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海縣是遼寧省大連市下轄縣,地處遼東半島東側的黃海北部海域,是東北地區唯一海島縣,也是全國唯一海島邊境縣。其海洋島距離韓國的白翎島僅92海里,地理位置十分獨特。
基本概況
長海縣陸域面積142平方千米,由195個海島組成,其中有人居住海島18個。海域面積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59公里。全縣戶籍總戶數25,233戶,人口68,329人,有漢、滿、蒙、苗、達斡爾、朝鮮等多個民族。
管轄鄉鎮簡介
- 大長山島鎮:是長海縣政府所在地,也是長海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島嶼面積31.4平方公里。這裡城鎮建設較為完善,有長海廣場等標誌性地點。島上交通便利,擁有環海路,沿途風景優美,可欣賞到碧海藍天與海岸線交織的景色。還設有多個海水浴場,如黃金海岸浴場,沙灘細膩,海水清澈,是遊客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 小長山島鎮:面積22平方公里。以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著稱,森林覆蓋率高,小水口森林公園就位於此島。公園總面積為3.8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園內植被豐富,空氣清新。島上海洋資源豐富,是海釣愛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有許多海釣愛好者前來體驗海釣樂趣。
- 廣鹿島鎮:面積31.2平方公里。島上自然資源獨特,礬坨子是全球最大的黃嘴白鷺繁殖棲息地,長海縣也因此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黃嘴白鷺之鄉”稱號。月亮灣浴場是廣鹿島著名的景點,沙灘平緩,海水湛藍,宛如一處世外桃源。此外,島上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 獐子島鎮:面積9.9平方公里。島上建築風格獨特,有許多白牆紅瓦的歐式建築,充滿異域風情。獐子島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是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金沙灘浴場是島上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沙質優良,適合開展各種水上活動。
- 海洋島鎮:位於長山群島的東南端,面積19.6平方公里。這裡遠離大陸,海水清澈透明,生態環境極佳,是海珍品的重要產地,盛產海參、鮑魚、海膽等海產品。海洋島的青龍山是島上的標誌性景觀,登上山頂可俯瞰全島風光和遼闊的海洋景色。
歷史沿革
長海縣歷史悠久,距今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開始在此定居,創造了海島早期文明。
唐堯時期,長山列島為青州之域;虞舜時期,為營州之域。夏商時期,屬青州。西周至戰國時期,屬幽州疆域,燕國始置遼東郡,長山列島歸其管轄。
秦朝時,長山列島屬遼東郡。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孫度割據遼東,長山列島屬遼東郡北豐縣轄地。三國時期,屬遼東郡東沓縣或北豐縣轄地。西晉時,屬平州遼東郡樂就縣或力城縣。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屬遼東郡樂就縣或力城縣,後曾被高句麗侵佔。
唐滅高句麗後,長山列島屬安東都護府。唐中葉至遼天贊三年,為淄青平盧節度轄境。遼時,先後為東京道辰州建安縣、寧州、蘇州轄境。金時,屬上京路曷蘇館,後屬東京路復州化成縣等。元朝時,屬遼陽行省遼陽路蓋州。
明朝時,長山列島先後屬定遼都衛金州衛。明末,為明將毛文龍、黃龍轄治區域。清朝時,先後為海城縣、蓋平縣、奉天府復州金州巡檢、寧海縣、金州廳轄地。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後被日本侵佔,之後還經歷了隸金州廳、被帝俄租借等階段,1904年又淪為日本殖民地。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至1945年,長山列島一直是日本殖民地,先後屬關東州民政署金州支署等,1934年後隸屬關東州廳貔子窩民政署。1945年11月,長山列島解放,12月建立長山區人民政權,隸屬新金縣。此後經歷區域劃分調整,1949年11月10日,長山列島置縣,稱長山縣,隸屬旅大行政公署。1953年,長山縣改稱長海縣,隸屬遼寧省旅大市。1981年,旅大市改稱大連市,長海縣隸屬大連市至今。
文化脈絡
長海縣有著獨特的文化脈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長海號子是其文化代表之一。長海號子是漁民們在長期的漁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伴隨著漁民們拉網、搖櫓等勞動場景產生,節奏明快、旋律激昂,體現了漁民們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的精神,被譽為“傳唱千百年漁歌的地方”。
此外,長海縣的海島民俗文化也十分豐富。海島居民長期以海為生,形成了獨特的海洋文化習俗,如出海前的祭海儀式,漁民們透過祭海祈求出海平安、魚蝦滿倉,這一儀式承載著漁民們對大海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歷史人物
劉承清(1852-1939)是長海縣廣鹿島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字鏡海,幼年在本島讀私塾,18歲赴山東登州府蓬萊縣求學,共讀書17年。1887年回到故里,因其為人耿直、辦事公道,被鄉里百姓推崇,不久被擁為金州十六島總會會長。在任期間,他為群眾做了很多好事。曾有島上居民到貔子窩買糧,被衙役官差敲詐勒索,稅捐極高。劉承清得知後,與盟弟於桂芳前往奉天為民請命,最終使得貔子窩市場買糧免稅,且因批文未具年月,免稅延續了20年。日本侵佔長山列島後,劉承清因不阿權貴、不與日本警察同流合汙,1934年被免去會長職務,1939年病逝於廣鹿島。
