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這座位於河北省中部、北京市西南部的城市,如一顆鑲嵌在京、津、保三角地帶的璀璨之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它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秀美的風光和誘人的美食,是一座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一、區域概況

涿州市總面積751.3平方公里,2024年末常住人口645,972人 。截止2023年9月,下轄1鄉、10鎮、3個街道和3個經濟開發區,市政府駐雙塔街道範陽西路51號。這些鄉鎮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涿州豐富多彩的地域風貌。

- 松林店鎮:位於涿州市南部,是涿州的經濟重鎮。這裡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等交通幹線穿境而過。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製造、機械加工等為主的產業叢集。同時,農業發展也頗具規模,是涿州重要的糧食和蔬菜生產基地。鎮內的樓桑廟村,因是劉備的出生地而聞名遐邇,三義宮就坐落於此,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尋三國文化的淵源。

- 碼頭鎮:地處涿州市北部,與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毗連,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碼頭鎮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旅遊業逐漸興起,涿州影視城就位於這裡,曾是眾多影視作品的拍攝地,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同時,鎮內還積極發展康養產業,打造了多個高階康養專案,為人們提供了休閒養生的好去處。

- 東城坊鎮:位於涿州市西部,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農業以種植特色果蔬為主,如葡萄、草莓等,果實鮮美,深受市場歡迎。工業方面,形成了以建材、服裝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鎮內的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擁有多處歷史遺蹟和傳統村落,展現了涿州的古老魅力。

- 高官莊鎮:地處涿州市東南部,是一個農業大鎮。這裡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同時,高官莊鎮還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培育了多個農產品品牌,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鎮內的商業也較為繁榮,集市貿易活躍,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務。

- 東仙坡鎮:位於涿州市中部,交通便捷,107國道貫穿全鎮。工業以電子、機械製造等為主,發展態勢良好。農業方面,注重發展高效農業,建設了多個現代農業園區,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程序。此外,東仙坡鎮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古寺廟、古民居等,吸引了不少文化愛好者前來探訪。

- 百尺竿鎮:位於涿州市東北部,地理位置優越。工業基礎較為紮實,涵蓋了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主,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業,形成了農牧結合的發展模式。鎮內的教育資源豐富,擁有多所中小學,為當地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 義合莊鄉:地處涿州市東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農產品品質優良。近年來,義合莊鄉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如中藥材種植、奶牛養殖等,促進了農民增收。此外,鄉內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

- 林家屯鄉:位於涿州市東部,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宜人。農業以種植蔬菜、水果等為主,是涿州的“菜籃子”和“果盤子”。同時,林家屯鄉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依託鄉村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了多個鄉村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

- 孫莊鄉:地處涿州市西北部,山區面積較大。這裡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涿州的重要生態屏障。農業以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為主,同時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如養殖家禽、種植中藥材等。此外,孫莊鄉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灰石、大理石等,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

- 豆莊鄉:位於涿州市中部,交通便利。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為主,同時積極發展花卉種植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工業方面,以小型加工企業為主,涵蓋了服裝、玩具、塑膠製品等多個行業。鄉內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每年都會舉辦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 刁窩鄉:地處涿州市東南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為主,是涿州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近年來,刁窩鄉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了多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同時,鄉內還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涿州擁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自古為京畿輔郡,被譽為“天下第一州”,是“千年古縣”。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史記》載,上古軒轅黃帝戰蚩尤於涿鹿之野,即此,因而涿州歷來又被稱作“涿鹿”,或簡稱“涿”。

