要提前瞭解好公交線路和發車時間。
- 計程車:東光縣城區和主要鄉鎮都有計程車運營,出行較為方便。
- 自駕:如果選擇自駕前往東光縣,可透過京滬高速、京臺高速等高速公路到達。東光縣內的道路狀況良好,大部分景點都有停車場可供停車。但在節假日或旅遊旺季,部分熱門景點周邊可能會出現停車難的問題,建議提前規劃好停車地點。
(三)住宿推薦
1. 縣城酒店:東光縣城內有多種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商務型酒店如東光迎賓館,位於縣城中心繁華地段,交通便利,周邊配套設施齊全,酒店內裝修豪華,客房寬敞舒適,配備完善的現代化設施,提供高品質的住宿服務,適合商務出行和對住宿條件要求較高的遊客。經濟型酒店如7天酒店、漢庭酒店等,價格實惠,房間乾淨整潔,基本設施齊全,價效比高,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入住。
2. 鄉村民宿:在東光縣的一些鄉村旅遊景點周邊,有不少特色民宿。例如,靠近二郎崗永清觀的鄉村民宿,環境清幽,空氣清新,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悠閒。民宿的房間佈置溫馨,充滿鄉土氣息,部分民宿還提供農家飯菜,遊客可以品嚐到地道的鄉村美食,感受濃厚的鄉村氛圍,適合喜歡體驗鄉村生活的遊客。
(四)旅遊行程規劃
1. 一日遊
- 上午:抵達東光縣後,前往鐵佛寺,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欣賞我國最大的座式鑄鐵佛像,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神秘,瞭解鐵佛寺的歷史淵源和建築藝術。
- 中午:在鐵佛寺附近的餐館用餐,品嚐東光特色美食,如羊腸湯、饊子等,感受東光美食的獨特風味。
- 下午:前往馬致遠紀念館,瞭解元代著名戲曲家馬致遠的生平事蹟和文學成就,欣賞他的經典作品,體驗元曲文化的魅力。參觀結束後,可在紀念館周邊的田園風光中漫步,放鬆身心。
2. 兩日遊
- 第一天:
- 上午:參觀泰山行宮,欣賞這座古建築群的精美建築和獨特風格,瞭解其歷史背景和宗教文化內涵。
- 中午:在縣城內的餐廳用餐,品嚐東光炸糕、吳定杆燒雞等特色美食。
- 下午:前往二郎崗永清觀,遊覽這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宮觀,感受道教文化氛圍,參加道觀內的宗教活動或文化展覽(如有)。晚上入住縣城酒店,休息調整。
- 第二天:
- 上午:前往東光縣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參觀烈士紀念館,瞭解東光縣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英勇事蹟和奮鬥歷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 中午:在烈士陵園附近的餐館用餐,稍作休息後,返程結束愉快的東光之旅。
3. 三日遊
- 第一天:
- 上午:抵達東光縣後,前往連鎮鎮,參觀當地的特色產業,瞭解化工、包裝、機械、棉花加工、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情況,走進工廠車間,近距離觀察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現代化工業的魅力。
- 中午:在連鎮鎮的農家飯店就餐,品嚐地道的農家菜餚,如農家燉菜、涼拌野菜等,享受原汁原味的鄉村美食。
- 下午:參觀連鎮鎮的歷史遺蹟和民俗文化場所,深入瞭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之後前往找王鎮,欣賞鄉村田園風光,參觀特色種植基地,體驗採摘新鮮蔬菜、水果的樂趣。
- 晚上:入住找王鎮的鄉村民宿,感受鄉村夜晚的寧靜,品嚐民宿主人精心準備的農家晚餐,飯後可以在鄉間小路上散步,欣賞星空。
- 第二天:
- 上午:前往秦村鎮,參觀古老的村落,探尋那些充滿歷史痕跡的老建築、老街道,聆聽當地老人講述古老的傳說和民俗故事。參觀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品作坊,觀看剪紙、草編等工藝品的製作過程,還可以親自嘗試製作,帶走一份自己的手工作品留作紀念。
- 中午:在秦村鎮的餐館用餐,品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手工麵條搭配特色滷子、自制醬肉等。
- 下午:前往燈明寺鎮,參觀歷史悠久的燈明寺,感受佛教文化的薰陶。瞭解寺廟的歷史變遷和建築特色,欣賞寺廟內的佛像、壁畫等藝術作品。隨後在燈明寺鎮周邊的自然風光中漫步,放鬆身心。
- 晚上:返回縣城,入住酒店。晚上可以去縣城的商業街逛逛,購買一些東光縣的特色紀念品,如剪紙、草編工藝品等,也可以品嚐縣城夜市的小吃,如烤串、炒涼粉等。
- 第三天:
- 上午:前往南霞口鎮,參觀當地的化工、五金、機械製造等企業,瞭解企業的創新發展成果。之後參觀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瞭解金絲小棗、鴨梨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和培育過程,品嚐新鮮的水果。
- 中午:在南霞口鎮的餐館享用午餐,品嚐以當地農產品為食材製作的美食,如棗泥糕點、梨湯等。
- 下午:前往大單鎮,參觀生態旅遊景點,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呼吸清新的空氣。可以在生態景區內進行徒步、攝影等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隨後前往龍王李鎮,瞭解當地的農業種植和養殖產業,參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瞭解農產品的加工過程。
- 晚上:在龍王李鎮的餐館用餐後,結束三天的東光縣之旅,返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