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區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中心城區,位於大連市區東部,東經121.63°、北緯38.92°。其東、南、北三面瀕臨黃海,西部與西崗區接壤,陸地面積47.4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443平方公里,海岸線和島岸線總長42.53公里。這裡是大連城市的發祥地,也是大連重要的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
行政區劃
中山區轄海軍廣場街道、人民路街道、青泥窪橋街道、葵英街道、桃源街道、老虎灘街道共6個街道,53個社群。
海軍廣場街道位於中山區東部,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而命名。這裡有現代化的城市景觀,街道內基礎設施完善,商業氛圍濃厚,是居民生活和休閒的好去處。
人民路街道是中山區的核心商業區之一,聚集了眾多高樓大廈和金融機構,是大連的金融航運物流商務核心功能區之一。街道上繁華熱鬧,各類商場、酒店林立,展現出大連的現代化都市風貌。
青泥窪橋街道是大連傳統的商業中心,有著悠久的商業歷史。這裡交通便利,青泥窪橋商圈是大連著名的購物勝地,吸引著大量市民和遊客前來消費購物。
葵英街道位於中山區中部,轄區內有部分山地,自然環境優美。街道內生活氣息濃厚,有多個居民區和社群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務。
桃源街道地處中山區南部,依山傍海,風景秀麗。這裡有桃源商城等商業場所,也有寧靜的居民區,是一個宜居宜商的區域。
老虎灘街道因著名的老虎灘景區而聞名,位於中山區東南部海濱。街道內旅遊資源豐富,除了老虎灘海洋公園,還有漁人碼頭等景點,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中山區有歷史記載始於東漢,時稱“三山”。據《三國志·魏書》中《邴原傳·卷十一》記載,東漢時中原著名學者邴原曾避亂遼東,“原欲歸故里,止於三山”。當時的“三山”泛指三山島對岸的大陸,包括今中山區域在內。
唐朝初年,中山區域稱“三山浦”。唐初征高句麗收復東北地區時,唐軍曾在三山島儲備糧秣軍械,為攻取大黑山卑沙城做準備。至唐貞觀年間,中山區域稱“青泥浦”。
明代,中山區域稱“青泥島”,明天啟年間又稱“三山海口”。清同治九年松山寺古剎重建碑銘文中有“大清國盛京奉天府金州郡西旅安社青泥窪”字樣,可知當時中山區域稱“青泥窪”,因這裡臨海一帶地勢低窪,海灘有大片淤泥,船家向陸地看呈青烏色而得名。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俄國強租大連後,把租借地定名“關東州”。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沙皇下令在青泥窪一帶建商港和城市,取名為“達里尼”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將達里尼市改為特別市,並設立市政廳等統治機構,當時城市管轄區域分市區、郊區,市區有歐洲區、行政區、中國人區,郊區包括老虎灘區等。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取代俄國侵佔大連,組建軍政署,實行殘酷殖民統治。1905年,日本當局把達里尼市改名為大連市。日本統治期間,城區規劃面積不斷擴充套件,同時擴建港口、修築道路等。民國四年(1915年)以後,今中山區域大體屬於東大連區,城郊及農村實行會制,中山區域農村大體屬嶺前會、老虎灘會。
1945年大連解放,11月大連市政府成立,12月改黑咀子區為中山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1946年,大連市區政會議決定市內設中山、西崗等5個區,原中央區和南山區併入中山區。此後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到1959年,嶺前區併入中山區,逐漸形成了今天中山區的管轄範圍。
歷史人物
中山區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傅立魚便是其中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傅立魚是遼寧最早在報刊上介紹馬列主義文章的人,也是東北地區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人。他曾擔任《泰東日報》編輯長,為中共大連地方黨的組建創造了思想和物質準備。五四運動後,他高擎新思想新文化的宣傳大旗,在《泰東日報》《新文化》等刊物上登載過李大釗、陳獨秀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文章。1920年7月1日,傅立魚倡導創辦了東北地區第一個青年愛國進步團體——大連中華青年會,並擔任會長。其位於中山區文化街65號的舊居,建於20世紀20年代,為新古典主義簡約風格,堪稱是東北地區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發源地。
必遊景點
- 老虎灘海洋公園:位於中山區濱海中路9號,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集觀光、娛樂、科普、購物、文化於一體。這裡有精彩的極地動物展示和海洋生物表演,還設有驚險刺激的水上娛樂設施,是家庭出遊和情侶約會的好去處。