必遊景點
- 小水口森林公園:位於小長山島最東端,公園內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宜人。這裡有獨特的海蝕地貌,奇礁異石遍佈,站在觀景臺上,可俯瞰廣闊的大海,欣賞日出日落的美景,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 祈祥園:位於大長山島,園內有一座高大的媽祖雕像,媽祖是漁民的保護神,寄託著漁民們對平安豐收的期盼。園內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是遊客瞭解海島民俗文化和祈福許願的好去處。
- 月亮灣浴場:地處廣鹿島,沙灘柔軟細膩,海水清澈見底,周邊景色秀麗。浴場周邊配套設施較為完善,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陽光沙灘,進行遊泳、沙灘排球等活動,感受海島的悠閒與愜意。
- 二十四節氣公園:位於獐子島,公園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透過景觀雕塑、文化展板等形式,展示了中國傳統的節氣文化。遊客在此既能欣賞到美麗的海島風景,又能學習到豐富的節氣知識,感受傳統文化與海島風光的融合。
- 青龍山:是海洋島的主峰,山上植被豐富,景色宜人。登上山頂,可將整個海洋島的風光盡收眼底,還能看到遼闊的大海和遠處的其他島嶼,視野十分開闊。山中有一些小路,適合遊客徒步探索,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歷史遺址
小珠山貝丘遺址是長海縣重要的歷史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大連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房屋多為半地穴式,面積較小,平面大多為圓角方形或者長方形,內部大多有灶址,反映了當時人類的居住和生活方式。該遺址見證了長海縣悠久的歷史,被譽為“遼南第一縷炊煙升起的地方”。
民俗風情
長海縣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每年春節期間,會舉辦漁家風情迎春會。活動期間有“書春”之五島聯動書聯、贈福、剪窗花等活動,充滿了濃濃的年味。還有“祈春”系列之非遺集市,遊客可以在這裡品嚐各種海島特色美食,欣賞傳統手工藝品製作,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會有花燈展和猜燈謎活動,每一盞花燈均為群眾原創手工精製,展現了海島居民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
海島大秧歌也是長海縣新春佳節的經典節目。每年都會組織多支秧歌隊參加展演,演員們身著繽紛綵衣,伴隨著熱烈的鑼鼓聲,扭出歡快的步伐,展現出長海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特色美食
長海縣有著獨具特色的“海食文化”。“漁家八大碗”是海島特色美食之一,選用當地新鮮的海產品為原料,透過燉、炒、蒸等多種烹飪方式製作而成,包含了魚、蝦、貝等多種海鮮菜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鹹魚餅子也是長海縣的傳統美食。將新鮮的海魚醃製晾曬成鹹魚,然後與玉米餅子搭配食用。鹹魚鹹香可口,玉米餅子香甜軟糯,兩者搭配,口感豐富,是海島居民過去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美食,如今也成為了深受遊客喜愛的特色小吃。
此外,黑魚湯也是長海縣的一道佳餚,以新鮮黑魚為主要食材,燉煮出的湯汁濃郁乳白,味道鮮美,營養滋補,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食用。長海縣還盛產蝦夷扇貝、海膽、鮑魚等海鮮,這些海鮮肉質鮮嫩,可直接清蒸、水煮,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讓遊客品嚐到來自北緯39度的鮮味。
旅遊指南攻略
- 交通:前往長海縣可先到達大連,然後從大連港、皮口港等港口乘船前往各島嶼。也可乘坐飛機,長海縣有長海機場,開通了與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的往返航班。
- 住宿:長海縣各島嶼均有多種住宿選擇,既有環境舒適的酒店,也有充滿漁家特色的民宿。大長山島鎮作為縣政府所在地,酒店設施相對更為齊全;而民宿則能讓遊客更深入地體驗海島居民的生活,感受漁家風情。
- 最佳旅遊時間:長海縣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涼。最佳旅遊時間為5月至10月,此時天氣較為溫暖,海水清澈,適合開展各種海上活動和遊覽景點。不過,不同季節也有不同特色,冬季可體驗海島獨特的冰雪風光和漁家風情迎春會等活動。
- 注意事項:乘船前往長海縣時,要注意提前關注天氣和船期資訊,避免因風浪等天氣原因影響行程。海島紫外線較強,出行時需做好防曬措施。此外,參與海釣等海上活動時,一定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確保安全。
長海縣以其獨特的海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俗風情和鮮美的海鮮美食,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想要享受海島度假的悠閒,還是探索古老的歷史文化,亦或是體驗獨特的漁家生活,長海縣都能滿足遊客的需求,是一個值得深入遊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