西周初(前11世紀),於今河北省北部封二國,北名薊(都今北京市廣安門附近),南名燕(都今北京市琉璃河東北2.4千米董家林、黃土坡之間)。燕襄公元年(約公元前657年),燕滅薊,遷都於薊,涿地一直為燕國地。春秋戰國時期,涿州為燕之涿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滅燕後於涿邑置涿縣,屬廣陽郡,縣治在今涿州城區。此後,涿州歷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和名稱變更。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廣陽郡南部、鉅鹿郡北部及恆山郡一部,置涿郡,郡、縣治所均在今涿州城區。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涿郡為垣翰郡,西鄉為移風,涿縣屬垣翰郡。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改垣翰為涿郡,涿郡南部分出另置河間國。魏黃初五年(224年),涿郡改稱范陽郡,治所仍在涿縣。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范陽郡改稱范陽國。東晉十六國時,涿地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及後燕。北魏登國初年(386年)范陽國改為范陽郡,涿縣屬之併為治所。隋開皇元年(581年),析涿縣西境原遒縣地置范陽縣,屬昌黎郡(今易縣)。唐武德元年(618年),罷涿郡改稱幽州。武德七年(624年),涿縣改名范陽縣。大曆四年(769年),析幽州南部范陽、歸義、固安3縣置涿州,州治在范陽縣,屬河北道。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涿州范陽縣自此屬遼。遼於涿州置永泰軍。宋宣和四年(1122年)收復涿州,范陽縣屬燕山路涿州;宣和七年(1125年)涿州、范陽縣為金所陷,范陽縣屬金中都路涿州。元朝採行省制,涿州范陽縣上隸中書省大都路。太祖十年(1215年),涿州升為涿州路,轄范陽等7縣。明洪武初年,范陽縣併入涿州,大都路改為北平府,涿州屬北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撤范陽縣併入涿州,僅領房山1縣。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涿州屬順天府。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順天府分設四路廳,涿州屬順天府西路廳。雍正五年(1727年),房山縣劃出,直隸於順天府西路廳,自此涿州無屬縣。民國二年(1913年),撤州,涿州改稱涿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涿縣改隸河北省。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廢除戰時行政區劃,恢復涿縣抗戰前建置,路東涿良宛縣併入,涿縣劃歸河北省保定專區。1986年9月,涿縣撤縣設市。1994年12月,原保定地區、保定市合併為保定市,涿州市劃歸保定市代管。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涿州孕育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歷史名人。這裡曾出過“兩大皇帝”,即漢昭烈帝劉備和宋太祖趙匡胤;“四大世界級宗師”,包括東漢政治家盧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六祖禪師惠能、易學大師邵雍 。三國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故事就發生在涿州,成為千古佳話,為涿州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三、必遊景點

(一)涿州雙塔

涿州雙塔位於涿州市老城內的東北角,是涿州的標誌性古建築。南塔稱智度寺塔,建於遼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稱雲居寺塔,建於遼大安八年(1092年)。雙塔造型優美,古樸典雅,歷經歲月滄桑仍屹立不倒,反映了遼代高超的建築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登上塔頂,可以俯瞰涿州古城的全貌,感受這座城市的歷史韻味。

(二)永濟橋

永濟橋坐落於涿州市城北1.5公里處,南北橫跨拒馬河,是中國第一長石拱橋,又名大石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清乾隆年間重建。橋體規模宏大,建築工藝精湛,橋長627米,橋身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成,共有九個橋孔,中間的橋孔最大,兩側依次減小。橋的兩端各有一對石獅,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永濟橋不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見證了涿州的興衰變遷。

(三)三義宮

三義宮位於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是為紀念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而修建,始建於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原稱三義廟。三義宮佔地面積50餘畝,坐北朝南,由山門、馬神殿、關羽殿、張飛殿、正殿、退宮殿、三義閣等建築組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宮內供奉著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以及他們的生平事蹟展覽,生動地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風貌和英雄氣概。每年都有眾多遊客前來祭拜,感受桃園結義的忠義精神。

(四)酈道元故居

酈道元故居位於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西道元村,重建於1995年。故居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由正房、配房、跨院等建築組成,古樸典雅,環境清幽。館內陳列著酈道元的生平事蹟、學術成就以及他所著的《水經注》等相關文物資料,展示了這位北魏地理學家的卓越貢獻。透過參觀故居,人們可以深入瞭解酈道元的一生,感受古代地理學的魅力。

(五)涿州影視城

涿州影視城位於北京南48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碼頭鎮,是亞洲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之一,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影視城佔地面積1500畝,擁有唐城、漢城、宋城、明清城等多個仿古建築群,以及各種影視拍攝場景和設施。這裡曾拍攝過《三國演義》《水滸傳》《唐明皇》等眾多經典影視作品,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參觀遊覽,體驗影視拍攝的樂趣。