- 棒棰島:地址為迎賓路1號,是一座清澈神秘的海中孤島。這裡海水清澈,沙灘細膩,島上植被茂盛,環島路景色優美,遊客可以在此享受陽光沙灘,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
- 中山廣場歷史建築群:中山廣場是大連地標性廣場,呈圓形,直徑達213米,向外輻射10條道路。廣場周圍環繞著眾多建於1908年到1936年的歐式建築,涵蓋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種風格,被譽為建築博物館,是感受大連歷史與建築魅力的絕佳地點。
- 海之韻公園:擁有獨特的濱海地貌景觀,園內的怪坡現象神奇有趣,海邊棧道蜿蜒曲折,沿途可欣賞美麗海景和奇特礁石,是親近大海、感受自然之美的好地方。
- 漁人碼頭:位於老虎灘濱海東路,原是老虎灘漁港,2008年改造後融合了北美小漁村傳統文化風格和歐式建築。這裡有色彩斑斕的建築,還有眾多特色餐廳、咖啡館和小商店,可感受傳統漁家氛圍與現代休閒生活的完美融合。
- 老碼頭史蹟館:位於大連港老碼頭十五庫東側,館內以圖文並茂、影片宣傳片、實物等形式,生動展示了大連港百年的歷史滄桑變遷,是瞭解大連港口文化的重要視窗。
古剎、寺廟與道觀
龍華宮是中山區一座具有明清風格的道教宮觀。它是大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遺產。宮內建築古樸典雅,供奉著道教諸神,每逢道教節日,都會舉行相關的宗教活動,吸引著不少信徒和遊客前來參觀遊覽,感受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蘊。
歷史遺址
炮臺山炮臺舊址位於中山區寺兒溝南炮臺山頂。其始建於清末,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被侵華日軍重建,1945年日本投降後廢棄,2009年7月被列為大連市不可移動文物。遺址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存8個炮位、6棟兵舍、1個彈藥庫等建築。它見證了清末及日軍侵華歷史,對研究大連近代軍事及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承載著厚重的歲月記憶。
民俗風情
中山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樣,每逢傳統節日,都會舉辦各種特色活動。例如,每年春節期間,百年老街天津街都會舉辦新春活動。街道上張燈結綵,有傳統小吃、年俗食品售賣,還有民間布藝、剪紙、寫春聯等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讓人們尋回濃濃的年味。此外,中山區還會在一些特定時期舉辦民俗文化展覽,展示大連當地的民俗文物和手工藝品,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特色美食
- 大連鮑魚:中山區作為大連的中心城區,自然少不了品嚐大連鮑魚的好去處。鮑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可清蒸、紅燒或煲湯,多種烹飪方式都能展現其獨特的美味。
- 海鮮餃子:海鮮餃子是大連的特色美食之一,在中山區的各大餐廳和小吃店都能品嚐到。餃子餡通常由新鮮的蝦仁、蟹肉、貝肉等海鮮與豬肉或蔬菜混合而成,皮薄餡大,鮮香多汁。
- 蝦爬子:蝦爬子是大連海域常見的海鮮,中山區的海鮮市場和餐廳在蝦爬子上市季節,會提供各種蝦爬子菜品。無論是清蒸還是椒鹽,都能讓人感受到蝦爬子的鮮美。
- 雪綿豆沙:這是一道傳統的東北甜品,在中山區的一些老字號餐廳可以品嚐到。雪綿豆沙外觀潔白如雪,口感軟糯香甜,外皮蓬鬆,內餡細膩,深受食客喜愛。
- 海腸撈飯:新鮮的海腸搭配米飯,是大連的特色美食組合。海腸脆嫩爽口,經過烹飪後,鮮美的湯汁融入米飯中,香氣四溢,讓人食慾大增。
旅遊指南攻略
- 交通:中山區交通便利,有多條公交線路覆蓋各個景點。遊客也可乘坐地鐵2號線,在青泥窪橋、友好廣場等站點下車,可到達主要商業區和部分景點。此外,打車或自駕也是方便的出行方式,不過在旅遊旺季,部分景點周邊可能會出現交通擁堵情況,需合理安排出行時間。
- 住宿:想要體驗高階服務,可選擇大連四季酒店,酒店環境設施完善,海景視野極佳,位於珠玉街45號。大連香格里拉大酒店則適合親子出行,交通便利,位於人民路66號。如果追求價效比,也有許多快捷酒店可供選擇,主要集中在青泥窪橋等商業中心附近。
- 遊玩路線:一日遊路線可選擇上午前往老虎灘海洋公園,欣賞極地動物表演和海洋生物;下午前往棒棰島,享受海灘風光;晚上到中山廣場,欣賞夜景和歷史建築群。兩日遊路線可在第一天遊玩老虎灘海洋公園、漁人碼頭,感受海洋文化和漁家風情;第二天前往海之韻公園,體驗濱海地貌,下午參觀老碼頭史蹟館,瞭解大連港口歷史。
- 購物:青泥窪橋商圈是購物的好去處,有大連商場、新瑪特等大型購物中心,可購買各種商品。此外,南山風情街也有一些特色小店,能買到日式紀念品等特色商品。
- 注意事項:前往海邊景點遊玩時,要注意安全,遵守相關警示標識,特別是在海邊游泳或參與水上活動時,要注意潮汐變化和天氣情況。品嚐海鮮時,若腸胃較為敏感,可搭配一些姜醋,以防腸胃不適,同時要選擇正規餐廳,確保海鮮新鮮衛生。
中山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歷史文化、多樣的旅遊資源和美味的特色美食,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是大連不容錯過的遊玩之地。無論是歷史文化愛好者,還是自然風光追求者,亦或是美食愛好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