四、古剎、寺廟與道觀

(一)永安寺塔

永安寺塔位於河北省涿州市城東10公里刁窩鄉塔照村北50米處,是一座遼代的密簷式磚塔。塔高約20米,共7層,塔身呈八角形,每層都有精美的磚雕佛像和花卉圖案。永安寺塔造型優美,工藝精湛,是遼代佛教建築的傑出代表。雖然歷經風雨侵蝕和歲月滄桑,但依然儲存完好,為研究遼代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二)張飛廟

張飛廟史稱橫侯廟,始建於唐初,位於涿州城南兩公里107國道西側忠義店。張飛廟佔地面積10餘畝,由山門、正殿、後殿、配殿等建築組成,氣勢雄偉。廟內供奉著張飛的塑像,以及他的兵器和戰馬等遺物。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前來祭拜張飛,緬懷這位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同時,張飛廟也是研究三國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

五、歷史遺址

(一)盧氏宗祠

盧氏宗祠位於涿州城東拒馬河畔,是盧氏家族祭祖之地。據史料記載,盧氏家族起源於姜姓,是姜子牙的後裔。在歷史的長河中,盧氏家族人才輩出,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盧氏宗祠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莊嚴肅穆,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盧氏宗親前來祭祖,尋根問祖,傳承家族文化。

(二)金門閘

金門閘位於河北省涿州市東北部義和莊鄉,是清朝時期修建的一座水利工程。金門閘主要用於調節拒馬河的水量,防止洪水氾濫,保護周邊地區的農田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閘體由石塊砌成,設有多個閘門,可以根據水位的高低進行調節。金門閘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水利設施,也是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見證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成就。

六、民俗風情

涿州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獨具特色。橫岐調是涿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地方戲曲中的獨特劇種,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屬於梆子腔系統,是一種民歌與民間說唱相結合的民間小戲,流行於涿州、淶水、定興、徐水和北京市房山區等很多地區。橫岐調的唱腔優美動聽,表演形式生動活潑,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此外,涿州還有許多傳統的民俗活動,如春節期間的廟會、元宵節的花燈會、端午節的賽龍舟等。這些民俗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傳承了涿州的歷史文化傳統。

七、特色美食

涿州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獨具風味。督亢面是涿州的傳統美食之一,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口感而聞名。督亢面選用優質的小麥粉,經過多次揉制和醒發,製成薄而勁道的麵餅,再配以各種蔬菜、肉類和調料,炒制而成。督亢面口感爽滑,香氣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涿州貢米也是涿州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涿州貢米顆粒飽滿,色澤潔白,煮出的米飯香軟可口,營養豐富。在歷史上,涿州貢米曾作為皇家貢品,深受皇室喜愛。如今,涿州貢米已成為涿州的一張美食名片,暢銷全國各地。

此外,涿州還有滷煮雞、醬肉、炸千子等眾多特色美食,每一種都讓人垂涎欲滴,品嚐後讚不絕口。

八、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涿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乾燥寒冷。最佳旅遊時間為春秋兩季,此時天氣宜人,景色優美,適合外出遊玩。

(二)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涿州交通便利,距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僅25公里,可乘坐機場大巴或計程車前往涿州。此外,涿州還擁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107國道等交通幹線,可透過火車、汽車等方式到達。

2. 內部交通:市內有多條公交線路,可到達各個景點。此外,也可選擇乘坐計程車或共享單車,方便快捷。

(三)住宿推薦

1. 涿州國際酒店:位於市中心,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服務周到。酒店擁有多種型別的客房,可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2. 華邑酒店:酒店環境優美,裝修豪華,擁有健身房、游泳池等休閒設施。客房寬敞舒適,配備了現代化的裝置,讓您感受到家的溫馨。

(四)行程規劃

1. 一日遊:上午參觀涿州雙塔、永濟橋,感受古建築的魅力;下午前往三義宮,瞭解三國文化;晚上在市區品嚐涿州特色美食。

2. 兩日遊:第一天參觀涿州影視城,體驗影視拍攝的樂趣;晚上在影視城附近住宿。第二天前往酈道元故居、盧氏宗祠,瞭解涿州的歷史文化;下午前往張飛廟,緬懷三國英雄。

涿州,這座充滿歷史韻味和現代活力的城市,無論是探尋歷史文化,還是享受自然風光,亦或是品嚐特色美食,都能讓您流連忘返。期待您的到來,一同領略涿州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